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新基建 未来布局与行动路线

中国新基建 未来布局与行动路线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组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208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解读,指导新基建在各个领域的落地应用与未来布局 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会议中多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急需扩大投资提振经济,对新基建的讨论急剧升温,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大规模新基建计划。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从理论依据到行动路线,从发展现状到未来布局,从主导技术到应用场景,从投资风险到商业价值,从领军企业到各级政府,从国内环境到全球竞争等新基建中有具代表性的细分领域,打通新基建蕴含多领域、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政策背景,以期给各级政府及政策制定部门、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界以及对新基建有关注兴趣和投资意向的读者提供前瞻性信息和专业化判断。 2.作者是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组,由多位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博士组成。组长杨丹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参与国家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百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一个工程”奖等。近年来,该团队始终站在数字经济、新工业革命、国家创新战略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一线,服务中央重大决策,成果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可定性批示,受到国务院及多个部委的表彰。 3.内容上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 本书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书主要按新基建的七大类来写作,而是将发改委近期对新基建的界定——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作为书稿章节设计的主要依据,并将观察新基建的视角置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国数字竞争之下,力求在新基建的不同领域,实现未来科技、产业和城市之间的深度交互与全方位融通,从而为中国大国数字转型强基赋能。尤其是介绍了一些其他同类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比如:卫星互联网、超级计算机、智能计算中心、智慧能源、智能交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4.写作风格活泼 “有趣”是作者的写作追求,该书延续了《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中既严谨又轻快的文风,使得这一政策导向性较强的主题被赋予了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冲击,近期各国在新兴领域加紧布局,引领经济复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推动新基建,不仅是提振经济的短期举措,更将在抢抓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建设智慧社会中发挥先导和基础性作用。本书结合后疫情时期世界和中国经济走向,集中回应了新基建新在哪里、为何建、如何建等重大问题。同时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这三大类新基建的主导技术、价值创造、建设主体、运营模式、政策着力点、落地应用和未来布局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详细解读。基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本书进一步预判了中国新基建的市场潜力和盈利前景,设计出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大国数字竞争、构建智慧社会的中国新基建行动路线,从而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
作者简介
 
目录
推荐序一 邬贺铨
推荐序二 新基建、新经济、新文明黄奇帆
前言
疫情下快进的中国新基建
新基建:为何建,如何建
筑牢数字强国之基
未来的城市:建起来还是“算出来”
关于本书
第一章 面向智慧社会的新基建
新基建全速领航
新基建的特征与类型
智慧社会与新基建的角色
新基建:风险何在
政策如何发力
第二章 新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从5G到“星链”
数字时代的新通信
5G:破局与爆点
工业互联网:号准实体经济的数字脉搏
物联网:万物智联冲上云霄
卫星互联网:梦想下的新风口
搭上通往数字未来的快车
第三章 新技术基础设施:决战新工业革命之巅
新基建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区块链:包容性技术与数据要素载体
新技术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
大国角力的主战场
第四章 算力基础设施:新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算力驱动数字未来
新基建需要新计算
超级计算机: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一超多强”的全球新格局
算力释放新红利
第五章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引领大国能源转型
智慧电厂:打造发电新方案
能源互联网:打通多能互补互联的“任督二脉”
能源区块链: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智慧储能:需求痛点与技术燃点
新基建下的智能充电桩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到来
第六章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和城市共同的数字明天
智能交通系统的“能量来源”
第交通信息服务:出行、物流、交管的智能化
无人驾驶汽车:飞驰的智慧
不只交通:推动智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第七章 创新基础设施:面向科技强国的第一生产力
超常规的中国工业化
“中国式创新”的新引擎
关乎大国未来的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的新使命
美好生活的科技之光
第八章 新基建与“中国式创新”之路
“中国式创新”在路上
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新基建加持科技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摘要
     第一章 面向智慧社会的新基建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的实验,奔赴自然。 ——康德 历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是离不开优选基础设施的支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中国全力推进新基建,不仅是应对经济下行、稳定经济增长的短期举措,更是在抢抓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建设智慧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先导和基础性作用。随着中央相关会议多次提及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急需扩大投资,提振经济,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大规模新基建计划,关于新基建的讨论急剧升温。 新基建全速领航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词在我国第一次被中央正式提出。此后,中央相关会议又多次提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见表1一1)。 总体来看,中央相关会议提到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含义。2020年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可见,新型基础设施是与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相对应的概念。二是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具体内容。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2020年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新型基础设施意指“信息网络等”;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到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等”。可以看出,中央相关会议中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有关的基础设施。 随着中央相关会议密集提及新基建,出现了大量关于新基建的讨论,但现阶段各界对于新基建的理解莫衷一是。这些讨论大致从窄口径、宽口径、中口径三个维度来认识新基建,每个维度又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和看法。 窄口径界定 这种观点基于中央相关会议提到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网络、5G网络、数据中心等内容,认为新基建是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田杰棠认为,数字经济相关基础设施是对新基建最准确的理解;腾讯研究院的闫德利认为,新型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同义。 宽口径认识 中国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在2020年4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见表1—2)。该观点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广泛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的观点虽然也属于宽口径,但与中国发展改革委的看法又不尽相同。他认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为核心形成的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信息网络融合创新演进形成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5G、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与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新型经济性基础设施,以及智能校园、智慧医院等新型社会性基础设施)。 ……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