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

  • 字数: 32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崔云伟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588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特别关注“艺术鲁迅”的形象建构,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之间的关系。上编通过对鲁迅与凡·高、蒙克、罗丹、珂勒惠支等的比较研究,具体考察了他们之间“我与你”的精神相遇。下编运用线条、笔触、色彩、视觉意象等美术形式语言,细致剖析了蕴藏在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美术的视觉印痕。鲁迅的个体性、世界性、现代性、艺术性亦由此跃然而出。
作者简介
崔云伟,文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70后鲁迅研究学人。在《鲁迅研究月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文艺争鸣》《中国文学研究》《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东方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著有《200l一2010:鲁迅研究述评》,合著有《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主编有《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2007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连续两次获得山东艺术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参与并完成重量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序:在表现主义风潮里 孙郁 1
前言:换一种眼光看鲁迅 1
上 编
“我与你”——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家之间的精神相遇
第一章 独战众数的精神界之战士 3
一 “独战众数”的“个体”来源 6
二 追索现代人类“精神”信仰的启示 37
三 “抽象化”艺术风格心理图式的辐射 56
第二章 人在世界中 72
一 “共在”与“沉沦” 80
二 “畏”的展开与“思”的澄明 92
三 “向死存在”的生存勇气 103
第三章 现实的·审美的·哲学的 117
一 现实层面:战斗功利的现实需要 120
二 审美层面:“力之美”的豁然相通 126
三 哲学层面:“反抗绝望”的精神原型 132
下 编
鲁迅作品的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形式语言分析
第四章 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版画(木刻)感 141
一 刚直的“线条”和粗粝的“笔触” 143
二 “黑与白”的强烈对比 148
三 骷髅意象·荒原意象·战士意象 154
第五章 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 162
一 线条和笔触的形式观照 163
二 冷暖“色彩”的鲜明对立 168
三 生命意象·死亡意象·行者意象 175
第六章 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漫画感 181
一 写实与点睛:“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 182
二 夸张与假象:“大的笑的阴荫里,有着大的悲” 192
三 比喻与象征:“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 199
附 录
西方表现主义美术概述 207
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在中国(1912—1949) 223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史料考索 251
1981—2011:“鲁迅与美术”研究三十年 282
参考文献 328
跋 魏建 367
摘要
     第一章独战众数的精神界之战士 ——鲁迅与表现主义的先驱者凡·高、蒙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和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一1944)在西方现代美术目前一般均相提并论,他们既是“表现主义”的先驱者,又是“北方系统”的并无针对凡.高、蒙克的绘画专论。既然早在1912—1913年鲁迅就开始关注凡·高、蒙克,在1930年代又表露出极大的购读兴趣和出版欲望,那么在鲁迅与凡·高、蒙克之间就必定存在着某种甚深的思想会通和精神契合,或者说,在他们之间其实是已经形成了一种类似“我与你”的对话关系的。那么,这种对话关系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这种对话关系形成的基本点是什么,这些基本点又对于鲁迅的精神特质、艺术风格构成了怎样的实质性影响?这就是我们所密切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独战众数”的“个体”来源 鲁迅的一生是痛苦而悲壮的一生。这位喝过异域文化“狼奶”的东方“莱谟斯”,终其一生,都是一位反抗绝望的精神斗士。面对内心,鲁迅和自身灵魂中的种种“鬼气”展开了决斗;面对外界,鲁迅始终没有屈从于任何一个党派、组织或团体,他始终保持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自由之身,对于形形色色的专制主义、奴性意识,展开了不屈不挠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判。 “独战众数”是对鲁迅精神特质的终极概括。在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目前,维护个体独立、人格尊严最为自觉、最为有力的,是鲁迅。鲁迅的这种自觉意识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压抑个性的清醒认识。其实,与鲁迅同时代的许多人——甚至包括某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对这一点也颇为明了。如梁漱溟就认为:“中国文化优选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五四运动以来,所以遭受‘吃人礼教’等诅咒者,事非一端,而其实要不外此……”“权利、自由这类观念,不但是中国人心目中从来所没有的,并且是至今看了不得其解的。……他对于西方人之要求自由,总怀两种态度:一种是淡漠得很,不懂要这个作什么;一种是吃惊得很,以为这岂不乱天下!”但鲁迅却是不但有所认识,更有所行动,而且是认识和行动最为和坚决的一个。鲁迅尝言:“我在群集里面,是向来坐不久的。”作为孤独个体,鲁迅终其一生都保持了对于“群集”的对立状态。如果从象征层面上来看,这个“群集”正是“无物之阵”,鲁迅就是其中始终举着蛮人的投枪的“这样的战士”。鲁迅的投枪射向了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和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等。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