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远去的乡村符号
字数: 2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许卫国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条码: 9787214233974
版次: 2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零琐的散文集,却承载着几亿人的记忆;高级的幽默,是小机灵和大智慧的组合,一如本书。
老书记、老队长、民兵营长、赤脚医生,盖房子、磨豆腐、喝年酒、走亲戚,供销社、粮管所、大队部、文宣队,这些名词大多已成为历史和记忆,但在作者的笔下,他(它)们一个个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作者独具慧眼,善于从不同视角捕捉人物、景物和事物,捕捉思想和诗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再以文学的方式加以表述;无论是人物的刻画、意境的叙述,亦或真情的流露,都有着白描般简洁有力的勾勒。本书语言平实,俏皮幽默,却又高度凝练,极富表现力和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目录
那些人
老队长
老书记
会计
民兵营长
民兵
老队委
治安主任
记工员
卫生员和赤脚医生
文艺宣传队
民办教师
一号社员
拖拉机手
保管员
饲养员
护林员
管水员
看青的
下放知青
下放户
当兵的人
进厂工人
五保户
能人
大支
肉头户
红炮手
四类分子
媒婆
兽医
剃头匠
锡匠
弹棉匠
举重
乡村屠夫
聋木匠
货郎
寡妇
老白毛
逮黄鼠狼的
那些事
盖屋
榨油
碓米
熬糖
浣衣
挑水
拐豆腐
擀面条
打秫叶
漏粉条
补碗巴锅
搓绳
推磨
晒山芋干
剥玉米
收集草木灰
烧窑
堆草堆
造菌肥
戽鱼
炕烟
打棺材
纳鞋底和缝衣服
老酱和酱豆子
扒河
加班和会餐
走亲戚
藏蒙蒙
通腿
求雨
洗澡
铲锅灰
煨罐子
闹房
坐月子
熏蚊子
支农
挤冒油
烤火
尿床
逮虱子
晒太阳
串门
看电影
喝年酒
换亲
招女婿
拖油瓶
坐山招夫
那些记忆
春夏之交的乡村
消逝的庄稼
大队部
乡村小学
医疗室
供销社
粮管所
食品站
代销点
工分票
染坊
菜园
砖井
汪塘
坟地
屋山头
燕窝
门洞
曾经的床
往日游戏
风箱
水缸
黄盆
锅边物件
瓢
蓑衣
草鞋
火石和火刀
油灯
土瓮
茅厕
粪堆
炊烟
烧锅草
扁担和筐
邻里之间
出五服
辈分
老人服饰
娃娃亲
桑树挂棒子
四大害虫
编后记
摘要
老队长
生产队长在人民公社时代是最小的官,也是和老百姓联系最紧的官。一个生产队谁家锅大碗小,谁家锅门朝哪,谁家床是南北铺的,还是东西铺的,生产队长都一清二楚;谁家小猪下几个,甚至几公几母,他心如明镜;谁家的媳妇娘家是哪个庄的,以及姊妹几个都了如指掌。要说接地气,生产队长双脚本来就踩在泥土里;要说群众路线,他想不走都不行。在他的心目中没有准确的时间概念,没有节假日的意识,一年四季,只要天色微明就知道该起床了。先去村头敲钟,然后再挨家挨户去喊人起床,下湖干活。接下来就顺便分工,谁去耕地,谁去挖沟,谁去锄地,谁去割牛草,谁去抬肥料。一番喊叫之后,队长就会在社员途经的要塞那里,检阅似的,又监督般地目视一个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身边走过。谁先到,谁后到,队长记在心里,走在最后一个的,轻则批评,重则扣工分。在干活过程中,队长对那些嘴讲话,手打挂的社员要提醒,要催促。半天过去,队长说声收工,社员们便急匆匆地回家了,全不是来的那时神情。一天三遍,队长就是这个职责。
三月的阳光开始发情,幽灵一样闹得人全身痒痒,不得不扭腰耸肩,坐立不安。老队长索性脱下棉袄,趁开沟休息间隙,细心查看棉袄里是什么东西让他心烦意乱。老队长鹰一样巡视,居然没有发现衣缝里有什么猎物或敌人,于是就赤子一样接受太阳抚摸,竭力地把手伸向够不到又痒痒的地方。手指走过,白痕顿生,皮屑雪花般地在阳光里飘荡。
眼看就到了清明前十天这个节点,这十天是种玉米的优选时节。虽说清明后十天也可以种玉米,但季节不饶人,清明前后种的玉米收成差距大了去了。玉米怕水,清明后老天就泪雨纷飞,配合人间缅怀故人。所以,种玉米前就要把墒沟开好,一弓子六尺,会计他算得过来,五弓子开一条沟,沟深多少,上下多宽,会计讲公分厘米,说明他读过初中。社员用拇指和食指柞开,当尺测量,自己掌握,也所差无几,表示实践出真知。开沟是两人一组,一人顺着会计画好的线用铁叉挖,剩下的土由对面人用铁锨吃,同时洒向两边,土要撒得均匀,下面都是黄土,无营养,不撒开对苗子就不公平,黄土堆积的地方这一季都会寸草不生――这做法都是老队长规定的。
两人一组,谈闲聊天那是优选不过,容易进入内心,也容易专注。嘴讲话,手打挂,这话意思就是讲话耽误了干活。老队长把痒痒的问题解决了,注意力就转移到生产质量和进度上。他不仅以赛跑的心态起带头作用,当他已经靠前,还深一脚浅一脚走过来检查督促别人。他不懂公分厘米,手里拿着三根树枝,一根管深,一根管上口宽,一根管下口宽,那是会计给他定制的度量衡。实际上按他说,两手指一柞开就知道了。会计说,那不行,公社来开现场会,人家技术员是来用尺子量的。
一
一个小队,似乎只能有一个老队长,另一个哪怕比他就差一天,也不能叫老队长。若有人提起老队长,无人质疑,只能是那个老队长。他可能住在地势略高的庄西头,那里树多,有点高深,黄鼠狼依仗丛林白天也有鸡吃。他也可能住在村东头,那里靠圩沟,老队长老婆爱干净,嘭嘭的捶衣声一半是她的。老队长也有住在中间的,门口可能很宽敞,有大树,树上可能就有废掉的犁铧当钟敲,下地干活的人有时会在那里停留片刻。叽叽喳喳的是妇女,喧喧嘈嘈的是男劳力。
老队长之老,一般都参加过土改、民兵什么的。这些人没文化,后来想提拔当大官费劲,再说当父母的也有哭喊着拖着孩子不让出去工作,只愿留在身边看家守室过安稳日子。听说什么朝选(鲜)又打起来了,贪生怕死的二和尚,还找了一个比他大五岁的麻脸女人连夜结了婚,躲避兵役呢。反正地方也有革命工作嘛。后来相继成立了互助组、生产队,就正好让他们当队长。这些人天性积极,并不考虑什么待遇享受,能领个头就有劲头。一年365天,只要不是狂风闭目,暴雨击顶,大雪封门,老队长的声音就会雄鸡报晓一样准确,呼唤社员们下地干活,干什么话,带什么工具,自会在走过各家门口交代得一清二楚。
老队长不仅资格老,辈分也高,做事稳重,极少开玩笑,是个孤独的长者。干活休息时,他一个人独坐一旁,闭着眼睛打盹,装着耳聋养神,不去介入那些同辈男女毫无结果、略带流氓习气的嬉闹,实在听不下去、看不下去,老队长就不耐烦了,就拿起挖叉说,都干活去!干活能这样就好了!久而久之,老队长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威信就养成了,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末。
平时看不出老队长有什么贪污行为,一般老队长家里日子过得都很殷实。从不缺油缺盐,糕果蜜食不断,老婆也不下地,早上经常摊油饼给老队长当早饭。孩子基本都去上学。男孩子大了就去当兵,只要身体合格,政审是绝没有问题的,混得好了是国家干部,混得不好是地方干部,总之,不做纯粹的劳动者。孩子孝顺,在部队,每月津贴六元钱还寄三元给老队长吃烟。老队长说,妈的,我就少你那三块钱?存那,留给你回来带亲!老队长女儿一般都穿新衣服,在全村子里属最早刷牙、最早抹雪花膏的女孩。只要智力允许,兴趣允许,老队长就会培养她读书,直到最后落榜。回村了,必是大队宣传队的主角,是赤脚医生的培养对象,是民办教师的当然人选,是在部队当了军官的农民后代的猎物。这些军官当年在家时见这些女孩都“望穿欲眼”,油然自卑,只是到了部队当了军官,才有底气回来找人提亲,看见老队长还像看见自己首长一样毕恭毕敬。这种良性循环使老队长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有的人几乎和老队长同时参加土改,参加“三反五反”,有的甚至比他还早,就是经不起考验,耐不住欲望,中途退场,半途而废,与“老”字无缘。
如今老队长们大多都已长眠在一生流血流汗的那片土地。他们的骨头、骨灰与他们的血汗融化在那泥土里,泥土年年长出新苗,生动可爱,老队长们也很少有人再提起。
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