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持续十年之久的美国大萧条
大萧条在戾气和傲慢中降临,在谦和与反思中退散。
整个19世纪20年代,被西方称为“咆哮时代”。从阿尔卑斯山到美国西海岸,到处是繁花盛景。科技巨浪冲刷着欧洲,半个世界的财富都聚集在美国。
活在世纪之初的人们,对这个世纪有着莫名其妙的自信。人人都在幻想科技无限发达的未来,到处都在热议消费升级。
全美发电量翻了七倍,电话线横贯北美大陆。咆哮时代开始前,汽车还是奢侈品,而到了1927年,福特已卖出1500万辆轿车。
1920年,商业广播在美国匹兹堡诞生,1200多万个家庭拥有了收音机,海量资讯在移动中传递,众多商业模式诞生。
入夜,爵士乐从晶体管中流淌而出,反复倾诉着盛世的优雅和浮华。
美国城镇居民人数超过了农村,摩天大厦中出现了白领。男士提起公文包,女士则穿上齐膝直筒裙。
他们人手数张信用卡,分期付款举国流行。都市霓虹灯如无尽丛林,巨幅海报上的女郎鼓动每个家庭优选买两辆车。
整个国家的主题就是撒币。虽然国内债务繁杂,但1925年至1928年,美国海外投资年均1l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千亿美元。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的前任柯立芝说,做生意才是硬道理。而1928年胡佛上台时则说,我们正处于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咆哮声越来越高亢。1927年,美国人驾驶飞机首度横跨大西洋。第二年,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克莱斯勒大厦在纽约动工。同年出版的新书《华尔街的故事》写道: “这些巨人正从本书的字里行问阔步走来,就像中世纪的冒险家一样。”
美国财长对公众说,繁华高潮将永不停歇。而经济学家则说,美国的股价已经立足于永恒高地之上。
1929年10月21日,胡佛参加白炽灯发明50周年庆典,时代仿佛演进到最光明处。
然而,那一天还是突兀到来。10月24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当天跌幅达12.8%。
大量股票的价格从很好跌入深渊,因下跌速度太快,行情自动显示牌上的数据都来不及显示。
这仅仅是个开始。此后三个交易日,股市继续疯狂下行。10月29日,股指当天下跌了40%,大厦已倾。那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二”,大萧条时代的起点。
冥冥之中的重锤,击碎了如水晶般精致的生活。无数裂痕遍布美国。
两周内,300亿美元财富蒸发,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此后不到一年,13万家企业倒闭,四分之一人口失业,钢铁工业产量下降80%,汽车工业产量下降95%,可谓断崖式下降。
即便如此,胡佛仍拒绝承认问题的严重性。
股灾之初,他宣称“危机在60天内就会结束”,此后则称“国家基本事务依旧建立在良好和繁荣的基础上”。
大批中产开始在城市中流浪。他们把要饭袋称为“胡佛袋”,把御寒毯称为“胡佛毯”,把那些纸壳窝棚聚集地称为“胡佛村”。
有些人连胡佛村都住不进去,只能睡在波士顿广场。清晨,波士顿广场上一地报纸,如同下了一场夜雪。
广场边的街巷内,小童们奔跑,唱着童谣:“Mellon pulledthe whistle,Hoover rang the bell,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the COUntry went to hell!”(“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大萧条仿佛一夜间降临,但警示在数年前便已浮现。
胡佛上台之初,美国活跃着大量“信托投资公司”,很多公司的投资去向不明,暴雷频繁。政府出手监管时,已有超过450万中产家庭资产损失近三分之一。
……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