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明的温度

文明的温度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人民日报评论部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156307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人民日报评论部历时3年精心打造属于我们时代的精神图谱,送给每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中国人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要学习读本, “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3.排版设计以暖色调渐变为主,彩色印刷,内含多幅精美手绘插画 4.形式新颖,汇集网友评论,用榜样力量“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
内容简介
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那么,文明有自己的温度吗? 有这样一种说法:驾驭温度的能力,体现了文明发展的程度。以冶炼技术为例,青铜时代炉子能烧到1000摄氏度,再提高二三百摄氏度就进入铁器时代,温度再高就能烧制瓷器、玻璃,而后进入到工业时代。 如果说器物上的“文明温度”,是技术手段的变革:那么,社会中的“文明温度”,则是人心精神的汇聚。我们需要的文明的温度,正是人心的温度。 这本由百余篇文章汇集而成的书,正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我们”书写的文明之卷。希望这本书中点赞的这些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人生、寻常或者不寻常的瞬间,能像一颗颗种子,在更多人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共同提升价值的水位、文明的温度。
作者简介
人民日报评论部,是人民日报社的重要编采部门,主要负责《人民日报》社论、任仲平文章、评论员文章等的撰写,以及《人民日报》评论版的编辑工作。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持的“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专栏,多次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专栏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目录
最是善意暧人心
用温暖重新定义“路人”
亲手放飞和平鸽
洪水中,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最后一课”,请珍视感恩
刹那选择,映射价值光芒
抗灾,没有“小人物”
声音是看得见的光
礼让,是互相成全的尊重
善待生命的人好看
背影是触得到的心安
于细微处看见光
汇聚善意成暖流
读懂选择里的“值得”
做善意闭环的起点
“当我离开,愿爱留下”
最是善意暖人心
雪松根连根,人民心连心
敲开心门,打开富门
点燃生命的光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守护者
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有爱的旅途不孤独
十年一诺暧如歌
扶志有志易成事
凡人善行托举精神高地
等待,因善意而驻足
抗击疫情,侨胞给力
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绘就医患“和谐图”
劳动者优选贵
“跪地除冰”传递劳动温度
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
以定力守护文化生命
不忘初心,不悔始终
做一事,忠一事
激荡互信共情力
“跑腿书记”为何让人流泪
奉献海外无悔坚守
始于强度,成于高度
在战位上书写忠诚
无畏起舞在刀尖
为人民幸福而战
“翻沟爬坡”与“咱没白活”
练就敬业精业的“金刚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心系百姓天地宽
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称颂
敬畏公平理顺人心
生死无畏护平安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国家需要,就是使命
超级工程需要“超级态度”
没有翻不过的山峰
打开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你退后,让我来”
打造丈量世界的“中国尺度”
“我们面前没困难”
把群众服务好“宁愿为难自己多一点”
光辉,融进祖国星空
我们的目光在辽远星空
守好属于自己的“哨所”
保家卫国,不能后退半步
激发向前一步的众力
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毕生坚守有“书声”
每一步都是积淀
以勤奋书写人生价值
不忘初心,闪耀青春
酿得茶香飘万家
以生命书写赤诚警魂
皓首穷经为求真
想搞事业,别怕付出
必须更快,才能救治更多人
致敬“热血建设者”
平凡岗位上的英雄担当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赞“特别的使命感”
把有限人生活出精彩
有梦的日子,每天都闪光
可爱的人,可敬的事
每个梦想都可以开花
用体育打开生命的可能
文明的关键在“公”字
扬己之长天地宽
成为“梦想互助”共同体
人不亏艺,艺不亏人
为传统留扇时间的门
现实如铁生命如诗
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让有梦想者有舞台
让梦想在生活舞台绽放
人生需要目标感
保持生活的从容
勇做生命的强者
唱响人生的“欢乐颂”
爱国,心动更要行动
有梦的日子会闪光
以善良的光照亮更多心灵
挣脱困顿,生命破茧
让战旗闪耀青春荣光
每个人都是环保行动者
有乐趣的日子会发光
有格局的人生有宽度
把有限生命活出精彩
精神航标永不沉没
从短聚站台奔向梦想远方
非凡人生贵在坚守
如胡杨般绽放绿意
好家风,柔且刚
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
摘要
     用温暖重新定义“路人” 魏寅 【人物】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斑马救援队 【故事】 2016年,单县大雨,很多小轿车在路上熄火。江波和朋友一起,从积水中拉出来三四十辆车。当时的七八个人,成立了斑马救援队,免费救援车辆、寻找走失的孩子老人。一年下来,斑马救援队已发展到队员8000余人,北京、上海、郑州等城市也成立了几百人的支队,队员中不少是曾经被帮助的人。 【点评】 “每一个年长的咱也去帮助他。每一个小孩,每一个特别弱小的咱也去帮助他。”斑马救援队队员质朴的话语,映照暖意。“以我善举,换你笑容”,让本是陌生的路人从此产生了关联,传递出温馨的正能量。救援队短期内迅速壮大的过程也说明,哪怕是一点一滴的爱心与善意,只要共同呵护、热情播撒,就能不断生长、花开满园。 路人,容易让人联想到陌生、旁观、冷漠等词汇。一句广为传播的网络流行语,就叫“从此是路人”;虽有戏谑的成分,但也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心态。现实中,也曾发生过交通事故后有人受伤倒地,多名路人经过却无人施以援手的事。尽管这类特别情况均属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风气,但一些路人冷漠的态度,的确值得每一位社会成员深思。 斑马救援队坚持义务救助不动摇,但要求被救助的人承诺,以后像他们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特殊的救助原则,令人印象深刻。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人际关系遇冷的问题,似乎难以回避。然而,冷漠的存在,并不是传递冰冷的理由。每当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之类的新闻,总有人拖长声调去感慨“人心不古”,而自己并没有起而行之、付诸改变。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本已“遇冷”的社会人际关系,更添几分寒意。 其实,路人不是别人,正是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人涵养反求诸己的道德自省、从我做起的道义自觉。2017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提到了合肥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每到深夜,就有一些拾荒者、流浪者来到店里,他们不是来消费的,无法带来任何利润,然而,书店愿意给这些无家可归者提供栖身之所,“从来不驱赶任何人”。书店的良善之举,叉何尝不是在试图重新定义路人之间的关系呢?这样的爱心故事,蕴含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不可否认,即便对于类似的暖新闻,也会有人摆出一张“冷漠脸”。在这个新闻不时反转、情感会被消费的时代,有的人否定一切感动,有的人为自己打造一副铠甲,有的人从易感变成看透一切的无感。封闭了内心,失去了感动的能力,只会让美好的情感、闪光的人性与自己“从此是路人”。试想,如果你与灾难不期而遇,你希望有怎样的路人经过?你或许会想到抗洪大堤上的“好看睡姿”,火灾现场中的“好看逆行”,长江浊流里的“好看潜游”。实际上,我们不能选择遇见什么样的路人,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路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少一些形同陌路的冰冷决绝、强势围观的看客心态、值不值得的精心算计,多一些以心换心的真情付出、守望相助的道义坚持、赠人玫瑰的慷慨无私,汩汩暖流,就会在路人之间传递;路人关系,也将被重新定义。 亲手放飞和平鸽 盛玉雷 【人物】 友好的南京市民 【故事】 当日本人在南京街头求助,路人会作何反应?近日,一则短视频记录下了南京市民的答案。画面中,一名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女学生在街头随机问路,20余名南京本地市民均给出友好回应。视频甫一发布,就赢得很多网友点赞,甚至让不少日本人大呼“意外”。是南京人选择了遗忘过去,“一笑泯恩仇”吗?并不是。正如视频中的老人所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但是铭记历史,不等于永远仇恨”。 【点评】 一座城市,能有怎样的风貌和气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息息相关。就像南京,战争创伤、国仇家恨,是南京不可磨灭的历史;通过国家公祭让南京大屠杀上升为“人类记忆”,是南京人的心愿。但是,大多数普通的南京人都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过往与当下。坚守历史正义,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对苦难理解有多深,对和平的渴望就有多强烈,维护和平的行动就会多有力。南京普通市民通过一言一行,向日本留学生传递着友好与善意,并通过他们传递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难道南京人心中没有痛吗?毕竟,城郊的“万人坑”还没有平整。难道南京人不懂得国仇家恨吗?毕竟,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浓缩着深重的苦难。惨痛的历史,他们都记在心里,但并不是要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而是要呼唤更多的人,包括能够直面历史的日本人在内,一起为和平而捍卫历史,一起为和平而延续友情。 有网友留言,“不让历史重演,就是年轻人现在的责任”。其实,这也是每一个南京市民的使命。无论是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