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规范、惯习与译者抉择——晚清(1895-1911)翻译规范及译者行为研究

规范、惯习与译者抉择——晚清(1895-1911)翻译规范及译者行为研究

  • 字数: 2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军平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682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借鉴了布迪厄文化社会学相关的理论概念,通过与相关翻译理论,特别是翻译规范论相结合,在对概念进行拓展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译者作为主体的决策机制框架,将译者的行为视为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互动抉择后的结果。在此理论框架基础上,我们对翻译过程进行了切分,形成了能够用于具体翻译过程分析的可操作分析模式。依据此模式,我们先对共时多元规范背景下不同译者的案例进行了考察比较,凸显了译者作为社会个体,其特定的译者惯习在具体翻译过程中的决策差异,对一些译者群体“共同行为”背后的“个体行为”动因进行了有效的解释和描写;然后我们又从历时角度出发,通过个案分析,剖析了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的“双向”交互过程,体现了译者既作为个体,又作为翻译场域中的参与者,其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在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互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这些翻译个案的共时对比与历时考察,充分地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模式的有效性,从而为翻译社会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描写分析提供了新的借鉴,也为翻译批评研究拓展了视野。最重要的是,对于译者社会属性的考量,能够让翻译实践与研究更加接近社会实践,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世界。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本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本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本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本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翻译过程研究纵览
第一节作为语码转换的翻译过程
第二节作为认知推理的翻译过程
第三节作为操纵改写的翻译过程
第四节译者作为"社会个体"的翻译过程
第二章译者作为社会个体的翻译抉择模式
第一节场域、惯习与资本
第二节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
第三节翻译场域的运作结构
第四节基于规范与惯习的译者抉择模式
第三章晚清非整合社会语境下翻译场域中的多元规范
第一节社会诱因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