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 作者: [清]沈复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27171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两百余年传世经典,感动数万人的旷世绝恋。·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终究是痴情人到不了白头,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书中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六卷,其中后连卷已遗失,现有版本为后人所续。作者用淳朴、细腻的文笔,记述了大半生的经历,从夫妻琴瑟甚笃、缱绻情深,到朋友志趣相投、深情厚谊;从家中变故、人情世态,到困顿离合、坎坷愁旅;从文人雅兴、奇闻趣观,到寄情山水、快意人生,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内容真切动人。
作者简介
沈复(1763-1822年),字三白,号梅逸,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散文家。其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以行商、书客、幕僚、名士终身。嘉庆中曾随齐鲲出使琉球;能文善画,曾以其家居生活和浪游见闻写成自传性纪实散文《浮生六记》六卷。 沈复之妻陈芸(芸娘),字淑珍,为他的表姐,两人同岁。陈芸天资聪慧,颇能诗文,是一个有才而且性格洒脱的女子。林语堂曾赞美《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为“中国文学上可爱的女人”。
目录
译文
卷一闺房记乐003
卷二闲情记趣027
卷三坎坷记愁041
卷四浪游记快063
原文
卷一闺房记乐099
卷二闲情记趣125
卷三坎坷记愁137
卷四浪游记快157
卷五中山记历(佚)191
卷六养生记道(佚)193
摘要
     我在乾隆癸未年(1763年)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那时国泰民安,又生在官宦家庭,家住苏州沧浪亭旁,上天真是给了我非常丰厚的出身。苏轼曾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可见如果我不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会愧对上天的赏赐。由于《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我也将自己和妻子芸的故事列于第一卷,剩下的再逐一叙述。可惜我年少时不知道要好好读书,学识不高,只能将发生过的事情如实记录,如果读者诸君想要从文采和章法上获得一二,那就如同责怪一面脏镜子不明亮一般,是我的能力所不及的。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为我订下金沙于氏这门亲事,可惜她八岁就夭折了。后来我娶了陈氏。陈氏,名芸,字淑珍,是舅舅心馀先生的女儿。她天生聪明灵巧,学说话时,别人读《琵琶行》,她跟着念就能记住背诵。芸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只剩下母亲金氏和弟弟克昌相依为命,家里非常穷困。芸长大后,女红做得很好,一家三口全凭她的双手养活。弟弟克昌上学,她也从来没有欠过老师的学费。一天,她在书箱里找到一本《琵琶行》,凭借记忆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这才识字。她刺绣的闲暇不忘学习,逐渐掌握了诗词歌赋的要领,作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 我十三岁那年和母亲回娘家省亲,结识了芸。那时我俩年龄尚幼,没什么顾忌,她给我看了自己写的东西。我深深折服于她的才华,虽然担心她的福缘不深,但心里对芸的感情已经很深了,便对母亲说:“如果为我挑选媳妇,那么我非淑姐不娶。”母亲也很喜欢芸柔和的性格,于是摘下金戒指作为信物,和她家缔结了婚约。 此时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七月十六日。 我堂姐出嫁的那个冬天,我又和母亲一同回娘家参加婚礼。芸和我同年,但大我十个月,我们从小就以姐弟相称,所以我还叫她淑姐。当时参加婚礼的人都衣着光鲜,只有芸穿得很朴素,全身上下仅鞋是新的。那鞋子上的绣工十分精巧,问过之后了解到是她做的,我这时才知道她聪明灵巧的地方不只在于笔墨。 芸削肩长颈,瘦但不露骨,眉目清秀,眼光流转,神采飞扬。只是两颗门齿微微露出,看上去不那么美观。但是她天生的缠绵姿态,让人能很快忘记她的这个缺点。 我索要观摩她的诗稿,有的只有一句,多的也不过三四句,大部分都不成篇。问她这是什么缘故,她笑着说:“都是没人指点下随便写写的,希望能有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知己为我推敲成文。”我玩笑般为她题名“锦囊佳句”,却不知道芸的早逝此刻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婚礼当晚,我送亲戚出城,回来的时候已是半夜,感到肚子饿想吃夜宵,老仆妇便找一些枣干让我果腹,可我却觉得太甜了。芸偷偷拉了拉我的衣袖,我同她回到她的卧室,见到那里已经备好小菜和暖粥。我高兴地拿起筷子,刚要吃就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叫道:“淑妹快出来!”芸急忙关上门说:“我累了,马上就要睡了。”玉衡侧着身体挤进门,看到我正要喝粥,就笑着斜视芸说:“刚才我要喝粥,你说‘没了’,原来是藏好了留给自己的夫君啊。”芸十分窘迫地逃走了,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我也十分生气,和老仆人先回家去了。 从这次喝粥事件之后,我再去,芸都藏起来,我知道她是怕遭到嘲笑。 到了乾隆庚子年(1780年)正月二十二日我和芸的新婚之夜,她依旧那么瘦削。我揭开盖头,她与我相视一笑。 喝过合卺酒之后,我们俩肩并肩一起吃完饭。我在桌子下面偷偷拉住她的手腕,只觉得一种温暖细腻的感觉在指尖流连,心不由得怦怦直跳。芸让出她的食物,说自己处于斋期,像这样晚上不吃饭已经好几年了。我心算她开始吃斋的时候正是我出天花的时候,便笑着说:“现如今我皮肤光滑没有一点痕迹留下,姐姐是不是也就不用吃斋了?”芸的眼睛里流露出笑意,点了点头。 二十四日我姐姐出嫁,二十三日是国忌日不能办喜事,所以二十二日晚我们还为我姐姐的婚事款待了亲朋。芸也到厅堂上陪宴,我在洞房里和伴娘喝酒划拳,却屡屡败北,最后一头醉倒在床榻上,醒来的时候芸已经起床梳妆了。 当天晚上,亲朋好友陆续到来,我们直到点灯之后才开席。 二十四日子时一到,我就陪新娘出嫁,直到快过了丑时才回来,此刻只有零星灯光,大部分人都已经入睡。我悄悄地回到卧室,看见做伴的老仆妇已经在床边打盹儿,而芸只是卸了妆却还没有睡,正在明亮的烛光下垂着头不知看什么书看得那样入迷。我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问:“姐姐这几天都很操劳,为什么还这样孜孜不倦地看书呢?”芸连忙回头站起来说:“我刚要睡下时,打开柜门看到了这本书,结果不知不觉就看到了现在。我早就听说过《西厢记》,但今天才有幸一读。这真不愧是才子的佳作,只可惜言语有些猖狂了。”我笑着回答:“只有才子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这样猖狂啊。” 陪伴的老仆妇在一旁催促我们早点休息,我让她先出去了。然后,我和芸亲密无间地聊天,就好像久别重逢的知己一般。我嬉闹着把手伸到她怀中,发现芸的心也怦怦直跳,便低头在她耳边说:“姐姐的心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