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管理者的实践逻辑(精)

管理者的实践逻辑(精)

  • 字数: 15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成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3395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本书凝结了作者从事管理培训二十年的工作心得,站在管理者而非管理学家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管理工作。 2. 你适合做管理者吗?管理者的目标是什么?管理者的管理工具有哪些?中西管理文化有怎样的差异? 3. 一切不以达成目标为导向的管理都是无效的,本书所讲的,就是管理者的思考、管理者的行为、管理者采取的手段以及管理带来的结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组织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研究要达到组织目的需要哪些支持,从而寻找能够带来这些支持的有效方法,和需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而结合管理实战,管理者作为组织目标的推进者其四个逻辑步骤正好相反,即在明晰管理环境与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找出指导我们管理工作的理念,其次拿出能够让理念落地的有效方法,然后实现管理成果,最后达成管理目的。
作者简介
刘成,1965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东方航空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历任飞机维修经理、维修部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企业管理部总经理、培训中心总经理、研发中心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有三十余年航空业从业经历,具有在飞机维修和航空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和流程优化、人才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提升等领域的经验。著有《精益六西格玛实战》《民航运输系统运行解码》等著作。
目录
1. 本书凝结了作者从事管理培训二十年的工作心得,站在管理者而非管理学家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管理工作。 2. 你适合做管理者吗?管理者的目标是什么?管理者的管理工具有哪些?中西管理文化有怎样的差异? 3. 一切不以达成目标为导向的管理都是无效的,本书所讲的,就是管理者的思考、管理者的行为、管理者采取的手段以及管理带来的结果! 第二节 用QCD衡量可交付的成果 第三节 持续获得高绩效成果的核心动力 第五章 管理的目的 第一节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目的和挑战 第二节 管理者在问题决策中的角色及管理者的目标 附录 此“管理”与彼“管理”——谈中西“管理”源流与差异 后记 走上新起点——从管理者到领导者
摘要
     第一节 管理的演变 在人类社会中,群体以组织的形式存在,有人类就有作业活动,有作业活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分工与协作达成目标,是群体为了实现超越个人能力范围的目标而采取一致行动的一种手段,因此是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工作方法。互助协作是最初的形式,其后通过发现个性禀赋差异,使技能更加专业化,达成更高效的合作。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种经济上协作的范围是有限的,而在政权维护和战争方面,分工和协作则深入得多。 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机器生产的发展促成了经济活动领域分工合作进一步加强,也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提高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分工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和灵巧性;二是分工节省了不同类型工作切换过程中损失的时间;三是分工促使大量节省劳动时间的机器被发明,从而使一个人可以承担和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泰勒吸取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思想,并通过行为观察和结果验证的实证方法证实了劳动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特别是在不增加劳动者负荷的情况下采用标准化工具、优化微观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就是其在“工厂管理”章节中提到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铲矿砂实验,这是些最笨重也是最简单的工作,通常人们不认为其中有任何科学可言。但是经过泰勒的现场实验研究,并对动作和工具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后,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使人们发现,即使在最原始的工作上,也有一种科学。同时泰勒还明确了工人和管理者的角色,从协作和互相合作的需要出发,第一次把管理者和工人的角色进行分工,并特别指出,按照新的管理哲学(即科学管理哲学)要求,应该把工作中的一大部分责任搁到资方身上(管理者身上)。这一观点强化了科学管理中管理者的责任,不仅发展了管理理论,也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与泰勒所走的管理研究路线不同,法约尔是以对大企业的整体管理状况作为研究对象人手分析的,因而其管理理论更着眼于全局。他把管理活动与企业的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1+5,共六种活动)区分开来,发现管理活动的特点中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种因素,也可以称为五种职能。实行这五种职能的管理者与执行其他五种活动的工人(或下属人员)所需要的能力要素也是不同的,其中“在各类企业里,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而较上层的领导人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围绕这五种职能的展开,法约尔又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分工原则、权限范围原则、纪律原则,共14项。 与法约尔同时代的马克斯·韦伯研究了经济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可以从小规模的创业主管理向大规模的职业性管理过渡的规范性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这种理想组织就是科层式组织结构(或官僚式组织结构)。该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为:①把每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动都划分为各种基本的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明文规定其权利和义务;②各种职务和职位是按照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的,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③组织中人员的任用,接近根据职务上的要求;④官员是委任而不是选举的;⑤这些官员并不是他们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⑥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接近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公正不倚;⑦采用“职业的”管理人员制度,升迁由上级决定以保证指挥体系;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至此,管理的基本要素或者说基本概念,包括组织、分工、管理者、劳动者等得到确定。 在古典管理理论基础上,现代管理理论拓展了研究范围。标志性的研究是心理学家梅奥主持的霍桑(工厂)实验,打破了传统管理理论研究的经济人(理性人)假设,发现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群体性的动物,除了生存以外,还有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出“社会人”的假设,建立了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即行为科学派,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图等。 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