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钢铁巨人——世界因之而改变

钢铁巨人——世界因之而改变

  • 字数: 2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英)萨利·杜根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46842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这两个人既是商业上的对头又是一生中彼此扶持的朋友。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是维多利亚时代工程成果的杰出展示者。手持雪茄,头戴大礼帽,他就像马戏团的驯兽师一样执行工程机械的操作。同他的父亲马克一起,他建造了泰晤士隧道,并且在隧道里举办了宴会。在26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负责建造有史以来最宏伟铁路的工程师,即大西部铁路。马不停碲地,他继续一系列“伟大”的船,即大西部,大不列颠,以及大东部。罗伯特·史蒂芬森,是一个虚张声势的、半文盲的北方佬乔治·史蒂芬森的儿子,他相比起布鲁内尔显得没那么张扬。然而,作为火箭的发明家以及几千英里桥梁和铁路的设计者,他也在大不列颠的土地上留下了他较为的钢铁的印记。两个男人都曾经历大灾难。史蒂芬森,在他所设计的桥梁在迪伊河上坍塌后,惊险地逃脱了针对他的过失杀人罪起诉。而布鲁内尔的大气压力铁路实验则是他所在时代工程领域最为昂贵的失败。使用信件,日记和笔记本,这本充斥着美丽插图的书详细地审视了布鲁内尔,史蒂芬森以及他们同时代的工程师的传奇人生,并且此书计算了他们在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的人力成本。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大孔洞:泰晤士河隧道
第二章 伟大的峡谷
第三章 大西方号(一)
第四章 大西方号(二)
第五章 大的错误
第六章 人力成本
第七章 绝处逢生
第八章 大东方号
第九章 “英雄今日得胜归”
涉及地点
延伸阅读
索引
图片出处说明
摘要
     19世纪早期伦敦的浪漫景象,是马匹在狭窄的小巷中穿梭,这掩盖了一个当时的常见问题——严重的交通堵塞。 受交通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城东繁忙的船坞,被泰晤士河边的露天下水道分为两半。步行的乘客需要捏着鼻子排队等候渡轮。那些有马匹和马车的人必须在拥挤的人群中挪动才能到达相距最多4英里(约6.5千米)的伦敦桥。乘坐渡轮需要支付交通费。一个当然的解决方案是建造更多的桥梁,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任何一座桥都必须足够高以便船只穿行。 两个重要因素让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一个法国工程师,一种蠕虫。法国工程师马克·布鲁内尔是伊桑巴德的父亲。那种蠕虫是船蛆(Teredonavalis),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小动物,它能够破坏船木。马克·布鲁内尔由观察船蛆在船木中钻洞,并从体内排出一种黏液加固洞穴的现象得到启发,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在水下钻洞。他申请的隧道盾构法施工专利,帮助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水下运输隧道——泰晤士河隧道。 年轻的伊桑巴德担任他工程师父亲的学徒。他们在这条隧道的恶臭和危险的环境中,冒着被污水泥浆冲走的危险开展工作。当河水渗进隧道时,他两次险些被淹死。在这种环境中久待,每天都可能感染上神秘的“隧道病”,这种病在污浊的空气中挥之不去,能让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失明。当其他人成为疾病的受害者时,伊桑巴德已然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名驻地工程师。这是他父亲对他的巨大信任,也使他得到了他期盼已久的优选的训练。前提是,他能够绝路逢生。 马克·布鲁内尔是法国移民。虽然在革命时期是保皇党,但他逃过了上断头台的命运。1799年,他从美国来到英国,一个月后,他就申请了一项专利,发明了使用连接羽毛笔的拷贝机。随后,他发明的大规模生产船坞滑轮组的系统得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认可,但没有得到多少资金奖励。他一共获得了18项专利,领域涉及锯木厂、锡箔制造、印版和船用蒸汽机等。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工程师,他的名声一度让他儿子伊桑巴德的成就黯然失色。 1806年出生的伊桑巴德是马克·布鲁内尔与英国人索菲娅·金德姆的第三个孩子。马克·布鲁内尔从他四岁开始教他画完美的圆圈,下定决心要培养他的儿子成为一名伟大的工程师。他在家里教他算术和几何课程以及所谓的“工程师字母表”——这里指对感兴趣的建筑进行比例尺绘图的习惯。伊桑巴德的孙女,诺布尔夫人,在她的浪漫化的叙述中暗示,他在八岁时就已经掌握了欧几里得的理论。LT.c.罗尔特在他的传记里甚至记录的是六岁,年岁更小一些。不管这是不是真的,伊桑巴德无疑是一个早熟的孩子。 尽管手头拮据,马克·布鲁内尔还是把他的儿子送到了霍夫的一所昂贵的寄宿学校。在那里,伊桑巴德用业余时间对小镇进行了细致的调查。1820年,伊桑巴德十四岁的时候,欧洲爆发了战争,伊桑巴德前往法国。他在巴黎的亨利四世高中学习高等数学,并在有名的仪器制造商亚伯拉罕·路易·宝玑手下工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考虑到他是一个保皇主义者——马克·布鲁内尔曾考虑将伊桑巴德送人由拿破仑创建的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然而,尽管伊桑巴德精通两种语言,但他在英国出生这一事实,让他失去了入学的资格。 即使没有得到这个最后的学校的教育机会,马克·布鲁内尔的教育也给伊桑巴德带来了不容置疑的优势,超越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正如历史学家西蒙·谢弗所说:“在19世纪的头几十年里,法国是世界上科学发展领先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拿破仑执政时在主要的科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巴黎理工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都最早设有科学教学实验室。尽管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法国人战败,但他们在学校教育上并没有被打败。布鲁内尔在巴黎学习的是最优选的工程分析。” 法国人钦佩英国在实用工程方面的成就。法国专家经常在19世纪前一二十年访问英国,一部分是作为工业游客,另一部分是作为商业间谍。他们学到的是一些极其重要的工程技术,例如运河设计、新兴的铁路工程科学、船舶设计等。这些秘密技术大部分被偷走或被抄下来写在笔记本上,然后从英国走私到法国。法国人将这些数据整合到结构稳定和工程设计的强大模型中,使法国工程技术变得如此强大。 当伊桑巴德将自己变成法国的一名很好工程师的时候,这个家庭遭受了后来被委婉地称为“不幸”的事情。 马克·布鲁内尔可能是结构设计方面的天才,但他不是一个精于计算的会计师。两次事件使他债台高筑。第一件事是在巴特西锯木厂发生的毁灭性的火灾,他所有的积蓄都被烧光了。第二件事是,他被迫成了成千上万双无用的、未付费的军用靴子的债权人。 在目睹了1812年军队从科伦纳战役中跌跌撞撞狼狈返回之后,他萌生了生产靴子的想法。西班牙村庄拉科鲁尼亚是拿破仑战争英军撤退的地方,而敦刻尔克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军的撤退之地。英国军队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在漫长而疲惫的行进后被迫在海上进行战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