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邓中夏

邓中夏

  • 字数: 7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47099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通过17个章节,本书详略适当、生动严谨地呈现了邓中夏光荣的一生,以革命先驱的动人事迹彰显其个人崇高之精神和共产党人奋斗之品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益读物。
目录
引子
01漫漫求索
02唤起民众
03五四风雷
04少年中国
05共产党员
06青年先驱
07工运领导
08红色大学
09省港罢工
10砥柱中流
11肩负重任
12坚持原则
13开拓苏区
14初心如磐
15指路明灯
16大义凛然
17红花如血
摘要
     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有一位中外闻名、功高望重的共产党人,被公认为我党早期很好的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 这是个彪炳日月、功垂竹帛、青史流芳的伟大名字——邓中夏! 五岭逶迤,白沙流急。1894年10月5日,邓中夏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五岭镇邓家洼一个封建官吏家庭。邓家洼是个小村庄,离宜章县城约20华里,位于湖南省的南部,五岭山脉之北。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绮丽,交通便利,波光粼粼的白沙河从村西径直流过。100多年前,邓中夏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出宜章,走出湖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有名的一代革命领袖。 邓中夏的祖上原是农民,生活艰难,家境贫困。后来祖父被官府抓丁当兵,在外面开了眼界,返乡后弃农经商,挣了钱开始置房买地,到晚年成为地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钱就得让子女读书。于是邓中夏的父亲邓典谟头悬梁、锥刺股,考中了清朝举人,做了湖南衡山县知事。 邓中夏出生的时候,家境上乘,家道富裕,是个“富三代”。可惜7岁那年,瘟疫夺去了母亲的生命。不久,父亲续弦,为邓中夏找了个继母。对这个继母,人们有不同的评价,好的像朵花,坏的像豆腐渣。不过,清官难断家务事,继母的确不好当,外人也不好过多评价。因为邓中夏夜里经常尿床,又不够卫生,于是继母让邓中夏和家里的长工在一起吃住。在外人看来,这个继母真是够狠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继母的安排,倒是给了邓中夏接触劳动人民的机会,使他切身了解到穷苦人的生活,养成了同情劳动人民的情结。 1913年秋天,19岁的邓中夏按照继母指派,到乡下向农民收租子。他看见佃户的稻子没有割完,就帮着干了起来。傍晚,稻子脱粒后,佃户按租约称好给东家的粮食。 邓中夏一看,佃户交租后所剩无几,心中不忍,立即从租谷中拨出几斗给佃户。 佃户十分感激,又非常担心:“你这样做,怎么向你娘交代?” 邓中夏说:“粮食是你种的,我们家收的租子比你得的还多,这公平吗?租子我来收,我就作主,回去我往粮仓里一倒,谁还会去量?” 邓中夏与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于此可见一斑。而这显然与继母无意间对邓中夏的“苦难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依照传统的世俗观念,四民分业,士农工商,以士为首。士,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可能就是做官的人。父亲学而优则仕,自然期待邓中夏光宗耀祖,再上层楼。7岁那年,邓中夏被送进村里的私塾读书,读了6年之乎者也,打下扎实的国文功底。1907年,父亲又送他到离家不远的樟桥小学读书。1911年春,邓中夏考进宜章县立高等小学,于第二年以“很优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