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情洒赞比亚之援赞医疗日志

情洒赞比亚之援赞医疗日志

  • 字数: 69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1173004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18批援助赞比亚医疗队在一年援外期间队员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本书可以了解援赞医务工作者在赞期间的工作和生活以及赞比亚的风土人情,从医务工作者的视角为你讲述一个不一样赞比亚和不一样的医疗案例。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启程赞比亚
第一节 真的要走了
第二节 机场送别
第三节 漫长的旅途
第四节 爱他就让他去赞比亚吧
第五节 亲人们的祝福
第二章 初见赞比亚
第一节 同胞的期待
第二节 调味生活
第三节 一群精明能干人
第四节 励志亲语
第五节 找菜园
第六节 董家亲情
第七节 淳朴医患心
……
摘要
     第二节 你还在抱怨国内的医疗环境吗 2016年7月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看到我的同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欧阳松云教授微信转发过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你还在抱怨国内的医疗环境?国外人都不服了!》,内容讲的是国内目前医院的装备情况、医生的技术冰平、医疗的服务价格、患者的就诊状况以及医院的服务、医患的沟通等,还引用了许多外国人的感受来说明中国的医疗还是挺不错的。 拿赞比亚的医疗和国内的医疗来比有点不太合适,因为赞比亚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医疗条件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但有些情况还是让我们有不同的感触。 在UTH和利维·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队员们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在医院的实习医学生,老师们带教时非常认真,就像我们20世纪80年代在医院实习和上班一样。王正斌经常给我们讲,和他一组的Dr.Banda(班达医生)老先生,工作严谨,要求严厉,每次查房都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给学生讲解,讲得很仔细,教得很透彻,学生们学得也非常用功,干得也非常起劲。随着老师每查完一个患者,就要在床旁根据老师的意见下达医嘱,书写病程记录,特别是他们都很乐意动手去操作,比如给患者抽血、扎针都是年轻医生和学生需要做的事项。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实习和刚工作的时候,和这里现在的状况一模一样。每天早早赶到病房,帮着护士抽血、备皮、导尿、下胃管,生怕去晚了没有练手的机会。国内的医生的确太忙了,有些忙得忘记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也大都流于形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入门是需要老师培养的。学生也的确不容易,原来是忙着找工作,荒废了实习,现在是一心考研读博,把练手的时间全部用于了复习。 在赞比亚看病,医院是绝对的主导,医生是绝对的权威。患者来医院看病要预约排队,不挑选名医名家,就是年轻医生接诊患者也会充分相信。住院治疗听医生的,手术说做就做,说停就停,患者没任何怨言。黑人血管难找、针难扎,有的连扎多针才能成功,只见患者表情痛苦,但从没见患者或家属恶语伤人。可能是医疗资源紧张的原因,患者手术后两三天,或疾病症状刚刚控制住,医生就会下达医嘱让患者出院,患者会很配合地办理出院手续。这些并不是赞比亚患者愚昧,他们清楚医生的伟大和神圣,医生不会害他们,而是在解除他们的痛苦。这里的医生对待患者很好,该自己做就要做到位。在uTH,李甲振教授就看到特别感人的一幕,他用手机拍照记录了下来。一位下肢残疾的患儿来医院做康复治疗,康复师给患儿体检时,就跪在地上为患儿测量患肢长度,还是有点不“平起平坐”,那就干脆坐在地上测量,在患者前面不计较自己的身份,只知道自己的职责。在国内,人们患个感冒都往大医院跑,到医院看病最理想的是找个熟人介绍一个医生,只有这样才放心。再或起早摸黑排队挂个名专家的号,看后还不放心,反正挂号费又没几个钱,再多挂几个比较比较,结果是越看越糊涂。别说学生没有学习锻炼的机会,就是年轻的医生坐门诊一天也看不了几个患者,独立做个手术的机会就更难了。说真的,医院不是个好地方,空气中的细菌很复杂。药是治病的,有利有弊,是药三分毒。相信医生,更要相信自己机体的抵抗力! P9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