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隐私简史

隐私简史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英)大卫·文森特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88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互联网时代,隐私泄露无处不在! 扫地机器人摄像头拍下的照片、手机APP捕捉的定位、入院治疗填写的表单……互联网时代,隐私早已不是邻居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而是遍布生活每一处的个人数据,是你的脸、你的声音、你的一举一动,是黑客硬盘里上百G的信息记录!黑客软件零门槛、傻瓜操作,一分钟就能上手! 2.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你将终身暴露在被攻击、骚扰的风险中! 如今,仅仅需要一个手机号,不法分子就能查到你的个人信息: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支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等等!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下属的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发布报告称,半个多月的时间内,针对特定漏洞的物联网恶意代码攻击事件数量就达6700万次!个人信息先被互联网巨头收割,再被智能产品从人脸、指纹、虹膜、声纹、步态、形体等多角度榨取。一旦泄露,如果没有“变脸”“变身”的打算,你将终身暴露在被攻击、骚扰的风险中! 3.看透隐私的历史真相,拥有对隐私的全新认知! 作为一本详细讲述隐私历史的图书,本书从探讨过去的人如何寻求独处、如何开展地下恋情等问题开始,讲述了隐私的概念与实践在几个世纪中的流变。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紧张关系、企业信息收集的漏洞,以及21世纪的匿名性和孤独性,本书也都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人们提供了清晰的当代视角。 4.是时候学会应对数据大规模泄露的策略了! 本书不仅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更有具体的案例做指导,覆盖隐私在各个领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情景下必要的隐私保护措施。心理准备、礼貌无视、物理隔绝……本书将工作、家庭、生活场景全覆盖,告诉我们如何在信息时代的隐私泄露中生存,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随着互联网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个人隐私、财产信息和行为轨迹的数据大规模泄露——去郊区摘草莓,一回城手机就收到草莓广告;智能音箱夜间突然发出神秘笑声;“朋友”Siri会将你的录音发送给苹果进行人工分析;艺人去医院,下一秒其就诊记录、X光片、住址、婚育史、手术史、联系方式就全都被po到网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使个人数据信息、乃至生物识别信息无所遁形,信息裸奔已成常态。我们将终身暴露在被攻击、骚扰的风险中吗?互联网到底做错了什么?还有多少智能产品在窥视甚至侵犯你的隐私?究竟该如何保护个人数据权益?本书贯通从中世纪到数字时代的隐私问题,探讨人类是如何在公共空间、社交媒体和邻里之间管理私人信息的,试图解答人们争论已久的问题:信息滥用所体现出的威胁本质是什么?亲密交流应如何重新定义?新媒体出现及演化如此复杂,我们应如何应对被颠覆的生活?本书将为你提供清晰的当代视角,帮助你成为清醒的当局者。
作者简介
大卫•文森特(David Vincent),英国公开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成员。他的研究主要关注工人阶级、英国和欧洲文学,还有隐私问题,曾出版多本著作,包括《秘密的文化:1832—1998,英国》(The Culture of Secrecy: Britain 1832-1998)、《希望我没有打扰:19世纪英国的隐私及其困境》(I hope I Don’t Intrude. Privacy and its Dilemmas in 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面包、知识和自由:19世纪工人阶级研究》(Bread Knowledge and Freedom. A Study of Nineteenth Century)、《工人阶级自传》(Working Class Autobiography)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前隐私时代(1300-1650)
第二章隐私与交流(1650-1800)
第三章隐私与繁荣(1800-1900)
第四章隐私与现代性(1900-1970)
第五章隐私与数字时代(1970-2015)
注释
摘要
     第1章 前隐私时代(1300—1650) 1341年7月13日星期五,伦敦妨害行为裁决案卷(London Assize of Nuisance)记录道:“约翰·卢特尔的遗孀伊莎贝尔投诉皮革商人约翰·特拉佩,称这人的房子在她位于圣约翰德沃尔布鲁克教区的花园旁边,其中4扇窗户玻璃破损,他和他的仆人能透过它们看进她的花园。”经检视事发地点后,判决要求被告应当在40天内修好他的窗子。但伊莎贝尔并未就此止步。接下来她又成功起诉“皮革商人约翰-德-索普,因为他家有7扇窗户对着她在圣斯蒂芬德沃尔布鲁克教区的房子,这些窗子离地面不过4.8米,透过它们,他和他的仆人们就能窥视原告的房屋。”接着“鱼贩约翰-德·莱什”也收到了这位好斗的寡妇的传票。她起诉这位邻居“在与她房子紧邻的屋墙上设了座铅灰色嘹望塔,他和他的家人每天都站在那儿窥探她家的私事,监视她的仆人们”。最后,她又盯上了第四家窥探她房产的邻居:“还是同一位伊莎贝尔。起诉西蒙·科尔普的遗孀琼通过12个小孔偷窥位于隔壁的她家,琼和她的仆人能看到伊莎贝尔家里的私事和仆人们的举动。”在经过现场调查之后,所有案件结论都是被告应在40天内改正问题,“并按惯例处以罚金”。 这些争讼发生在中世纪晚期伦敦的拥挤街头,这就挑战了人们的成见,他们通常认为隐私意识直到17世纪才萌发,而普遍实现则至少要等到两个世纪之后。庭审中所争论的是保护家庭生活不受窥视的诉求。拉丁文“privatus”就代表了明确的区分,属于集体区域的事务需要受公共管辖,而在封闭的家庭社群中,相关事务则由一家之主进行管理。一些历史学者没有看到这一界线,是因为他们没找对方向。沃伦与布兰代斯在1890年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其中将隐私解释为“独处的权利”,这随即成为拥有共鸣的定义,隐私在现代时期也作为个人主义概念受到追捧。重点在于那些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公民们想要保护自己的个人资料不受任何外界机构的侵扰或窃取。14世纪的欧洲,到处都是人口拥挤、墙壁单薄的城市家庭或乡村社群,无怪乎很难出现这样的人物。除了在一些特殊环境(比如日益增加的修道院)中,几乎所有人在生活中都要与他人共处,不管是配偶、孩子、仆役、同事还是访客。“武断地认为中世纪社会没有物理隐私,”黛安·肖写道,“其根源或许在于,现代对隐私的预设就是个体的、绝对的,而不是公共的、相对的。” 隐私的故事并不是在讲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历程,甚至也不是从集体到个人,我们将在此后的章节中看到这点。这段历史没有开端,只有威胁渐渐迫近的结局。威廉·瑞迪认为,有可能找出长时段中存在的价值观与行为,它们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及规范相互作用,但并不会接近契合。我们的任务是区分出隐私的不同类别特征,有些跨越几个世纪仍然清晰可辨,有些则仅是出于某个时代的愿望与。隐私与亲密社会关系高度相关,因此很难想象哪个有史可查的时代中会接近没有隐私。黛安娜·韦布在关于中世纪的描述中如此写道:“显然从不会有这样的时代,不允许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偶尔离开公共视野,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 这种离开具有三类直接动机,随着时间推移,它们自身及彼此间的关系不会一成不变。一是亲密关系的培养要求有私密交流空间;二是人们要寻找一处私室,用以整理心绪、实现身体机能;三是人们想保护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不受外部权力机关的侵犯。在中世纪晚期,这三类动机都清晰可见,但表现形式上却与后世有着天壤之别。14世纪的伦敦家庭要实现多种功能,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家庭中能获得的“亲密”与现代晚期的小家庭单元中的情感投入只有少许关联。从秘密祷告者(本章后文会继续讨论)的世界到休憩与冥想的圣坛,隐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相对于政府的私人领域作为自由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只能在这一时期家庭与政府部门间的冲突中隐约可见。在这段时期,隐私的定义并不确切,最后j章将说喝这种情况在当代也没出现好转,因为社会与政治功能太容易被并人个人信息控制权。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