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尼姑谭(增订本)(精)

尼姑谭(增订本)(精)

  • 字数: 21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百家出版社
  • 作者: 蔡鸿生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751721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山大学蔡鸿生教授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的尼姑专题研究 ☆多角度多层次为诋诬丛生的尼姑历史正名 ☆内容丰富,增补部分新材料,对部分内容作了修订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暮鼓晨钟的女性世界”从尼姑的历史出发,细致探讨了尼姑的生活;中编“清尼遗事考实”就岭南三尼与清初政局、道光禁烟与灵官庙尼姑案等历史事件作深入的探讨;下编则为《比丘尼传》评说。此次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上增添了部分新材料,并对部分内容作了修订。全书内容丰富,文字平易,论点明晰,是一部优秀的学术普及著作。
作者简介
蔡鸿生,1933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曾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并主编《历史大观园》月刊,2006年退休。2011年获“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 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和研究,重点探讨下列课题:(一)唐代粟特、突厥文化,(二)俄罗斯馆与中俄关系,(三)岭南佛门僧尼史事,(四)广州与海洋文明,(五)历史研究的学理和方法。 主要著述有:《广州海事录》《蔡鸿生自选集》《蔡鸿生史学文编》《读史求识录》《学境》《中外交流史事考述》《俄罗斯馆纪事》《仰望陈寅恪》《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尼姑谭》。
目录
引言
上编 暮鼓晨钟的女性世界
一、青灯古佛旁的女人
二、尼姑参禅
三、尼姑思凡
四、尼姑之死
五、乱世尼姑
六、花禅
七、文人与尼姑
八、尼姑与文化
九、尼姑临终偈
十、尼姑诗
中编 清尼遗事考实
一、岭南三尼与清初政局
二、钱柳与尼姑的因缘
三、“吸鸦片烟始于尼”辨证
四、道光禁烟与灵官庙尼姑案
下编 《比丘尼传》评说
一、宝唱及其时代
二、晋尼列传评说
三、宋尼列传评说
四、齐尼列传评说
五、梁尼列传评说
附录
一、中国尼姑大事记
二、尼论辑要
后记
新版后记
摘要
     一、青灯古佛旁的女人 距今1100多年前,正当唐宪宗迎佛骨闹得长安满城风雨的时候,庐山的禅林依然清静肃穆。当地名刹归宗寺,有个智通和尚夜里高声叫嚷:“我大悟了!”众僧都被惊醒,不知他悟出什么大道理。第二天上堂集会,寺主智常禅师当众查问:“昨夜大悟的僧人出来。”智通即站出来承认:“就是我。”禅师追问:“你看出什么道理,就叫大悟?说说看。”智通脱口而出,只有一句话:“师姑原是女人作!”①这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实则要言不烦,在历史的迷雾中一眼见底,“悟”出了事物的本质:尼姑是由女人造成的。对习而不察者来说,这岂不是道出了平凡的真理?试问离开了女人,还谈什么尼姑呢?让我们借智通之“智”来开宗明义,从尼姑的本质出发,去观察一个神秘的女性世界。 中国古代只有巫,没有尼。尼姑是“舶来品”,它起源于印度。据佛陀传说,释迦牟尼虽贵为王子,却生来命薄,出世七天就死了母亲,由他的姨母乳养成人。这位姨妈兼奶妈名叫“摩诃波阁娑提”,即“大爱道”。①到释迦35岁成佛之后,姨妈也要求出家。她的至诚感动了佛,终于被批准成为第一名女僧。这是公元前5世纪的事。汉文佛教史籍所谓“比丘尼之兴,发源于爱道”②,指的就是这一段故实。 印度的比丘尼制度在形成后大约800年,才由西域传人中国内地。头一名削发受戒的汉族尼姑,是青年寡妇种令仪。她出身于官僚之家,父亲担任过武威太守。这位新寡的女子于晋愍帝建兴年间(313—317)出家,法名净检,主持洛阳竹林寺佛事,“说法教化,如风靡草”,发展尼姑24人,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教团。③ 像一切“舶来品”都有异名一样,“比丘尼”在汉语中也有五花八门的别称:尼、阿尼、尼师、尼僧、尼媪、尼姑、师姑、姑子、二僧(和尚为“大僧”)、二堂(和尚为“首堂”)、女德、和尚等,不一而足。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第一,佛教称出家受戒的女性为“比丘尼”,“比丘”意为“乞士”,“尼”是阴性词尾,合成之义就是“乞士女”。难怪古代的反佛者要挖苦说:“虽受布施之名,而有乞丐之实。”然而,僧尼之乞并非单纯求饱,它是乞法与乞食的统一:“谓上于诸佛乞法,资益慧命;下于诸佛乞食,资益色身。”①尽管如此,“乞食古为耻”,“乞”在华夏文化中终究不是好字眼。随后,“比丘尼”逐渐简化为“尼”,并缀上“姑”字以强调性别。时至今日,人们未必还会记得“尼姑”一名包含着梵汉合璧的双重结构,与“恤衫”“啤酒”之类的近代舶来品,同样服从约定俗成的造词规律。第二,尼姑与和尚,男女分明,在称谓上一般是不容易混同的。不过,唐代的文集和墓志,却有若干称尼姑为和尚的事例。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