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吕叔湘文集 第5卷

吕叔湘文集 第5卷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吕叔湘
  • 出版日期: 199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01291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4
  • 出版年份: 1993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语文常谈》这些文章内容既平淡无奇,行文也没有引经据典,当不起‘概论’、‘基础’之类的美名,叫做‘常谈’比较恰当。希望有些读者在看小说看电视看得腻味的时候,拿来换换口味,而不至于毫无所得就是了。
说起来也奇怪,越是人人熟悉的事情,越是容易认识不清,吃饭睡觉是这样,语言文字也是这样。比如有人说,文字和语言是平行的,谁也不倚赖谁的两种表达意义的系统;你要是拿拼音文字来做反证,他就说‘此汉字之所以可贵也’,他没有想过如果汉字都没有读音,是否还能够表达意义。
《语文杂记》四十年前写过十几篇札记,主要是一些词语的考释,后来稍加选择,印在(汉语语法论文集)(1955)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写同类的札记,只写了几个谈语法的短篇。四年前为了<中国语文)补白的需要,又开始写些零碎文字,用笔名发表,不知不觉有了五六十篇。这些即兴式的札记,一般只有几百字,内容是多方面的,语法,语义,修辞,正误,有什么写什么。其中有些篇是仅仅起了个头,要深入下去还大有文章可做。此外,最近还写了一些序跋和其他性质的短篇。今年夏天把这四十年间写下来的这些小玩意儿过了过筛,留下八十篇作为一集出版,一方面就正于读者,一方面也希望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语言学的大厦不但需要有高明的工程师搞设计,也需要有很多辛勤的工人添砖加瓦。只以几张蓝图为满足是无异于画饼充饥的。
《标点古书评议》(资治通鉴标点琐议)1979年发表于(中国语文)之后,友辈或以为可以单行,供标点古籍者参考。以其所涉及止于一书,未敢率尔应诺。其后又陆续有所增益,乃于暇日稍事整理,略作补充,辑为一帙,就正通人。学无卓识,斤斤句读之间,不贤识小之讥,无可避已。
分章、标目,与初发表时微有异同,不妨阅读。以其琐屑,未作说明,读者谅之。
《未晚斋语文漫谈》收在这本小书里边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札记是应(中国语文)编辑部的邀约,在那个刊物上分期发表的。篇数不多,性质倒是多种多样,长的有点像一篇小论文,短的像一篇补白,叫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写这样的文字不需要戴帽穿靴。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可是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交稿的日期逼近而文章未写,甚至连题目还没抓着的时候,就叫苦不迭了。总算还好,居然从1989到1991糊弄了三年。现在是老态日增,健忘日甚,也许不能继续下去了。姑且把已经写了的二十几篇连同在(读书)上发表的三篇,集成一本小书,就正于对这种杂拌儿笔墨有兴趣的读者。
《未晚斋杂览》收在这本小书里边,类似读书札记的文章,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时候用了个(未晚斋杂览)的栏目未晚者,已晚也。这是否可以算是一种‘反训’——现在相当时髦的一种学问,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怀着’已经晚了‘的心情选择’未晚‘作为斋名的。正如一个人黑夜独行,嘴里说‘不怕,不怕’,其实心里是害怕的。回想年轻的时候念过几年外国书,又教了几年外国语,正在想在教书的空隙写些介绍外国作家和作品的时候,忽然改了行,钻起本国语言来。从此顺流而下,不知不觉已经白了少年头。直到年过八十,本职工作已经可以放下,又遇到(读书)的编者来约稿,这才有重拾旧欢的妄想。等到拿起笔来试试,才发觉既不能有所发挥,更谈不上有所发现。可是既然开了个头,也就准备写下去,准备一年写个三四篇,三四年之后凑合着印成一本书。没想到四个年头过去了,还只写得七篇。而老态日增,又常常闹个小病,写文章越来越没劲,只好就此打住。仍然把已经写得的汇成一集,尽管小到不像一本书,也顾不得了。记其经过,作为小序。
目录
《语文常谈》
语言和文字
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文字不能超脱语言
语言和文字也不接近一致
语言文字要两条腿走路
声、韵、调
从绕口令说起
怎样给汉字注音
字音的三要素:声、韵、调
声、韵、调在文学上的应用
不必‘谈音色变
形、音、义
形、音、义的纠葛
异体字利少弊多
异读字要尽量减少
同音字数量繁多
一字多义与数字同形
汉字为汉语服务并不尽善尽美
字、词、句
语言的单位
三位一体的’字_
语音的‘句’和语法的‘句’
‘词’的今昔
汉语语法的特点
意内言外
字义约定俗成
字义和词义辗转相生
什么是‘意义’?
语言的地面上坎坷不平
古今言殊
语言也在变
语汇的变化
语法、语音的变化
从文言到白话
四方谈异
汉语有多少方言?
方言语汇的差别
主要的语音分歧
方言和方言之间的界限
要推广普通话
文字改革
汉字能满足我们对文字的要求吗?
早就有人主张改革汉字
拼音文字的优点超过缺点
为拼音化积极准备条件
简化汉字只是治标
《语文杂记》
一将无同
二莫须有
三一不作,二不休“
四结果
五主腰
六五指子
七恶发
八外后日
九‘所由’本义
一〇生前、身后”
一一花溅泪、鸟惊心
一二‘很’和‘狠’
一三读(三国志)
一四读(北梦琐言)
一五读(癸巳存稿)“
一六酒泉子的句法和韵式
一七典故的形成
一八背景知识
一九绿帽子的来源和产地
二〇文学和语言的关系
二一文学作品体裁”
二二散文用韵
二三儿化
二四博喻
二五说‘达’
二六说应用文
二七我对于‘修辞’的看法
二八学文杂感
二九语句次序(一)
三〇语句次序(二)
三一语句次序(三)
三二一首诗的两种语序
三三临时单音词
三四双音节优势的一种表现
三五节律压倒结构
三六整齐和参差
三七同义反复
三八重复得好
三九重复‘一个’、‘这个’、‘那个’
四〇掉个过儿还是一样
四一辽代的南京一辽代的北京
四二汽车医院和水果医院
四三说‘互相’
四四说‘该’
四五‘谁是张老三?’和‘张老三是谁?’
四六‘吾’是‘我’,‘我’是谁?
四七‘您们’和‘妳’
《标点古书评议》
《未晚斋语文漫谈》
《未晚斋杂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