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新发现欧洲 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

重新发现欧洲 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杰里米·布莱克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6333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着重“演变”,正本清源、破除成见: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作者并非单纯执着于历史细节,而是通过关键线索,意大利当下的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之间的交锋,梳理出意大利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脉络,打破人们意大利的刻板印象,告诉你一个前所未知的意大利。 ★有温度、有态度,非市面上其他堆砌年代事件的简史可比拟。多数关于欧洲的国别史,仅仅止步于年代事件的堆砌和罗列。而这部《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是作者亲自游历意大利的产物,作者在其中投注了深刻的感情和关怀,他不仅关注意大利的历史,而且瞩目意大利的今天和未来。 ★国际史坛大师厚积薄发之作:作者杰里米·布莱克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牛津大学博士,著有100多部历史普及书,被英国媒体誉为“这个时代的多产历史学者” ,本书是作者多年治学和游历的厚积薄发之作,呈现了作者对意大利历史乃至欧洲历史最深刻的见解。
内容简介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巴洛克艺术的诞生地,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的意大利人心中有着强烈的自豪感,托斯卡纳、米兰、罗马、威尼斯、仅仅几个地名就能透露出大量的文化信息。杰里米·布莱克借鉴了历史上大量的旅人日记、回忆录和信件,以浅显的文字解说了意大利两千多年的过往,从罗马崛起到被奴役的统一国家,到20世纪的法西斯政权,再到现在的共和国;从饮食、时尚与艺术、建筑,再到风光怡人的周边岛屿,本书考察了意大利文化影响力的来源,探讨了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影响,以及至今存在的观念分歧。
作者简介
杰里米·布莱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军事与外交史专家,曾在西点军校、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和斯蒂尔曼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他是剑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后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布莱克是2018年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邓普顿研究员,曾于2008年获得美国军事史学会颁发的“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他曾出版100多本历史著作。
目录
第一章古典时代的昔日荣光
第二章群雄并征的中世纪
第三章文艺复兴与权力政治
第四章意大利战争与文艺复兴后的衰落
第五章列强夹缝中的意大利
第六章旧秩序下的意大利
第七章拿破仑改写了意大利政治
第八章拿破仑之后的复兴与统一
第九章意大利人的大国梦
第十章从和平到战争,从战争到和平
第十一章战后意大利的起起落落
第十二章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和社会难题
第十三章重新发现意大利:北部
第十四章重新发现意大利:中部
第十五章重新发现意大利:南部
第十六章重新发现意大利:诸多岛屿
结语意大利往何处去
摘要
     四分五裂的地形 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意大利历史才开始变得与众不同且至关重要。此前,它只是早期人类经历的一段段稀松平常的史前阶段而已。当时,在意大利全境内,农耕者逐渐取代采猎者,后来建立起来的国家,又被分成不同的部落聚居地。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分裂是由部落族群规模大小不一、实体经济政治集群缺乏所致。 就意大利而言,它的地形极不利于民族团结。这种情况如今依然存在。特别是,意大利多山,平原、河谷又相对较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波河河谷与相对平坦的伦巴第平原。波河河谷属亚地中海气候,在寒冷冬季那里雾气弥漫。伦巴第平原以南还有些其他平原,尤其是靠近罗马、如今已大多淹没于城市扩张洪流中的坎帕尼亚,那不勒斯湾的内陆平原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阿普利亚(意大利人称之为普利亚)。但它们没有一个比得上伦巴第平原那种规模。 意大利少有的平原与河谷,又常常被令人望而生畏的群山隔断。由于第三纪大陆漂移,阿尔卑斯山脉是意大利“最近”一次撞向欧洲其他地方形成的剧烈地质运动的结果。它把意大利与欧洲大陆分隔开。克劳迪亚·奥古斯塔路,是第一条穿过阿尔卑斯山脉的罗马大道。它修成于公元46—47年,从维罗那到现代奥格斯堡途中经过雷西亚山口。另一条罗马大道,是2世纪时从奥地利穿过布伦纳山口直通意大利的大道。1777年,人们铺设了一条穿过山口的马车道。直到18世纪80年代,在滕达山口连接了尼斯与皮埃蒙特大区的库内奥后,阿尔卑斯山脉西部才出现可供来往车辆通行的关口。但其他大多数地方直到很久以后才通车。 1801—1805年,拿破仑下令在辛普朗山口修建一条连接瑞士与皮埃蒙特大区多莫尔索拉的道路。即便是在当时,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末,关口都会关闭,不通车。1906年,辛普朗隧道开通,使得乘火车旅行成为可能。 继续往南,连绵的亚平宁山脉从内部将意大利分割开来。事实上,这条山脉是一系列复杂山区的集合。由于这种特殊地形的存在,意大利对意大利民族而言,就是彼此隔绝的各个地区。西班牙也是这种情况。但是,因为意大利没有像西班牙那样自15世纪起就是统一国家,所以它也就不存在中央与边疆的紧张局势。后来,西班牙的这种对立很快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卡斯提尔与加泰罗尼亚、巴斯克三省的竞争中。相反,意大利的此种冲突基本上是在1860—1870年,即意大利统一后的一段时期内才爆发的。 与地形有关的水土流失是个大问题。因此,之前沉积下来的山地土壤被耗尽,水土流向山谷、平原与海洋。实际上,在意大利较早的历史时期中,由于人类的长期定居,当大面积植被遭到砍伐时,水土流失进程加剧。结果,如今意大利大多数高地地区都是不毛之地且长期如此,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也经常是严重的。 此外,许多山谷谷陡坡深。在现代筑桥技术出现前,在通常较短的河道与融雪、暴雨产生的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山谷难以通行。因此,河谷的情况因季节而异,变化极大。可能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就像阿尔诺河洪水那样。它在1740年、1966年两次重创佛罗伦萨。1870年,罗马也暴发了洪灾。1849年,一场疟疾夺走了朱塞佩·加里波第之妻阿妮塔的生命。因此,1875年,他计划让台伯河改道,让它不再流经罗马,并把它改造成适航的水道。但是,这项计划并未付诸实施。洪水也影响了河道及跨河交通运输,扰乱了诸如磨坊一类依靠水力运作的行业,破坏了最富饶的农产区,还导致疟疾的出现。 地形问题极大凸显了距离的影响。按照早期人类的尺度来看,地图上的距离本身是相当遥远的。事实上,时至今日,虽然旅行已经快得多得多,距离却依然很遥远。即使忽略必须在山脉上爬上爬下,或因绕行而产生的额外距离,忽略与之相关的许多反复出现的困难,从阿尔卑斯山脉到意大利本土的卡拉布里亚大区很好的旅程也是相当漫长的。当时,如果人们要到地中海地区优选的岛屿西西里岛去的话,还要跨越墨西拿海峡。墨西拿海峡给人带来了一些更严峻的问题。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由于逆风或无风,海上航行充满艰辛。无风时,人们要靠划船或是用帆来获取动力。墨西拿海峡位于西西里岛东端与卡拉布里亚大区西部之间。这里也许是关于六头海怪斯库拉与毁坏船只的大漩涡卡律布狄斯的传说的起源。它们最初见于荷马的《奥德赛》中。事实上,墨西拿海峡确实有个天然漩涡。这个传说证明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恐惧,也说明传说是对地形的铭记方式。同样地,还有位于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东北部的巨岛。据说,奥德修斯刺瞎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后,率领船队夺路而逃。巨人向船队投掷石块,从而有了这座岛。 距离与地形妨碍了交通联系。罗马人试图通过修路来解决这个问题。罗马大道是1925年开始兴建的,是最早的高速公路。当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时,它连通了米兰与瓦雷泽(如今称作A8高速公路)。如果是在地形平坦的地区,问题就会容易得多。因此在16世纪初,一封特快专递可于24小时内将消息从米兰飞快送至威尼斯,甚至能在50小时内跨过亚平宁山脉,将消息从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