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7)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7)

  • 字数: 219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华杉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498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汉朝灭亡启示录!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翻开本书,探究百年王朝覆灭的根源,读懂强大组织要避开哪些弯路!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李固驳斥群臣:不要急于“就问题解决问题” 【历史事件】公元138年,区怜造反,顺帝召集大臣商议。群臣都表示应该派遣大将、增加兵力镇压。而李固却发现,区怜造反是由于地方官征收的赋税太重,增派兵力镇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因此他要求更换地方官员笼络人心,区怜之乱果然被平定。 【华杉讲透】从李固的事件我们可以学到,就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制造出更大、更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是一个管理学问题,相当于丰田生产方式的“五个为什么分析法”,一个问题的发生一定有它根本的原因,当我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时候,就能穿透到其真因,从源头解决问题。   马贤的失败:同甘共苦是领导力的体现 【历史事件】顺帝时期,西羌叛乱,马贤奉命征讨。然而他在野外驻扎时设立帐幕,山珍海味不断,儿子侍妾在左右侍奉,将帅们不服气他的号令。到了次年正月,马贤与羌族鏖战于射姑山,汉军大败,马贤和两个儿子也一起阵亡了,自那以后东、西羌侵扰更甚。 【华杉讲透】领导是带头人,万事都要率先垂范,如果有劳苦,就要与大家共苦;如果要享受,就带着大家一起享受。比如说项羽,他不光战斗中冲锋在前,修筑工事的劳动中,他也是拿着木板亲自参加夯土。又比如说段颎,他在边疆十余年,没有一天是安安心心在床上睡的,他与将士同甘共苦,所以所有人都愿意为他死战。同甘共苦是所有领导成功的关键,是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在。   太傅胡广:要警惕“好好先生” 【历史事件】太傅胡广,在朝三十余年,历事六个皇帝,受到很高的礼遇。但是,一直到他八十二岁薨逝,也没有得到天下人的敬仰。因为他做人谨小慎微,常常逊言恭色以取媚于时,没有忠直之风,天下人因此轻视他。 【华杉讲透】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跟谁都亲热,跟谁的立场观点都一致,这样的人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因为人们的立场观点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他跟谁都一致,那他一定是欺骗了其中一些人。一个人,他应该立场坚定,表里如一,始终不变,这才叫个人。见谁都想取悦,只要有利益他就能妥协,那就是孔子说的,德之贼也。
作者简介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 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的两家公司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目录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公元125年—133年,共9年) / 001 【主要历史事件】 汉孝安皇帝病逝,阎氏外戚掌权 / 003 孙程等宦官诛灭阎氏外戚,拥立顺帝 / 005 立功宦官受封列侯,史称“十九侯” / 006 忠臣虞诩受诬陷下狱 / 010 班勇率兵北击匈奴 / 013 名士樊英屡次谢绝入仕为官 / 014 驸马班始怒斩阴城公主,全家下狱处决 / 021 尚书左雄上书求选举贤能,于是全国举孝廉 / 025 顺帝加封乳母、外戚梁商,左雄反对 / 028 鲜卑进犯马城 / 034 【主要学习点】 真正看透人情的人不会在意闲言碎语 / 007 一生平安是一种偶然 / 011 人才不愿为我所用,应从自身找原因 / 017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公元134年—145年,共12年) / 035 【主要历史事件】 顺帝屡屡加封宦官,招致群臣反对 / 040 顺帝提高蛮夷田税,数地爆发反抗,愈演愈烈 / 042 外戚梁氏见宦官曹节受宠,主动与其结交 / 047 南匈奴造反,入侵西河 / 049 顺帝命马贤征讨西羌,马贤不通军事,大败 / 051 梁商病逝,其子梁冀继任大将军 / 054 张纲弹劾梁冀,顺帝不纳 / 056 新增举孝悌标准,选拔贤能 / 059 顺帝崩逝,冲帝继位,年仅两岁 / 060 冲帝崩,梁冀扶立质帝 / 062 【主要学习点】 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 039 对人过分的好就是害人害己 / 043 不要急于“就问题解决问题” / 045 永远比自己“该”拿的少拿一点 / 048 只有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才能得到他们真正的爱戴 / 051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公元146年—156年,共11年) / 065 【主要历史事件】 全国举荐明经人士入太学,游学之风兴起 / 067 质帝聪慧,梁冀心怀忌惮,毒杀之 / 068 梁冀不顾群臣反对,扶立桓帝 / 069 桓帝继位后加封梁氏,杜乔进谏,帝不纳 / 071 梁冀忌恨杜桥,迫害致死 / 072 梁太后崩逝,梁冀依然无法无天、腐败奢靡 / 077 桓帝再次封赏梁冀,而梁冀并不满足 / 086 各地发生蝗灾,百姓受灾严重,朱穆奉旨调查贪污 / 089 冀州爆发饥荒,人相食 / 091 鲜卑入侵云中、辽东,东方盗贼猖獗 / 093 【主要学习点】 读书也有可能是一种玩物丧志 / 076 “笃信好学,死守善道”是学习的核心态度 / 076 人性让人“为了反对而反对” / 083 没有坚定的领导,组织也无法成事 / 084 领导者要学习张居正的“宽严之道” / 084 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一切都要不断获取 / 087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公元157年—163年,共7年) / 095 【主要历史事件】 蝗灾频发,百姓困顿 / 097 南匈奴叛变,进犯边境 / 099 梁冀把持朝政,肆意诛杀政敌 / 100 桓帝不满梁冀,借宦官势力铲除, 有功宦官受封为侯,世称“五侯” / 103 宦官势力坐大,倾动朝野内外 / 106 皇甫规出任泰山太守,平寇降羌 / 113 冯绲率军平寇,要求宦官监军,桓帝不纳 / 117 尚书朱穆数次弹劾宦官,桓帝不纳 / 122 【主要学习点】 只提出反对意见,不提出解决办法,是无用的 / 108 做人不能有利必趋,有害必避 / 120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公元164年—166年,共3年) / 123 【主要历史事件】 荆州刺史度尚率兵平定盗贼之祸 / 132 渤海王刘悝谋反,桓帝下诏贬为瘿陶侯 / 136 杨秉、韩 数次上奏弹劾宦官,桓帝不得已降其爵位 / 137 南匈奴及乌桓反叛,桓帝命张央镇边 / 144 宦官贪虐,行凶乡里,刘瓆、黄浮等大臣 缉拿宦官,却被桓帝定罪入狱 / 145 宦官诬陷大臣士人结党营私,桓帝怒抓大臣 两百余人,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 150 【主要学习点】 越是有智慧,越懂得不露锋芒 / 126 树立原则并不难,难的是始终遵守原则 / 127 真正的君子对“小人”也有包容之心 / 129 君子不轻易显山露水,小人则喜欢卖弄 / 131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共5年) / 153 【主要历史事件】 窦皇后之父、城门校尉窦武出面上书, “党人”得以释放,终身罢黜 / 155 先零羌入侵,张奂派董卓等人迎击,董卓受封羽林郎 / 158 桓帝崩逝,窦太后临朝,窦武升为大将军, 陈蕃为太傅,扶立灵帝 / 159 段颎平定西羌、东羌 / 160 陈蕃、窦武征天下贤明于朝, 而宦官曹节、王甫却暗中勾结取悦太后干政 / 165 陈蕃、窦武欲除宦官,反遭迫害 / 166 张奂、谢弼等人向灵帝要求平反陈蕃、窦武 / 169 宦官忌惮“党人”的威望,欺瞒灵帝大肆抓捕, 牵连百余人,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 172 【主要学习点】 不怕吃亏,就怕占了别人便宜 / 163 不结仇,就不怕被冤枉 / 175 不给他人添麻烦,是做人的起码道德 / 176 做人要居上不骄,居下不倍 / 178 能同甘共苦是领导力的体现, 也是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体现 / 180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 185 【主要历史事件】 窦太后崩逝,宦官曹节、王甫谋划不以太后规格 安葬,招致朝野反对 / 190 蔡邕主持校正五经文字,刻于石上, 是最早的官修儒家经本,史称“一字石经” / 194 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灵帝大怒, 捕杀之,党锢范围扩大 / 197 灵帝屡屡提拔趋炎附势的小人,蔡邕进言劝诫, 招来小人嫉恨 / 198 宦官、灵帝设“鸿都门学”培养知识分子 / 203 蔡邕被诬陷入狱 / 206 鲜卑入侵酒泉,百姓不堪其扰 / 207 灵帝开始“西邸卖官”,明码实价公开卖官 / 208 【主要学习点】 仪式没有了,那么文化精神也会消失 / 187 “好好先生”并非真好人 / 189 读书而不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就是一种玩物丧志 / 200 不怕坏人有坏心,就怕坏人有文化 / 215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公元181年—187年,共7年) / 219 【主要历史事件】 灵帝在宫中设“商业街”,游玩取乐 / 222 张角传播“太平道” / 225 朝廷逐捕张角,张角以黄巾为标志, 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 226 灵帝大赦“党人”,征讨黄巾军,“党锢之祸”结束 / 227 向栩检举“十常侍”,反遭抓捕拷打 / 228 皇甫嵩、曹操击退黄巾军 / 229 随着张角起义,天下大乱,拜董卓为破虏将军 / 239 董卓行事轻慢无礼,孙坚欲杀董卓,未果 / 240 孙坚任长沙太守,平定长沙动乱,受封乌程侯 / 244 【主要学习点】 一切问题首先应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 231 评判是非时,要避免以好恶为标准 / 234 领导可以平易近人,但不能骄纵下属 / 240
摘要
     孝安皇帝下 延光四年(乙丑,公元125年) 1春,二月乙亥日(二月无此日,疑误),下邳惠王刘衍薨逝。 2二月十七日,车驾南巡。 3三月初一,日食。 4三月初三,皇帝抵达宛县,身体不适。三月初八,皇帝从宛县出发,初十,到了叶县,皇上在乘舆中崩逝,享年三十二岁。 皇后与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密谋说:“如今皇帝崩逝在路上,济阴王在京师,如果公卿立他为帝,将造成大害。”于是谎称“皇帝病重”,将皇帝的尸体搬到卧车上,继续奉上饮食,问候起居,和往常一样。驱驰四日,三月十三日,车队还宫。 三月十四日,派司徒刘熹到郊庙、社稷,告天请命,当天晚上,发丧。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太后为了久专国政,想找一个幼儿来继皇帝位,于是与阎显在禁宫中定策,迎立济北惠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继嗣。济阴王因为已经被废,不得上殿亲自为父皇守丧,悲号绝食,内外臣僚无不哀怜他。 5三月十七日,济南孝王刘香薨逝,无子,封国撤除。 6三月二十八日,北乡侯即皇帝位。 7夏,四月十一日,任命太尉冯石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前司空李邰为司徒。 8阎显忌惮大将军耿宝位高权重,威行前朝,于是指使有关官吏上奏弹劾说:“耿宝及其党羽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王圣之女永等人结成一党,作威作福,皆为大不道之罪!”四月辛卯日(四月疑无此日),樊丰、谢恽、周广皆下狱处死,家属流放比景(越南筝河口)。耿宝及其弟弟的儿子林虑侯耿承皆被贬为亭侯,遣返封国。耿宝在路上自杀。王圣母子被流放雁门。于是以阎景为卫尉,阎耀为城门校尉,阎晏为执金吾,阎氏兄弟并处机要,威福自由。 9四月二十三日,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庙号恭宗。 10六月二十日,赦天下。 11秋,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征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兵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攻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斩首俘虏八千余人,生擒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带到索班(班超属下)牺牲的地方斩首,将首级送到京师。 12冬,十月二十二日,越□山山崩。 13刚刚即皇帝位的北乡侯病重,中常侍孙程对济阴王谒者长兴渠说:“济阴王是嫡子,本来没有过错,先帝被进谗言,以至于将其废黜。如果北乡侯去世,我们联手除掉江京、阎显,事情不会不成功。”长兴渠同意。又,中黄门、南阳人王康,之前为太子府史(掌东宫府藏),以及长乐太官丞(掌太后膳食)、京兆人王国等人,都赞成孙程的计划。 江京对阎显说:“皇上病重,如果没有起色,继位人选应该赶紧确定,何不征召诸王子,准备遴选?”阎显认同了这件事。 十月二十七日,北乡侯薨逝。阎显向太后禀报,秘不发丧,征召诸王子,紧闭宫门,屯兵自守。 十一月初二,孙程、王康、王国与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在西钟楼下聚集密谋,每人撕下一块衣襟,以此盟誓。 十一月初四,京师及十六个郡国地震。当夜,孙程等人在崇德殿集合,入章台门,江京、刘安以及李闰、陈达等正坐在禁门下,孙程与王康当场将江京、刘安、陈达斩杀。因为李闰在宫中有权势,他们想要他来领头,便举刀胁迫李闰说:“如今应该立济阴王,不得动摇!”李闰说:“诺。”于是扶起李闰,一起到西钟楼下迎接济阴王即皇帝位,时年十一岁。召尚书令、仆射以下官吏跟随皇帝辇车之后,进入南宫。孙程等留守禁门,隔绝内外。皇帝登云台,召公卿百官,派虎贲、羽林士兵屯驻南、北诸宫门。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