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致敬最美战

致敬最美战"疫"医生

  • 字数: 3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73009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优选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疫情肆虐的战场上,千千万万平凡的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中国医务工作者以大无畏的行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疫”篇章,以大爱唱响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英雄战歌!
历史不能忘却,英雄应该被铭记。为讴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好看中国医务工作者群体,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宣部出版局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作出专门批示,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策划出版“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致敬好看战‘疫’医务工作者”丛书。丛书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丛书包括三册:《致敬好看战“疫”医生》《致敬好看战“疫”护士》《致敬好看战“疫”疾控者》。全书内容是从数千篇全国一线战“疫”医务工作征文中精选构成。“到前线去!”“到武汉去!”“我是党员,我先上!”“战病疫,救苍生,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书中,有国之栋梁的院士,有各学科的医学专家,有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书中,有古稀耄耋老人,有全家老小依靠的家庭支柱,有刚刚踏入职场的“90后”“00后”。无论作者的身份,他们都是披上白色战袍的最坚强的战士,是生命最温暖的守护者,他们驱散人们的恐慌,带来生命的希望!他们朴实的文字凝结着真挚而滚烫的情感,会让读者被感动、被震撼、被鼓舞。因篇幅所限,经反复斟酌修改,最终每个分册分为逆行、身影、战友、家书、手记5个主题收录100篇文章。
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以小切口,展现大视野;以小事件,反映大情怀;以小故事,讲述大主题;以小感动,凝聚大精神;为时代画像,为历史留痕,为英雄树碑,为民族铸魂!
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通过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亲身讲述,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与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的故事,还原这场特殊的战“疫”,以讴歌好看的中国医务工作者群体!
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引领读者走近医务工作者,感受他们“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职责使命,并从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中,体会这场凝聚全民力量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目录
逆行
1.抗疫情深·衣带渐宽终不悔李凯萍/2
2.和大家一起奋战邹芸/7
3. “诺亚方舟”——方舱庇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11
4.我这辈子注定要和武汉“肝胆相照”荆冰整理/15
5.他,倒在春天的门口……汤江峰/20
6.科学战“疫”勇于担当高翔/23
7.打赢武汉保卫战,带队平安回北京黄玲玲/26
8.院长挂帅奋战一线汪铁铮/29
9. 我必须跑得更快本文根据新华网、人民网、《湖北日报》、央视网等平台及媒体相关内容整理/32
10.不想当“网红”,只想做该做的事孙国根/35
11.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刘晓坤陈明雁/39
12.我是“老兵”,一定圆满完成任务荆冰/42
13.为一线的战友们撑起安全伞孙吉花刘欣黄辉萍/45
14.重症医学科的坚守宋箐/48
15.“儒侠”军医王根华/52
16.“诺亚方舟”上的汗与泪尹晗涂晓晨/57
17.疫情激流中挺立的呼吸内科医生陈梦圆/60
18.敬佑生命,大爱无疆,好看逆行王文熙/64
19.挺进雷神山杨初蔚/67
20.一件特殊的防护服黄晶/70
21.疫情里那些让人泪目的瞬间韩冬野/74
22.坚守在危重症救治的生命隘口岳映花/77
23.跨越生死线牛海涛/79
24. 不悔的誓言:17年后,携手并肩再赴一线郑晓丽王博阳/83
25.抢着干,想着干,才能干得好宋箐/87
26.积极乐观的“实干派”郭少一/90
27.是战“疫”强军,更是温情铁军宗俊琳/93
28.不忘誓言坚定前行徐德晓/96
29.保卫生命健康任晓辉/98
身影
30.雾里看你,格外美丽罗佩/104
31.“不要怕,信心比药物更重要!”李蓓/107
32.40年老检验人进社区重操旧业荆彤/109
33.出征!出征!出征!邵晓凤/113
34.一心为患者,真情暖人心杨舒玲/117
35.疫情“侦察兵”用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誓言陈梦圆/121
36.老将出马守初心,疫情防控勇担当王成弟/124
37.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王洁/127
38.坚守一线,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顾晔/130
39.抗疫中的好看睡姿粟青梅/132
40.拯救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特种部队”潘宏铭/135
41.“失联”的抗疫一线医生谭娟/139
42.方舱治病医者医心尹晗/143
43.一位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生死拉锯战朱帆/146
44.点燃生命之光荆冰/149
45.雷神山战“疫”宗俊琳/152
46.17年后,我就成了他樊璠/155
47.你就是那个“老中医”陈史敏/157
48.向阳而生,危难之际赴一线,抗疫尖兵勇担当张晶/160
49.但使妙手初心在不教魍魉乱乾坤曹雪峰/163
50.救死扶伤赴险无悔林鹭/165
51.医者无畏,全力以赴“战城南”税碧娟/168
战友
52. 与新冠病毒近身“搏斗”的核酸检测“特战队”马遥遥李蓓/172
53.全力以赴挽救我们的战友邹芸朱梦飞宋茜/175
54. 践行“国家队”的使命和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177
55.接力守护“生命线”李蓓/180
56.一个不平凡的夜班白国强/183
57. 呼吸“梦之队”:160人冲锋在前,守住生命希望李蓓马遥遥/185
58.“战火”中的遇见石松长/188
59. 战“疫”中的“小蚂蚁”:多线作战守护生命马遥遥李蓓/191
60.逆行路上我们从来不孤单杨鸿霜/194
61.院前急救人——冲锋在转运最前线的护航者季晓琳/198
62.战“疫”一线的“侦察兵”马遥遥/201
63.全科医学科的防疫战肖雪先玥/204
64.日夜奋战的“指挥官”迟爱民/208
65.你的背影刘健/211
家书
66.给妈妈的信杨晓燕/214
67.你等的拥抱还会久么侯明杰/218
68.防控疫情在一线,是责任,也是荣耀邓高焱/221
69.亲爱的妈妈,我想你了郭燕琳/224
70.一封家书杨磊/227
71.给我亲爱的女儿易斌/230
72.家书尹志强/233
73.写给家人的一封信方俊杰/236
手记
74.风雨中,更加坚信这面旗帜的力量杨阳/240
75.荆楚春已至战“疫”胜可期王光杰/243
76.“希望你健健康康,以后别在医院相见了!”赵暕/246
77.科研助力救治,拱卫人民健康王文熙/249
78.我自豪,我是抗疫前线中医战队的“突击队员”毕颖斐/252
79.我的“谎言”故事吕庆国/256
80.他由医生到患者再到医生张文英/261
81. 一名心血管医生在前线支援的抗疫日记庞文跃作宋箐整理/264
82.13年后,我们相逢在特殊战场曹俊/268
83.感谢你们给了我前进的勇气赵清霞/271
84.用责任和担当书写医者使命李波江丽波/275
85.驰援雷神山,我们终会凯旋张志鹏/277
86.无所畏惧,才能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周海英/280
87.充满爱与感动的日子王娟霞/282
88.不忘初心不负韶华马素忍/285
89.我们坚信,一天会比一天好彭红/288
90.疫情下的坚毅和温情周凤蕊/291
91.千里驰援爱中相聚王师/294
92.难忘援鄂的日子易钊泉口述,段斌整理/297
93.小城24小时“疫”事李小军向世兰/300
94.我在黄冈战“疫”的720个小时林敏刘向东/303
95.道之所存,虽千难万险,吾往矣沈晖/306
96.逆行者——我们在行动杨君祖/310
97.“樱花城”手记严培玲/312
98.“美少女战士”与“特种兵”的故事黄增/316
99.阳光总在风雨后岳宗彦/319
100.援鄂“战士”的别样元宵节姚绍富/322
摘要
     抗疫情深·衣带渐宽终不悔 84岁,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已届颐养天年的年龄,应该过上“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然而,这位“南山”,却凭着一张“童颜”依然奋战在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的一线,依然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 自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时刻关注疫情、牵挂一线的医护人员。谈起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他哽咽;谈起检测试纸有望绿色通道审批,他笑了;看到会诊的患者病情反复,他皱眉;看到会诊的患者有好转,他开颜。而最牵动着他的心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展的所有消息,他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倾注了全部时间和心血。 李姨,是钟院士的夫人,也是钟院士生活的总管。虽然担忧钟院士的身体,她依然默默地在背后全力支持钟院士的工作。看到钟院士不按时吃饭休息,她只能尽力地张罗;看到钟院士没日没夜地工作,她只能默默地担心。因为有李姨为钟院士操持着所有生活后勤,时刻叮嘱时刻监督,才让钟院士无后顾之忧,可以奋战在前。 钟南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定心丸”,在媒体上有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然而,在镜头背后,钟院士的日常抗疫工作是怎样的呢? “明天是周日,可以休息一下了” 2020年2月16日,周日 这是一个暴雨过后冷空气影响下的广州,风很大,特别冷。接到通知,今天钟院士需要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视频连线会议,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会议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个主会场,由钟院士主持,武汉前线的专家、北京的专家与钟院士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对诊疗方案进行讨论更新。会议从上午9点一直开到下午1点半。在第五版的基础上,第六版的更新重点讨论了包括传播途径、临床分型、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和解除隔离的条件等方面内容。 在会议过程中,钟院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听听武汉专家的意见”,在讨论产生分歧的时候,钟院士最重要的参考意见来自武汉会场的专家,因为他说,武汉的专家在第一线,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 四个半小时,两百七十分钟,钟院士与视频连线的专家们全程在线,没有一秒的缺席。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换,在这个冷冷的周日早上,燃起了温暖的火焰,为武汉送去光明与温暖。 钟院士的午餐,一般不是出现在中午12点,而是出现在完成任务之后。于是,今天午餐的上场时间是下午两点。 下午的工作,开始于4点,结束于晚上8点。四个小时的时间,被一个接一个的会议讨论和电话占满。用钟院士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联络人,趁现在讲话还有点用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推动一些对抗疫有利的工作”。 忙起来,一下子就到了晚上7点半。钟院士前一秒还在思考写给副总理的信件内容,下一秒忽然有点手足无措地找手机,“7点40分了,我要先打电话回家,不然李姨该着急了”。 完成了写给副总理的信,签上名,松了一口气,钟院士显得十分兴奋,“终于完成了这个重要的任务!真好!明天是周日,可以休息一下了。” 此时,助理只好无奈地打破院士这个美好的想法,因为,明天已经是周一了。 有一种饿,叫做“李姨觉得你饿” 2020年2月29日,周六 2月的29日,这是四年才有一次的日子。 这个2月29日,是平凡的。它平凡得像日历本上其他任何日期一样,一翻就过去了。正如钟院士所说,自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们已经没有所谓“周末”的概念,每一天都是工作日,为抗疫马不停蹄。 在讨论中的钟院士,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的,此时最着急、最担心的人是他的夫人李姨,“都9点了还没回来,昨晚也是9点多才吃饭,这样搞法身体怎么行呢!”电话那头的李姨着急得坐卧不安。钟院士与李姨的互动,最多的或许就是每天催促回家吃饭的电话了吧。 9点半会议结束,看到李姨数个未接来电,钟院士哈哈大笑,“李姨该在家里呱呱叫了吧?”助理问院士:“这么晚了,您饿吗?”钟院士回答说已经习惯了很晚才吃饭,不饿。 可院士您知道吗?有一种饿,叫做“李姨觉得你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李凯萍) 2 和大家一起奋战 与时间赛跑的女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020年1月18日,73岁的树兰(杭州)医院李兰娟院士与84岁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等6位专家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紧急前往武汉实地了解疫情情况,走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掌握疫情流行和新病毒特点的第一手资料。 1月20日上午,距农历除夕只有4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列席席位上出现了两张“新面孔”: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院士。会上,李兰娟院士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武汉市要控制住疫情和感染者,尽快防止向其他地方扩散…… P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