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国航母 第1部(增订本)

大国航母 第1部(增订本)

  • 字数: 2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作者: 房兵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62221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权威专家通俗解读,揭示大国崛起兴衰之道 作者房兵是有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对军事学有长期深入的研究,长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主讲人。书中透过对世界各国航空母舰发展过程的系统梳理,揭示了大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为什么离不开航母的命题,披露了航母影响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 ☆精心编排,图文并茂,全景展现百年航母壮阔画卷 本套图书体例合理,以时间为轴线,以相关历史事件为基点,清晰完整地讲述百年航母发展历进程。在正文之外,增加小贴士,对相关知识扩充说明,辅助读者加深理解。采用四色印刷,精选各国航母海战历史图片,直观呈现百年航母壮阔画卷。 ☆“辽宁号”下水,“山东号”下水,向进入“双航母”时代的中国海军献礼 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母正式服役,2019年12月17日“山东号”航母正式服役,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值此之际推出本书,普及关于航母和海军的国防知识,激发读者热爱国防、关心国防、保卫国防的爱国热情,向中国航母和中国海军献礼。
内容简介
本书全方位解读“海战霸主”航空母舰诞生100余年来,世界各国接近不同的航母发展历程。从第一次飞机舰上起降试验的成功,到第一架水上飞机的研制,再到第一艘航空母舰“暴怒”号的下水,其间蕴含着多少人的汗水与创造?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备受冷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所向披靡”,在一次次战场拼杀中,航空母舰如何走向霸主之路?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本书揭示了为什么大国都拥有航母、拥有航母的大国都能成为世界性强国的历史命题,披露了航母决定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
作者简介
房兵,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军训教研室副主任,大校军衔,军事学博士。 CCTV-10《探索发现》系列专题片《百年航母》《马岛战火》《特战奇兵》《突然袭击》主讲人。 中央电视台CCTV-4《海峡两岸》、CCTV-7《防务新观察》、CCTV-13《环球视线》《东方时空》,北京电视台《军情解码》,深圳卫视《军情直播间》,广东卫视《全球零距离》,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新视野》等栏目特约军事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特约评论员。 著有《大国航母》《烽烟利比亚》《马岛战火启示录》等。
目录
第一章雏鹰展翅:百年航母起源与水上飞机航母时代
舰载飞机试验的源起
“伯明翰”号上的“一飞惊人”
水上飞机的捷足先登
第一支搭载水上飞机的“航母舰队”
“空对港”攻击的“处女战”
与胜利失之交臂
第二章早期航母:“平原型航母”与“世界第一”桂冠争夺战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丑陋的“带篷马车”
日本海军“后发先制”
迟来的“竞技神”号
第三章船破天惊:巨舰大炮时代的终结与航空母舰的大发展
不如人意的“空对舰”作战
“巨舰大炮”时代的终结
航空母舰的“逆裁军”
“小字辈”和“老牌”不一样的道路
第四章大战前夜:战云密布之际掀起的航空母舰造舰狂潮
航母的“大小之争”
美国海军的“主战航空母舰”
“双龙”出世,“两鹤”翱翔
大战前夜的“光辉”
慢了一步的德、法、意等国
第五章光辉判决:被称为珍珠港事件预演的突袭塔兰托之战
“光辉”号航母临危受命
一波三折的“判决”计划
老式“剑鱼”带来灭顶之灾
第六章惊天一击:震惊世界的突袭珍珠港之战
异想天开的作战方案
和平烟幕
虎!虎!虎!
第七章轰炸东京:“大黄蜂”号送去“来自香格里拉的轰炸”
“美国海军在哪里?”
东京,报复的目标
轰炸东京
第八章航母对决:海战史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超视距海战
迫在眉睫的首次航母编队大海战
莫尔兹比港攻击战
惨烈的航母大海战
第九章决战决胜:扭转战局的中途岛海空决战
布阵中途岛
海空大决战
中途岛海战启示录
第十章巅峰之战:海战目前规模优选的航空母舰大海战
“完美”的作战计划
马里亚纳“猎火鸡”
日本海军再受重创
第十一章最后一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最后的“自杀性攻击”
“捷-1”作战计划
两路分遣舰队折戟壁垒
栗田舰队的绝地反击268
莱特湾最后的决战
第十二章巨舰末日:日本海军超级航母与超级战列舰的末日
最后的处女航
“信浓”号为什么覆灭?
“大和”号的悲壮落幕
第十三章战时航母: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日两国航母的发展历程
日本航母发展之路
美国航母发展之路·
后记
摘要
     舰载飞机试验的源起 1903年12月17日,在人类航空目前是一个永远不应被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奇地霍克的沙滩上,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可以称之为“飞机”的装置——一架以12马力内燃机为动力的、双螺旋桨推进的双翼飞机“飞行者”号,第一次飞上了蓝天。尽管在当天进行的4次飞行试验中,第一次仅升空12秒,飞行了36.5米,成绩优选的一次也不过升空59秒,飞行260米,但这毕竟是世界上首次出现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依靠自身动力成功地实现动力飞行,它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了航空时代! 然而,军事家们敏锐的目光却立即投向了飞机的军事价值,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人类进入航空时代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平面战场将被立体战场所取代,天空将成为继陆地、海洋之后的“第三维战场空间”,为人类提供了又一个浴血厮杀的“战争舞台”。而这个新的“战争舞台”绝不仅仅限于陆地的上空。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的上空,不仅更为辽阔,同时也更加神秘和令人“向往”…… 其实,早在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之前,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萌发了将传统的海战向空中拓展的设想。1889年,当时的美国海军部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于1901—1909年出任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对史密森学会的塞缪尔·P.兰利教授所进行的航空气球试验极为关注,他接受了兰利教授的建议,决定将载人气球用于海上作战。然而,这一具有创见性的设想竟然没有得到海军部其他领导人的认可,因为他们认为,载人气球的作战用途仅限于陆地,绝不可能用于海上作战,因而对兰利教授的研究和试验不给予任何资助。1903年10月7日,兰利制造的“航空站”号气球,在华盛顿波托马克河上的驳船上进行起飞试验时遭遇失败,气球坠入河中,海军走向“航空化”的第一次尝试就这样搁浅了。 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成功之后,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敦促之下,战争部终于于1908年开始着手对“莱特”式飞机进行改进,以便使之能够用于陆上作战。尽管这时的飞机各方面的性能还很不完善,但它在完成空中侦察、火炮校射等任务时的出色表现,已经使许多人开始意识到:飞机作为一种陆战武器,在未来战场上是具有强大的威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 但是,飞机能否作为一种海战武器,特别是飞机能否随同舰队在远洋的海战中发挥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无法想象的问题,显然,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飞机能否在军舰上起落。尽管在1908年美国战争部开始采用飞机的同时,美国海军中已经有一些极富想象力的人,提出了让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的大胆设想,然而这也仅仅是设想而已,他们并没有真正准备进行这种尝试,海军甚至连用于飞行试验的飞机都没有购买。 就在这时,一则看起来似乎是极为偶然的新闻报道,却使美国海军的态度出现了转变。根据这则报道,德国人正在酝酿一项试验,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一艘由德国汉堡驶往美国纽约的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上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 这则消息刚一在报纸上刊出,就立即引起了美国海军当局的警觉:德国——这个正在以惊人速度崛起的新兴海军强国,其海军实力增长之快,已经足以使英国这个老牌的“日不落帝国”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而这一次的出奇举动,是否意味着德国海军又在以“邮政试验”作掩护,正在演习一种“特殊”的越洋攻击美国本土的新战术? 对于长期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人来说,“两洋”是其赖以抵御外来攻击的天然屏障,因此,他们对于来自“两洋”上的威胁极为敏感,对于德国人的这一出奇的“试验”,美国海军当然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落在别人后面!美国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上校,随即被任命为组织飞机在军舰上起降试验的总负责人。 尽管钱伯斯被任命为试验的总负责人,但是美国海军部却没有资金支持他的试验。面对如此的“无米之炊”,信心十足的钱伯斯上校并没有望而却步。他先是设法动员了对航空事业颇感兴趣的政治活动家、出版商约翰·巴里·瑞安,使其慷慨解囊,捐助了1 000美元。而后,他又说服了当时有名的飞机设计师——格伦·哈蒙德·柯蒂斯,以及他的学生、飞行员尤金·伊利,得到了他们的全力帮助。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