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袁庚传奇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纪念版

袁庚传奇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纪念版

  • 字数: 2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作者: 涂俏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8070993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袁庚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出生于宝安县,2016年因病医治无效,在蛇口逝世,享年99岁。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袁庚“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袁庚“好看奋斗者”称号。本书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而重点推出,作者为用多年时间深入采访、秉承传记真实、客观的写法,带领读者走入袁庚披荆斩棘的传奇一生,探寻了袁庚敢想敢试、敢于担当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本书是一个关乎勇敢、信念与使命的故事,从袁庚出生写起,讲述袁庚在革命时代的成长经历,从他加入东江纵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担任东纵驻港办事处主任,从被调往中央军情部受训到出任中国驻雅加达总领事馆领事,从赴港参与招商局的领导工作,到担任蛇口工业区建设总指挥,在蛇口进行改革开放的实验。透过袁庚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改革精神及其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艰辛、不易又极其宝贵的历程。
目录
第一章
三党争夺"狗嚎仔"选择共产党
"当时想向上爬"
从养成所到燕塘军校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章
"我历史上就是'特务'"
华南民间抗日第一枪
"今天起,我叫袁更"
恨不相逢未嫁时
"土匪"袁庚
"美国特务"
第三章
特殊岁月
风雨同舟
光华轮接侨
囚室内外
……
摘要
     袁庚,出生时父母为他取名欧阳汝山。小学毕业那年,他自己改为欧阳珊。珊,即珊瑚。父亲是海员,他也向往大海。秘密加入共产党以后,为了家人的安全,他更名改姓,母姓袁,他就叫袁更。且慢,事情并没有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因公出国,护照上被人误写为袁庚,这个误写一直“误”到现在。欧阳汝山一欧阳珊一袁更一袁庚,一生三易其名,在个人标签上三次改换“马甲”。 欧阳汝山,1917年4月23日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区王母圩水贝村(现深圳市大鹏新区水贝村)。承接他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是一座矮矮的砖瓦房,岭南特有的乡间民居。关于他的生日,有一说,说是1917年清明节,清明上鬼节,乡里人认为鬼节生的孩子挺鬼的。这一说,是他自己于2005年5月23日对笔者讲述的,有录音与笔记可查。长大后,社会上改用公历纪年,他把农历的生日改为公历4月23日。其实,1917年清明那天,农历是闰二月十四日,公历是4月5日,并非他所说的4月23日。此处存疑。 “当时想向上爬” 欧阳汝山生于一个半工半农的家庭。父亲欧阳亨,自少年时期就是“打工一族”,经香港到海上打工。水贝村年轻人大都去香港当海员。当时,世界上有两大邮轮公司,一是美国人的总统轮船公司,一是英国人的皇后轮船公司。欧阳亨在这两家公司打过工,当侍应生,后来还当了小领班。父亲曾告诉欧阳汝山一个小故事:当侍应生时,只允许打碎两只杯子,没有打碎杯子的话,公司年底会折合奖金发放给个人。这一允许犯错的招数日后被袁庚广泛应用,他是允许手下人犯错的,包括他自己,但犯错是有限度的。 母亲袁燕,村里人叫他袁燕姐,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是种田能手,也是克勤克俭治家能手。欧阳亨打工寄来的钱,除了家用,她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积攒下来,与伯父合资置办果园。土改中,欧阳亨家第一次划为上中农,复查时被评为地主,成为专政对象。 位于大鹏半岛中端的水贝村,东临大亚湾,西近大鹏湾。当时从水贝下海到香港大埠,再去本岛或港口,不需任何关卡手续,只要有钱搭船就行,是很方便的。欧阳亨所服务的轮船每年都会停泊香港,或在港大修。他每年回家一两次,把工资带回家。汝山多次随母亲赴港,与父亲会面。这个农家的孩子虽然淘气,却懂得生活的艰辛,见过世面,思维活跃,鬼点子多。 袁燕一共生了5胎,全是男孩,前两个先后夭折,汝山遂成了老大。她没有文化,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希望孩子尤其是汝山好好读书,带个好头,成为有出息、有体面、赚大钱的人。 1923年,汝山在水贝村私塾读了一年,念《三字经》,学些“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类。随后在松山小学就读两年,转入王母圩新民小学,1930年毕业。他读书成绩很好,差不多年年考试第一名。有一两次得了第二名,他很伤心,独自躲起来悄悄流眼泪。他语文成绩特别好,数学稍逊。初中时,俨如文艺小青年,写过一篇“光阴如流”之类的诗,向大鹏旅美华侨赞助的《大鹏魂》民间刊物投寄,立即被采用,还领到一点点润笔费。 1931年下半年,已经更名为欧阳珊的14岁少年,在广州远东补习学校补习了几个月后,在广州参加初中入学考试,以全省会考第八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广东省一中(广雅中学)读书。从此,世界在这个农村孩子面前,展开更加真实的波云诡谲的一面。他刚入学便受进步同学影响,参加中山大学、广雅中学等广州大中学校师生联合举办的“九一八”抗日示威请愿活动,第一次受到爱国教育的洗礼。 1934年夏季,欧阳珊初中毕业。此时,父亲欧阳亨年老体弱,已经辞工回乡,再也无力为他支付每年300元左右的学习、生活费用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返回家乡。 他不甘心屈居水贝村,希望有更大的平台让他施展拳脚。 “当时想向上爬,幻想找一个‘理想’的出路,曾四处打听张罗就业。” 1968年4月17日,袁庚被关押在秦城监狱数目后,主动向专案组进行书面申诉,对被诬陷为“美国特务”的罪名展开辩证。他如实交代个人生平,坦白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有“向上爬”的野心。在那个不作践、丑化自己就不算认罪的年代,他把农村青年想找份工作养家糊口,这一真实且自然的想法,概括为“想向上爬”,并不是给自己戴政治帽子,矮化自己,而是当时真实的认知水平。 P31-4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