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路上 珍藏纪念版

在路上 珍藏纪念版

  • 字数: 2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美)杰克·凯鲁亚克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04951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代表作,美国文学经典。 2. 青年翻译家陈超融合现代语言风格的全新译本。 3. 为纪念作者杰克?凯鲁亚克逝世五十周年特别推出珍藏纪念版,邀请知名插画师为本书封面做拼贴设计,充满艺术感、现代感,值得收藏。
内容简介
青年学生萨尔为追求个性自由,与迪安、玛丽露等一群男女横穿全美。一路上他们寻欢作乐,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四散分离。迪安有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追求生活中的各种快感,这些都深深吸引着萨尔。他们一路纵情狂欢,让这段公路旅程唱响自由主义之歌,跳动着振奋人心的旋律。本书以打破传统的精神成为“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催生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深刻影响了一代美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凯鲁亚克也凭此书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和一代美国青年的精神领袖。
作者简介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小说家、诗人,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父母为法裔加拿大人。他凭橄榄球奖学金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退学去商船上当水手,也曾短暂地加入海军,但因无法忍受军纪约束,住进精神病房并获退伍。 逃离与追寻贯穿了凯鲁亚克的一生,身份的疏离和语言的隔阂,让他始终游离在社会的边缘。他自诩是时代和社会的“局外人”,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的声音。在纽约期间凯鲁亚克结识了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人,并以他们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在路上》。此书被誉为一部定义了“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作品,至今畅销不衰,并且被列入美国大学人文通识课的推荐阅读书目。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旅者》等作品。
目录
《在路上:珍藏纪念版》无目录
摘要
     我初遇迪安是在我与妻子分手不久后。那时我大病初愈,关于那场病,我不愿意多说,只想说它和那场令人厌烦的苦情离婚戏以及我万念俱灰的心境有关联。迪安·莫里亚蒂一来,我生命中可以称之为“在路上”的生活阶段便开始了。在那之前,我时常憧憬去西部看看原野风光,却总是做着空泛的计划,从未成行。迪安是踏上旅程的完美伙伴,因为他其实就出生在路上——那是1926年,他的父母开着一辆破车前往洛杉矶,途经盐湖城时生下了他。我最初是通过查德·金知道迪安的,他给我看了迪安在新墨西哥州管教所里写的几封信。我对那几封信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迪安在信中天真亲切地向查德请教查德所了解的关于尼采的一切和他知道的所有伟大的学术思想。我和卡洛一度谈论起那些信件,猜想我们以后能否会会这位古怪的迪安·莫里亚蒂。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的他是一个笼罩在神秘光环中的少年犯,现在的迪安大不相同。接着消息传来,说迪安离开了管教所,即将初次来纽约,还有消息说,他刚和一个名叫玛丽露的姑娘结婚了。 一天,我在校园里闲逛,查德和蒂姆·格雷告诉我,迪安在西班牙语区的东哈莱姆一套只供冷水的公寓里落脚。迪安在昨晚抵达,是第一次来到纽约,带着他那位漂亮泼辣的小妞玛丽露。他们在五十街下了灰狗巴士,转过街角找地方吃饭,径直走进了赫克托餐馆,自此之后,对迪安来说,赫克托餐馆永远成为纽约的一大象征。他们掏钱买了好几个漂亮的糖霜大蛋糕和奶油泡芙。 在这期间,迪安总对玛丽露说的话大致是:“现在,亲爱的,我们到纽约了,我们经过密苏里时,特别是路过布恩维尔的管教所时,我想起自己坐过牢这桩麻烦事,心里在琢磨这件事。虽然我没有全部都告诉你,但现在绝对有必要去做的是把我们个人的情情爱爱的事情全部往后推,马上开始考虑工作谋生的具体计划……”诸如此类,早年时的他就是这副德行。 我和朋友们去了那套只供冷水的公寓,迪安只穿着短裤就过来开门。玛丽露跳下长沙发,迪安把公寓里的另一位住客打发去厨房,或许是去煮点咖啡,然后他开始谈起他的爱情烦恼,因为对他来说,性是生活中专享神圣与重要的头等大事,尽管他得为了谋生和其他事情而流汗辛劳和骂骂咧咧。你看着他站在那儿摇头晃脑的模样,目光一直低垂着,不停地点头,就像一个年轻的拳击手在接受指示,让你相信他在用心聆听每个字,他还把“是的”“对啊”足足重复了上千遍。我对迪安的第一印象是他像年轻时的吉恩·奥特里——瘦削身材、窄臀、蓝眼睛,操一口地道的俄克拉何马方言——一个来自风雪漫天的西部、蓄着连鬓胡须的英雄人物。其实在和玛丽露结婚然后来东部之前,他曾在科罗拉多州的埃德·沃尔的牧场干过活。玛丽露是一位金发美女,一头大大的发卷就像一片金色海洋。她坐在长沙发的边缘,双手摆在大腿上,那双迷茫纯朴的蓝眼睛睁得圆圆的,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看,因为她就置身于以前她在西部时已经听说过的那种如罪恶渊薮般灰蒙蒙的纽约公寓里,像莫迪利亚尼笔下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客厅里颀长消瘦的女人那样等候着。玛丽露在外表上是一个甜美的小女孩,可她傻得出奇,而且能干出骇人听闻的事情。那天晚上,我们都喝啤酒,玩掰手腕,一直聊到天亮,到了早上,天色朦胧,在阴暗的光线下,我们默默地围坐在一起,从烟灰缸里捡烟屁股抽。迪安紧张地起身,一边踱步一边思考,决定当下要做的事情是让玛丽露做早饭和扫地。“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立刻行动,我想说,亲爱的,要不然我们就会摇摆不定,没有真知灼见,也无从落实计划。”然后我走了。 接下来的那星期,迪安向查德·金坦言一定要向他学习如何写作,查德说我是作家,应该向我请教。与此同时,迪安在停车站找到了一份工作,与玛丽露在他们那套位于霍博肯的公寓里打了一架——天知道他们怎么到那儿去了——她气得发疯,一心想要报复,竟然歇斯底里地报警,捏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疯狂的罪名,害得迪安不得不逃离霍博肯。就这样,他没地方住了。他直奔新泽西州的帕特森,我和姑妈住在那里。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有人敲门,我一看,是迪安站在黑漆漆的过道里,点头哈腰,忸怩不安地支吾说道:“您——好,您还记得我吗——迪安.莫里亚蒂?我是来向您请教如何写作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