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萨勒姆的女巫(精)

萨勒姆的女巫(精)

  • 字数: 8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美]阿瑟·米勒 著 梅绍武 译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830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萨勒姆的女巫》是其代表剧作,根据1692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一起迫害“行巫者”的案件创作而成四幕话剧。一群乡镇姑娘的嬉戏和恶作剧,逐步演化成“逐巫案”,最终酿成萨勒姆镇的一场四百多人被关进监狱、七十二人被绞死的悲剧,而这场源自报复、告密和私欲、恐惧纠结成的冤案背后,则是富豪们对土地的吞并和掠夺。米勒成功塑造了男主人公普洛克托的英勇和诚实,他虽被人诬陷,却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最后毅然走上绞刑架。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当代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父亲工厂破产,家里生计维艰,靠变卖母亲的首饰维持。中学毕业后,米勒靠打工赚得学费,进入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开始试写剧本,两次获得校内霍普伍德写作竞赛戏剧奖。1938年,他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从事过多种工作,如当卡车司机、侍者、电台歌手,撰写广播剧等。1944年,《鸿运高照的人》问世,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本。1947年,米勒的剧本《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328场,获纽约剧评界奖,使他一举成名。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742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他还创作了《萨勒姆的女巫》《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做了深刻的探索。 米勒有过三段婚姻。1956年和妻子玛丽·斯莱特里离婚后,与好莱坞名演员玛丽莲·梦露结婚。1960年,他把一篇短篇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不合时宜的人》,由梦露和克拉克·盖博主演;次年电影拍摄完成后,两人的婚姻即宣告结束。 2005年2月10日晚,米勒因心脏衰竭去世。捷克前总统、剧作家哈维尔称,米勒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剧作家,他的去世是世界文学的一大损失”。
目录
导言/梅绍武
关于本剧史实方面的一个注解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走廊里的回声
摘要
     第一幕 (序幕) 一六九二年春季,马萨诸塞州萨勒姆乡镇赛缪尔·巴里斯牧师住宅楼上的一小间卧室。 左侧有一扇窄小的窗户。晨曦通过铅条窗格玻璃照洒进来。右侧有一张小床,旁边还点着一根蜡烛。其他家具为一个大衣柜,一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后墙有一扇门,正对着下到底层去的楼梯的平台。这间屋子给人一种干净而宽敞的感觉。屋顶椽木露在外面,质地粗糙,没有涂漆。 幕启时,巴里斯牧师跪在那张小床旁边,显然是在祷告。他那十岁的女儿贝蒂·巴里斯木呆地躺在床上。 这次事件发生时,巴里斯是个四十五岁上下的人。在历史上,他声名狼藉,没有什么让人说好话的地方。他认为自己不管走到哪里,尽管竭力争取人们和上帝站在他这一边,却一直感到自己在受迫害。在教友举行集会时,如果有人事先没征求他的许可就擅自站起来去把门关上,他就觉得受到了侮辱。他是个鳏夫,对孩子和他们的天资一概不感兴趣。他把他们看成小大人,而且直到这次怪诞的危机事件之前,他跟萨勒姆乡镇别的人一样,根本就没把孩子当回事,而只觉得大人允许他们两眼微微低垂,两臂耷拉在身边,笔直地朝前走路,得到许可才说话,就已经蛮不错了,为此他们还应该感谢哩。 他的住宅坐落在“乡镇”内——可是按照今天的标准,我们简直都不会称它为一个乡村。教友聚会所就在附近;从这里展延出去直到海湾或内陆,只有很少一些带小窗户的深暗色房屋,蜷伏在阴冷的马萨诸塞冬日里。萨勒姆乡镇建立起来还不满四十年。对欧洲人来说,这整个地区是个蛮荒的边疆,住着一支盲信的教派;尽管如此,他们也往外输出产品,数量和价值均在慢慢增长。 没有人能真正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没有小说家——任何人即使手边有部小说,也不许看。他们信仰的教义禁止任何类似剧院或“无益的娱乐”这类玩意儿。他们不庆祝圣诞节,假日对他们来说只意味着应该更加专心致志地祷告。 这并非说在这种阴沉而严格的生活方式当中就连一点破例都没有。譬如说,盖一所新农舍,朋友们相帮来“起屋顶”,主人也会准备佳肴美馔,也许还会有几瓶烈性苹果酒传来传去。萨勒姆镇也有不少没用的人,他们在布丽奇特·比肖普小酒馆里的游戏台上转铜子儿消磨时光。也许艰苦劳动比教义信条更有力量,能使这里的道德免于沉沦,因为人们不得不像英雄那样向土地夺取颗颗粮食,说实在的,没人有太多的时间闲散游荡。 但是,这里实行一种两人一组的巡逻队四处执勤的制度,表明这里也有一些小花脸式的人物;他们的任务是“在人们做礼拜的时候来回巡逻,注意有谁在教堂里没有认真听牧师布道,对仪式漠不关心,或者留意谁在家里或地里表现不良,然后便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报告到行政长官那里去,于是这些人就有可能被指控”。这种特别爱管别人闲事的风气在萨勒姆居民当中久受尊重,无疑产生种种猜疑,其中许多猜疑后来助长了那阵正在来临的疯狂。照我的看法,这也正是一位名叫约翰·普洛克托的人所要反对的一件事,因为那种武装营时代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何况乡间也相当地——尽管并非地——安全,老一套风纪开始招人怨恨了。但是这种争论,正如所有这类事那样表现得并不明朗,原因在于危险依然可能存在,保证安全的办法还要靠团结一致。 邻近就是荒野的边缘。美国人居住的大陆无边无尽地朝西展延,对他们来说真是无比神秘。一眼望去,茫茫大地日夜呈现在他们面前,隐秘而咄咄逼人,因为印第安部落时不时从那里出来袭击他们,巴里斯牧师就有一些属于他管辖之下的教民,他们的亲属被这些异教徒夺去了生命。 这里的老百姓有一种狭隘的地方观念,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能使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他们也许宁愿从异教徒而不是从同胞基督教徒手中把土地夺取过来。不管怎么说,改变信仰的印第安人寥寥无几,因此萨勒姆镇居民认为这块处女林地是魔鬼最后的保留地、据点和坚守不放的堡垒。就他们所知,美洲森林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不敬仰上帝的地方。 P41-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