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学家精神 爱国篇

科学家精神 爱国篇

  • 字数: 16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89675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科学家精神•爱国篇》以“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为主题,记述了32位科学家生动感人的爱国事迹,力图挖掘他们深挚坚定的家国情怀,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为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不懈努力。
内容简介
《科学家精神·爱国篇》以“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为主题,记述了32位科学家生动感人的爱国事迹,力图挖掘他们深挚坚定的家国情怀,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为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科学家精神丛书编写组,由熟悉科学家事迹的专家学者、从事相关新闻报道的媒体工作者组成,全面负责科学家事迹的挖掘、整理和撰写,对科学家精神、优良作风学风进行提炼和升华。
目录
李四光 急国所急 赤诚报国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之桥
周培源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乇淦昌 我愿以身许国
赵九章 为国谱写"东方红"
郭永怀 不忘初心志报国 留取丹心照长空
华罗庚 永远做祖国忠实的儿子
钱学森 我的归宿在中国
钱三强 做国家有用之才
王大珩 赤子丹心 中华之光
彭桓武 回国不需要理由
任新民 历尽艰辛 报效祖国
陈芳允 竭诚为国兴 努力不为私
吴大观 航空报国 勇做中国心
黄伟禄 铸中华神剑 壮民族之胆
屠守锷 心守祖国 铸大国利剑
吴自良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饯骥 愿为祖国负重疾驰
程开甲 半生埋名 为国铸盾
……
摘要
     李四光 急国所急 赤诚报国 李四光(1889年10月—1971年4月),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其成果为第四纪地质、地理和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国家水文、工程等建设做出了贡献。创立地质力学,并以相关理论指导找煤、石油、铀、地热等能源及防治自然灾害等。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60—1969年英雄模范人物。 从造船救国,到为国找矿,再到地质研究;从在外求学,到克服重重困难重回祖国。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他不曾动摇、不曾停歇。祖国的河山处处印下他坚实的足迹。为救国而学习,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李四光的一生一直为实现救国强国之梦而拼搏。 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 李四光1889年10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李四光报考湖北第二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错把年龄“十四”填写在姓名栏,不舍得再买一张报名单的他,灵机一动将“十”添了笔画改为“李”,又将上方悬挂的大匾所书“光被四表”之“光”作为姓名最后一字,就这样,通过考试后,14岁的“李四光”被学校录取。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的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学习未满两年,李四光考取了学校提供的留学日本的指标,东渡扶桑,学习知识。最初i年,李四光在宏文学院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并结识了宋教仁、马君武,眼界大开,学识倍增,优选思潮也积极地影响着李四光。1905年7月的一天,在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下,16岁的李四光成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会上,孙中山先生将“努力向学,蔚为国用”送予李四光,以示勉励,而李四光也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八个字的真意。 1907年7月,李四光从宏文学院毕业,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日本当时军事工业很发达,与海军有关的造船业尤其优选。李四光忘不了8岁那年父亲为反抗日本入侵,在乡问结社的情景,他想知道日本的造船业究竟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怎样才能迎头赶上。因此,在选择志愿时,他填写的是“船用机关专业”,希望能为祖国造出强大的轮船,以坚船利炮救中国。 1910年,李四光学成归国。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先后担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和实业部部长。湖北的实业当时在国内还比较发达,但因战事影响,一些实业单位遭受严重破坏,就在李四光积极恢复、建设家同之时,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发觉自己“科学救国”的抱负没有了施展的空间,毅然辞官,返归校园继续寻求救国之方。1913年,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求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他选择了采矿专业,但一年后,他决定改学地质专业。因为他发现中国当时急需寻找铁矿资源,缺乏铁矿很难炼出钢铁,造出轮船,但只有学了地质才能知道矿产在哪儿。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到转学地质,李四光两次改换专业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国家需要! 不要金钱 我要回国 1918年,李四光完成了题为《中国之地质》的优秀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李四光的导师包尔顿教授找到他,表示可以向一家需要地质T程师的印度公司推荐他,工资、待遇极其优厚。与此同时,李四光收到中国地质界的创始人之一——丁文江先生的邀请电,电文表示蔡元培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校长,殷切希望海外学子学成后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李四光做出选择,放弃待遇优厚的国外工作,不要金钱,回到祖国,有力气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施展。李四光谢绝了包尔顿教授的推荐,理由是之所以来国外求学,是要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他回到了这片自己深爱着的热土。 回国后,李四光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第一次发现了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写成《华北晚近冰川作用的遗迹》一文,发表在英国的《地质杂志》上,从而为中国新生代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