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 字数: 19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王国维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154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统编高中语文,全本名家注评无障碍阅读,中国二十世纪有名的诗词美学经典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是百年来中国影响力至高的美学经典,首次开创性梳理出词学发展的脉络、规律。全书以简隽明晰、深入浅出的语言,以64则笔记,讲透了词的美学核心:推崇“简”与“真”、提出“境界说”,给人以启迪。傅雷说,开发灵性,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目录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正编 / 1
一、词以境界为上 / 1
二、有造境,有写境 / 4
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 6
四、优美与宏壮 / 11
五、写实与理想 / 15
六、感情亦境界 / 17
七、著一字而境界出 / 22
八、境有大小 / 24
九、境界为探本之论 / 27
一〇、太白以气象胜 / 30
一一、温庭筠词不及冯延巳 / 34
一二、温、韦、冯之词品 / 37
一三、南唐中主词 / 40
一四、句秀、骨秀和神秀 / 44
一五、李煜始为士大夫之词 / 47
一六、词人不失赤子之心 / 50
一七、客观诗人与主观诗人 / 54
一八、后主之词,以血书之 / 57
一九、冯延巳词开北宋风气 / 61
二〇、冯延巳词《醉花间》 / 63
二一、欧词有所本 / 65
二二、欧阳修学冯延巳 / 67
二三、咏春草词 / 70
二四、诗词之洒落、悲壮 / 73
二五、诗人之忧生、忧世 / 75
二六、三种境界 / 78
二七、欧阳修豪放中有沉着 / 82
二八、秦观淡语有味,浅语有致 / 85
二九、秦观词境凄婉 / 90
三〇、诗词气象相似 / 93
三一、东坡气象 / 95
三二、词之雅、郑 / 97
三三、周邦彦不失为第一流作者 / 101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一) / 103
三五、词忌用替代字(二) / 106
三六、周邦彦词得荷之神理 / 109
三七、东坡、章楶咏杨花 / 111
三八、咏物词 / 113
三九、写景病在“隔” / 117
四〇、“隔”与“不隔” / 121
四一、情、景之“不隔” / 126
四二、姜夔词不用力于意境 / 128
四三、辛弃疾词有性情有境界 / 130
四四、苏词旷,辛词豪 / 134
四五、苏辛有雅量高致 / 136
四六、狂狷与乡愿 / 139
四七、词人想象,密合科学 / 142
四八、词之品格 / 143
四九、吴文英词 / 145
五〇、张炎、吴文英词 / 148
五一、纳兰容若塞上词 / 150
五二、纳兰容若之自然 / 153
五三、五代词之所以独胜 / 157
五四、一切文体,始盛终衰 / 161
五五、词有题而词亡 / 164
五六、大家之作 / 166
五七、诗词忌美刺投赠 / 169
五八、白居易、吴伟业之隶事 / 172
五九、诗词体制尊卑 / 175
六〇、宇宙人生能入能出 / 177
六一、轻视与重视外物 / 180
六二、淫词、鄙词、游词 / 182
六三、《天净沙》得绝句妙境 / 186
六四、创者易工,因者难巧 / 188
《人间词话》未刊手稿 / 190
《人间词话》删稿 / 220
王国维生平年谱 / 226
摘要
     《人间词话》导读 周兴陆 一、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王国维忧生忧世的人生王国维,字静安,号礼堂、观堂、永观等。1877年12月3日(农历十月廿九)出生在浙江海宁。父廼誉,清诸生,习书画,能仿杭州钱杜(字叔美)之作。得之于家庭的熏陶,王国维对书画有一定的鉴赏力。父王廼誉尝游幕溧阳。值太平军乱,乃弃幕就商。王氏家境清贫,一年所入,仅足给衣食。但童年的生活在后来的诗歌里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我本江南人,能说江南美。家家门系船,往往阁临水。兴来即命棹,归去辄隐几。”(《昔游》)十六岁时,见友人读《汉书》,心生喜悦。拿出小时积攒的压岁钱,从杭州购得前四史,开启了读书生涯。然不喜《十三经注疏》,也不专事帖括,读书唯究经史大义。弱冠肄业于杭州敷文书院,两应乡举而不售。他并非早慧。早年的《杂诗》里就把自己比喻为生长七年仍不成株的豫章树,结果被交付于拙工之手,削斫得面目全非。 1898年初,22岁的王国维离开家乡到上海《时务报》馆作书记员,做一些校对报纸、抄录信笺的事,薪水低,工作枯燥,然自此“始知世尚有所谓新学”。不久后的一天,在上海创办东文学社的上虞罗振玉去报馆找汪康年,不值,恰看到王国维《咏史》,颇为欣赏其中“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二句,于是引入东文学社,从此与罗振玉结下了终身之缘。第二年留学日本物理学校,但仅数月因脚气病归国。他“体素羸弱,性复忧郁”(《静安文集续编自序》)。当时正发生“戊戌政变”,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和人生理念大冲突、大裂变、大融合。社会和人生的问题,日萦脑际,促使沉静忧郁的王国维去思考。因此王国维的诗歌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穿透时空表象的深邃和莫可名状的孤独。1899年,时仅23岁的他,便咏出:“几看昆池累劫灰,俄惊沧海又楼台。早知世界由心造,无奈悲欢触绪来。”(《题友人三十小像二首》其一)他只身异地,心头无端地涌起“四海一身原偶寄”的凄凉。身体之病弱和心灵的忧郁敏感强化了他心头上与环境的生疏对立:“侧身天地苦拘挛,姑射神人未可攀。……终古诗人太无赖,苦求乐土向尘寰。”(《杂感》)此时的东文学社以讲授西方科学技术为务,而王国维的兴趣则偏重于哲学。通过日籍教师藤田丰八、田冈佐治二君,王国维间接得知康德、叔本华哲学。 1903年春,王国维应张謇邀请,至南通通州师范学校任教。这一年夏天,开始读西方哲学、心理学著作,沉浸其中,眼界大开,非常快乐。《端居三首》其一曰:“端居多暇日,自与尘世疏。处处得幽赏,时时读异书。高吟惊户牖,清谈霏琼琚。”这异书就是康德专著《纯粹理性批判》之类的西方哲学书,当时“几全不可解,更辍不读”。王国维一直在思索人生的本质,此时他是苦闷的。《端居三首》其二曰:“我生三十载,役役苦不平。如何万物长,自作牺与牲?”身处的环境、人事似乎总与他相矛盾,激起心中的不平。既未闻道,“逐物又未能”,“冥然逐嗜欲,如蛾赴寒檠”,所以他希望像庄子那样“吾丧我”,可以“表里洞澄莹”。稍后,王国维读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和表象》(今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大好之”,称其“思精而笔锐”,读之不已,更广涉叔本华其他哲学论著。叔本华悲观主义唯意志论哲学之所以和王国维一拍即合,一方面是由于叔氏哲学的社会批判色彩,高扬生命意志的异端精神,顺应当时的时势思潮,也顺应王国维少年时即表现出的求新求异的、叛逆的倾向;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悲观主义人生论”上,两人有着深度的契合点。叔氏悲观主义哲学可谓深契“性复忧郁”的王国维的心,对王国维此后的人生观、文学观有深刻的影响,也给王国维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抹上一层厚重的悲观色彩和悲剧精神。1903年《五月十五夜坐雨赋此》的“江上痴云犹易散,胸中妄念苦难余”;《偶成二首》(其一)的“我身即我敌,外物非所虞。人生免襁褓,役物固有馀”;《六月二十七日宿硖石》的“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等诗句,其中的人生意识都浸透着叔本华哲学的内涵。此时他因为接受西学,自谓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有“众人皆醉我独醒”感觉,所以“人生过处”二句之后又感慨说:“欲语此怀谁与共?鼾声四起斗离离。”似乎众人都还在睡梦之中。王国维家在浙水滨,农村的养蚕,给他深刻的印象,他以蚕比喻人生:蚕化为蛾,蛾生籽再孵为蚕,“茫茫千万载,辗转周复始”(《蚕》),人生也是如此,造化弄人,让人“草草阅生死”却无法摆脱。人生就像蚕,作茧自缚,还在茧中钻营。“大患固在我,他求宁非谩。所以古达人,独求心所安。……中夜搏嗜欲,甲裳朱且殷”(《偶成二首》其二)。首句来自《老子》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如何摆脱嗜欲的挟制呢,此时他想到佛教,“蝉蜕人间世,兀然入泥洹”,此语说得容易,“践之良独难”。甚至就连释迦牟尼也只好在尘世里枯老终生了。《平生》就说:“人生地狱真无间,死后泥洹枉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