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伊朗史话

伊朗史话

  • 字数: 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冀开运,邢文海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780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伊朗历史是一部绵延数千年的民族兴衰史和文明交往史,记录了这块土地上的人自古以来不懈奋斗生存、将文明传播发扬的历史,正如将每一个绳结都融入进波斯地毯般的大格局中一样是前后相承、不能割断的。本书将吸纳和提炼国内外学术界对伊朗历史研究的近期新成果,结合作者的研究心得,以史话的体例,运用通俗易懂、形象准确的语言讲述伊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突出伊朗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重点强调伊朗历史内部的演变轨迹和伊朗与外界文明的交往特征,特别突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解读伊朗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规律。
作者简介
冀开运,1966年4月生,陕西省洛南县人,西北大学史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授,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理事。2004年8月一2005年6月在伊朗德黑兰大学作访问学者,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8篇,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译著3部,出版专著7部。
目录
前言
笫一章 伊朗:雅利安人的新家园
第一节 埃兰文明
第二节 米底王国
第二章 波斯帝国的光辉:阿契美尼德王朝
第一节 波斯的崛起
第二节 居鲁士大帝
第三节 政变疑云
第四节 大流士一世改革
第三章 希波战争
第一节 远征希腊
第二节 薛西斯一世亲征
第三节 战争的落幕与帝国的衰亡
第四节 希腊化时代
第四章 丝绸之路上德新帝国:安息王朝
……
摘要
     第一节 次兰文明 早在公元前lO千纪,在北方的印欧游牧部落到来以前,就已经有其他人种的原始部落民在伊朗这片土地生活。在公元前6500年左右,扎格罗斯山脉周围附近就已经出现了许多农业定居点。从扎格罗斯地区的农业定居点遗址中,考古挖掘出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罐残骸之一,其中含有葡萄残渣和松香的痕迹,也就是说当时的葡萄酒和今天松香味希腊葡萄酒的味道相类似,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制酒业的发展程度。在此之后,伊朗各地也都出现了大型的居民点。伊朗高原地区的部落民可能与两河流域的先民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文明间的交往可能会较为频繁。①然而从公元前4千纪后期开始,由于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这些地区的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开始衰微,人口也逐渐减少,并向人口承载力更高的平原、河谷地区迁徙,伊朗高原的原始文明进程也就此中断。 公元前2700年左右,伊朗胡泽斯坦地区形成埃兰国家。埃兰之名的形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由埃兰的某个城邦的名称演化而来。现如今之所以称之为“埃兰”则是源自于古希伯来语的音译。虽然埃兰国家边界没有定论,但埃兰文明的影响极为广阔与深远。埃兰人创造的文明不仅影响了苏美尔、亚述和古巴比伦等两河流域文明,而且其文化元素为伊朗历代王朝所承袭,并传播到了地区之外。 埃兰是由城邦联盟组成的国家,早期的政治体制体现出了较强的地方分治的特点,国家的统治则体现出了权力的多元性。优选统治者为国王,其下由其他城邦统治者担任副王的角色,分别称为萨卡纳库、伊萨库。在某些历史时期,萨卡纳库是埃兰的优选统治者,并且萨卡纳库和国王是由一人兼任的。之后,优选统治者有了新的称号,但埃兰的政治制度较之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埃兰历史上,双头或者三头政治行之多年。由于这三者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因此逐渐就组成了统一的埃兰国家。埃兰早期的王位继承具有母系继承制的传统,晚期依照父系来继承王位的制度逐渐确立,但母系继承制的传统仍然依稀存在。随着新的王位继承制度形成,三头政治也逐渐被国王一人统治所取代。统治者为了维系王室血统的纯正、加强统治的合法性,王族中存在着血缘婚和收继婚制度。近亲繁殖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利益的复杂化,血缘婚姻关系、裙带关系并不能巩固王朝的统一。新埃兰时期,王位继承制度变革产生了极为不利的政治影响。由于三头政治被逐渐废弃,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导致丧失继承权的贵族离心离德、各自为政,王位继承的内耗导致了城邦之间的分裂,削弱了国家实力,埃兰深处内忧外患之中。 公元前10世纪以后,亚述率先将铁应用于军事领域,建立起了横跨西亚北非的帝国,其势力范围逐渐深入到了伊朗腹地。而之前依附于埃兰的雅利安酋邦此时也逐渐强大,开始成为这一古老文明的心腹之患。随着米底以及波斯的兴起,新兴的雅利安文化成为伊朗高原的文化主流,埃兰王国在分崩离析中走向了衰落。亚述的扩张使埃兰政权风雨飘摇。在与亚述的长年交战中,米底诸部落逐渐团结强大,进入了王国时代;而埃兰则在与亚述的交战中居于下风,必须与其他国家结盟以求自保。埃兰的传统疆域逐渐被波斯人所蚕食占据。这一地区是波斯人的第二故乡,之后被称为波斯地区。①亚述长期将埃兰作为战略对手,双方实力都受到削弱,米底和新巴比伦趁机崛起。公元前646年,埃兰被亚述征服,首都苏萨城的财富被悉数掠走。随后,埃兰又短暂地历经了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的统治。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最终将这一地区并人版图。②埃兰人接受了伊朗文化,这一地区被称作胡泽。故都苏萨则是波斯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存续千年,影响深远。 根据人类学家的考证,伊朗目前游牧民族人口大约有150万,优选的游牧民族巴赫蒂亚尔人正是埃兰人的后裔。虽然长期与波斯人通婚、信仰伊斯兰教,但该民族仍存在部落的社会结构,部分人仍然保留着部落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巴赫蒂亚尔人主要分布在胡泽斯坦地区和恰哈尔马哈勒一巴蒂亚里地区的平原和山区地带。在恰哈尔马哈勒一巴蒂亚里省主要有两支,一支为北部的游牧民,另一支则为南部的定居者。在该地区生活的牧民夏季驱赶羊群到伊斯法罕山区放牧生息,冬季则前往胡泽斯坦谷地躲避严酷的寒冬。巴赫蒂亚尔人热爱音乐,尤其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部族里会有人从事音乐表演的工作,被称为“图舒玛勒”。他们在从事农牧业生产劳作之余,还会参加婚丧庆典活动的音乐表演来获得额外的收入。巴赫蒂亚尔人的婚礼是极为隆重的,图舒玛勒演唱着民族歌曲,参加婚礼的亲友要盛装出席并且载歌载舞来向新人表达祝福之意。从中我们也许可以窥见数千年前埃兰人的某些文化符号的传承。 埃兰文明是伊朗历史发展脉络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文明的火种在伊朗高原上燃烧了长达两千年,不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对伊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史料局限,关于埃兰的历史仍是相对模糊的,基于现有史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