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国遗迹寻踪 汉末英雄

三国遗迹寻踪 汉末英雄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作者: 纪陶然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679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没有史实只有故事的“桃园结义”在民间为何影响深远?曹操的家族墓被人刻下了什么诅咒?曹操一心要做能臣、英雄,为何最终却成了乱臣、奸雄?…… 想要揭开一个个千年谜题,穿越历史去探索真相,请翻开《三国遗迹寻踪》随作者一起踏上精彩的三国文化考古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三国这一热点文学话题,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文化遗存为纬,用历史事件串联文化遗存,充分发掘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民俗学等相关知识。作者通过本书介绍给大家的不仅是三国的历史故事,还亲身考察,拍摄了大量遗存图片,用丰富的一手资料为大家开启一次精彩的三国遗迹考古之旅。
作者简介
纪陶然,幽州安次人,文史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崇尚读行合一,然后为文。二十余年来习读经史,观览山河,行走数十万公里,踏查古迹遗址一千余处。作品有《三国遗迹寻踪》《隋唐风云》等十余部。
目录
一 桃园结义
盗墓,帝陵挥之不去的梦魇
张角墓、黄巾冢,三十万血肉化黏土
从解州到涿州,武圣关羽身上的第一束光
为什么是桃园,不是梨园、杏园、苹果园
天下三义庙,一座庙宇,一种信仰
二 奸雄·英雄
曹操宗族墓中被人刻下的『诅咒』
『网红』曹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买装备、变车道,从此与阉党划清界限
你在何方,扑朔迷离的顿丘城
曹操为官之地,处处是触目惊心的环境危机
英雄本非岩穴士:曹操的沉浮与隐忍
三 薤露行
汉灵帝『与猪同眠』,堂堂皇陵变猪圈
汝南袁氏,尘封在田野下的高门巨族
驻马店袁公子:不一样的『官五代』
曹操、陈宫、吕伯奢,《捉放曹》中的时空错乱
四 诸侯讨董
陈留起兵、酸枣会盟,洪水并没有淹没一切
皇帝葬入太监墓,世界乱套了
怒鞭督邮莫须有,三战吕布想当然
发现郿坞——三国『第一堡垒』的前世今生
五 乱长安
貂蝉戏口口布,一条连不上的『连环计』
看惯阴谋的未央宫,不在乎再看一次
蔡邕,一个被忽视的关键先生
董卓、王允、蔡邕,骨埋何地,头在何方
六 群雄并起
白马将军公孙瓒,一只火中取栗的猫
赵云,常山真定人也,果真如此吗
刘备救孔融,枭雄与名士的乱世相逢
七 逐鹿中原
古城与地道,诉说着曹操的坚韧不屈
兖州牧的青州兵,曹操的实战利器是怎样锻成的
徐州城叠城,泗水河侵河
吕布在这里敲了曹操的头
徐州、小沛、下邳三城问的关系到底如何
八 许下屯田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天下智仓颍川郡,豪门大才的乱世抉择
铧犁,另一件武器;耕牛,另一匹战马
曹操的风流地,千万人的白骨堆
九 辕门射戟
我在东海见到了糜竺
汉戟小考与射戟台寻踪
魂断白门楼,三国第一武将的身后荒冢
十 谁是英雄
北京,雄安,汉末幽州的铁血往事
冤,也不冤,许田射鹿引发的千古公案
天下英雄谁敌手,说破曹刘惊煞人
袁术是『冢中枯骨』,那么袁术冢在哪里
十一 千里走单骑
曹营十二年?大概也就十二周
颜良、文丑死法不同,死后遭遇更不同
关羽的导航没出问题,只是设定反了
摘要
     盗墓,帝陵挥之不去的梦魇 讲三国,要从汉桓帝讲起,皆因汉末的乱世肇始于桓帝。诸葛亮《出师表》说:“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是当时人们普遍的看法,也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共识。 汉桓帝是东汉的第十任皇帝,却不是第九任皇帝的儿子。第九任皇帝汉质帝九岁时就被外戚梁冀毒死了。梁氏集团密谋迎立汉章帝之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刘志为帝,这便是汉桓帝。在隐忍了十多年之后,汉桓帝借用身边宦官单超等人的力量,一举铲除了梁氏集团。这本是好事,全国上下都期盼着皇帝从此能锐意革新,重振朝纲。然而汉桓帝发动政变只是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他并没有满足臣民的期待,而是信任、重用政变中立下功勋的宦官,从此朝政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士大夫与太学生等文官阶层忍无可忍,与宦官集团的矛盾爆发,冲突升级。桓帝下令逮捕领头的文官,并将两百多名太学生禁锢终身,永不录用为官,从而酿成了“党锢之祸”。 宦官集团从此更加跋扈,一直压制外戚势力与文官集团,从而造成了东汉政府的内疾。后来外戚何进引董卓入京,就是为了诛灭宦官。文官集团遭遇“党锢”,使东汉朝廷自身的免疫系统被破坏,无法依靠贤德的重臣驱邪祛病。朝堂乱象又延伸到民间,民不聊生,埋下了动乱的祸根。巨鹿人张角借机开始传播他的主张。 桓帝于三十五岁的盛年撒手人寰,给国家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后汉书》中说:“(建宁元年)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于宣陵。”洛阳东汉帝陵分为北兆域即邙山陵区和南兆域即洛南陵区,汉桓帝的宣陵在南兆域范围内。 关于宣陵的陵址,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得详细:“(桓帝宣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二十里。”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巨变,这个位置今天已经不容易找到,故而宣陵的陵址考古学界一直没有接近确定,但它有很大概率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经周寨村和经周村之间——一条南北向乡村小路将两个村庄分开,在小路西侧的耕地中,远远可以看到几堆硕大的封土。 其中现存规模优选的一座封土被当地人称为“优选冢”。这座冢子方圆都在五十米以上,按道理来说它应该是帝陵,而其他几座小一些的冢子为后妃的陪葬陵。但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乡村公路边,有一座方圆十几米的冢子,四周被削切得很陡,可明显看出它原来的规模要比现在大得多。当地老乡讲,这个冢子在以前比“优选冢”还要大,只是因为修路、取土等原因,才成了今天的样子。如果真是这样,它有可能才是帝陵。 几座冢子身上千疮百孔,有多处明显的盗洞,有些盗洞大得甚至现在还能容人下去。盗墓发冢是宣陵的噩梦,这场噩梦一千八百多年来一直不断,甚至在宣陵建成之初就开始了。 桓帝死后刚刚三年,就有盗墓贼盗发宣陵陵园中的冯贵人墓,《后汉书》记载:“冯贵人冢墓被发,骸骨暴露,与贼并尸,魂灵污染。”有时我在想,逝者葬后,堆上一座硕大的封土作为纪念,反倒为盗墓者竖起了发冢的标识,这真的就是明智之举吗? 那座疑似帝陵的小冢子周围现在是一片葡萄园。人间四月天,葡萄藤正在默默地抽着嫩枝。葡萄藤与汉陵映在一处,让我想起《古从军行》中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人汉家”。实际上,不光是战骨埋在荒外,金枝玉叶的龙体不也埋在了荒外吗?这里只有葡萄藤在年年发着新芽。 汉桓帝被埋葬在洛阳城外,但他在洛阳城里的位置不能空着。桓帝无子,朝廷再次到河间迎立和桓帝亲缘比较近的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解渎亭侯刘苌之子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