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精)

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精)

  • 字数: 13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李迪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06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0
内容简介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针对国家的“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开始了扶贫攻坚战。这沉睡在贫困中的十八洞村,自此蝶变,张开多彩而勤奋的翅膀,飞翔在脱贫奔小康的春风里。作家讲述了十八洞村这几年间,在脱贫奔小康的奋斗中具有代表性的十八家精准扶贫、自强不息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李迪,著有长篇小说《遥远的槟榔寨》《野蜂出没的山谷》,中篇小说《这里是恐怖的森林》《黑林鼓声》《你死我活》等,长篇传记《澳门谢硕文》。《野蜂出没的山谷》获全国第二届少年文艺创作三等奖,《豹子哈奇》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二等奖,《傍晚敲门的女人》获首届金盾文学奖,《悲怆的最后一个乐章》获蓝盾文学特别奖。作品曾译成俄、法、韩文在国外出版。
目录
开篇
金兰蜜(上)
金兰蜜(下)
让我在山上把眼泪哭干
就是悬崖我也要跳
头上剃字的人
经过的事不会随风而去
压力山大压不垮
开满鲜花的十八洞小学
万事开头难
双喜临门
对联的故事
火塘夜话
一个淡定的电影原型人物
不败的莲花
摆摊儿的小石
姐妹农家乐
关键时刻
黄桃金灿灿
那些扑面而来的书写 贺秋菊
紧步时代写新章(代后记) 李国强
摘要
     开篇 这里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 青山环抱,绿水流翠。木楼相依,万瓦如鳞。 2013年11月3日,一个写进中国历史的日子,习近平主席来到了这里。在村民的晒谷场上,在一棵高耸人云的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老梨树下,面对围坐在身边的苗族父老乡亲,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指导全国扶贫攻坚战。 沉睡在贫困中的十八洞村,自此蝶变,张开多彩而勤奋的翅膀,飞翔在脱贫奔小康的春风里。那样耀眼,那样明亮! 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跟我说,论季节本是初冬,我们却迎来了一场春风,梨花一夜都开了! 他无意中说到了唐代大诗人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那么振奋,那么形象,又那么巧合—— 十八洞村由四个自然寨组成,分别是:梨子寨、竹子寨、飞虫寨、当戎寨。所去的寨子,因为有一棵直立擎天的老梨树,就叫梨子寨。 2019年初冬,我来到十八洞村深入生活,住在梨子寨一个叫阿雅的漂亮的苗族姑娘家。她家开了一间民宿,就叫阿雅民宿,接待南来北往要住宿的客人。住在阿雅民宿,每日早出晚归,翻山越岭,走村串寨,来到我要采访的人家,烤火塘,喝热茶,聊家常,听故事,不由得让我想起前辈作家艾芜当年写作《南行记》时的情景。 行走在绿水青山间,伴随着清风细雨,我时时被大山里精准扶贫、自强不息的故事所感动。 梨花朵朵惹人爱,采撷几朵存起来…… 金兰蜜(上) 故事讲述人: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第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 这天,我下班后,天已经黑透了。走在路上,突然被黑乎乎的一堆截住,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当我就着星光走上前去,这才看清,黑乎乎的一堆,不是柴火,而是一个人。 天寒地冻的,这是谁呀? 还能有谁?村民说,“酒鬼”龙先兰! 我心头一沉,想起了他。龙先兰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专享的妹妹也跟着没了。他孑然一身,以酒浇愁。哪儿醉了哪儿睡。村民们说,这人成了垃圾一堆,完了! 这不,年关将近,家家都在忙过年,他又醉倒在路边。 我急忙抱起他,兄弟,你醒醒,你醒醒,跟我回家! 我把龙先兰领回自己位于邻乡的家,妻子正忙年夜饭:腊肉,酸鱼,蒿草粑粑。 哎哟,这是谁呀? 我弟弟。 啊?以前没听你说过啊! 哈哈,现在说也不晚呀。他来跟我们一起过年! 要得,我添双碗筷! 龙先兰愣住了。我说,先兰,咱们一笔写不出两个龙字。从今往后,你就有家了。你是我弟弟,我爹妈就是你爹妈! 说着,我把爹妈请出来,爹,妈,你们看,我弟弟俊不俊? 两位老人一看儿子“捡”了个弟弟回来,笑得嘴咧到耳根儿,遂按苗家认亲礼,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 龙先兰再也忍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倒,泪如雨下,爹啊,妈。他大声哭喊着,老天不公,我一再失去亲人。我没有希望,我只有喝酒,我兜里永远没有一块钱!现在,我又有家了,又有爹妈了!往后,我要听你们二老的话,听秀林大哥的话,活出人样儿来! 打这以后,龙先兰扔掉了酒瓶。 我逢人就说,先兰是我弟弟,哪个再看不起他,再喊他“酒鬼”,我龙秀林跟他没完! 村民们一听,个个大眼瞪小眼。 当然,帮助龙先兰脱贫,成了我进村后百忙之中的又一忙。 小伙子正当年,光打零工不行,要引导他干一番事业。 我先帮他摆了个鱼摊,养鱼卖鱼,还叫妻子动员姐妹们都去买。可龙先兰天生不是买卖人,嘴笨,不久就收摊大吉。 再干啥好呢?我掰着脑袋苦想。忽然,一只蜜蜂冲我一脸的汗飞来,蜜蜂采蜜也采盐啊,我脸上的汗就是盐。我一躲闪,来了主意。哎,让龙先兰学养蜂行不? 苗家自古就会养蜂,砍一段树掏成蜂筒,或把竹篓糊上泥巴留出眼儿,斗笠一盖,放在屋檐或岩缝,蜜蜂来去任逍遥。如此散养,星星点点,成不了气候。如果龙先兰能办个蜂场,养成规模,采自大山的天然土蜂蜜还愁没有销路吗?到时候不怕他嘴笨,怕供不应求! 我把想法一说,龙先兰拍手叫好,又摊手为难,我跟谁学呀?再说也没本钱啊! 我说,师傅早给你请好了。本钱你还用愁吗?哥有一块饼就有你一半! 就这样,我自掏腰包,把龙先兰介绍给邻乡的养蜂专业户,并为他购置了蜂箱等物件。龙先兰嘴笨手不笨。出徒后,第一年养的四箱蜂就挣了五千多块!他高兴得手舞足蹈,首先想到的是把本钱还给我。我说,还啥?看你那破房子,风来透风,雨来漏雨,还不赶紧翻修了找媳妇,想打一辈子光棍儿吗? 先兰说话三十了,媳妇不知在哪儿飞。十八洞村像他这样的光棍儿还有一嘟噜,成了扶贫工作队的心病。家业家业,有家才有业。在农村,没成家就没盼头,容易破罐子破摔。脱贫要“脱单”,无家心不安。今年扶上去了,明年还可能掉下来。为此,工作队为村里举办了四届相亲大会。搭起鹊桥台,引得姑娘来。 第一届举办,我就把先兰拽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