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蒋勋说宋词 上 从李煜到范仲淹 青少名画版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 蒋勋
出版日期: 2020-10-01
商品条码: 978753569178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6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美学大师蒋勋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和宽广的文学素养,带领我们以最贴近文本和诗人的方式,从字词音韵出发,去发现唐诗宋词之美,发现诗词背后的眷恋与徘徊、欣喜与悲壮,发现一个生命的情怀境遇、一个时代的辽阔世事,更引领我们理解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与感动,让古典文学之美照进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内容简介
美学大师蒋勋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和宽广的文学素养,带领我们以贴近文本和诗人的方式,从字词音韵出发,去发现唐诗宋词之美,发现诗词背后的眷恋与徘徊、欣喜与悲壮,发现一个生命的情怀境遇、一个时代的辽阔世事,更引领我们理解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与感动,让古典文学之美照进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本系列全新青少名画版,由蒋勋本人全新修订并新写长序,并赠送蒋勋诗词朗读音频。在原内容基础上进行了精华观点提炼、历史文学知识注解,方便青少年阅读理解、扩充课外知识,同时附录了语文教材必背的47首名诗名篇原文及注解,方便青少年完整阅读理解并记忆诗词原文,抓住语文考点。同时,配有数张吴冠中、齐白石经典名画,在提高青少年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艺术审美。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于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美的沉思》《吴哥之美》《舍得,舍不得》《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等。
目录
自序坐看云起与大江东去——从品味唐诗到感觉宋词
第一章 李煜
唐诗何以变成宋词
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亡国之痛
富贵繁华都幻灭了
命运的错置
俗世文学自有其活泼与力量
有如流行歌曲
对繁华的追忆
打破唐诗规矩
人间没个安排处
无奈夜长人不寐
《浪淘沙》:李煜在美学上的极品
第二章 从五代词到宋词
诗和词之间的界限
词长于抒情
词是视觉性非常高的文学形式
从风花雪月到《花间集》
“自恋”的美学经验
以一枚雪片的姿态体会宇宙自然
文人的从容
包容之美
深情存在于万事万物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第三章 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欧阳修
知识分子的“分裂”个性
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宁静
超越感伤和喜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感伤与温暖并存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中国文学中的夜晚经验
庭院深深深几许
白发戴花君莫笑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富有而不轻浮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天赋与轻狂
行人更在春山外
率性令生命优美
第四章 柳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慢词”自柳永开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今宵酒醒何处
附录
摘要
唐诗何以变成宋词 唐诗经过初唐,发展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人,成就高到某种程度以后,讲求隐喻修辞,已经有些高不可攀,民间慢慢读不懂了。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往往也说明它逐濒远离了民间。可是民间不可能没有娱乐生活,老百姓会自己创作一些歌来唱,这些歌往往会被士大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然而,一旦两者被拉近,就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即我们现在讲的“词”。 宋朝人仍然写诗,甚至诗作的数量比词还要多,却没有词的成就高,这是有趣的现象。词的音韵形式发生一些变化,当我们读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会发现音韵的跌宕起伏产生很多节奏上的新韵律感,也因此拓展出词的境界。 五代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词的桥梁,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是李后主,即李煜。李煜的作品其实不多,却在文学目前具有旋转乾坤的影响力。 李煜是战争的失败者,却是文化上的战胜者。宋灭南唐,南唐后主的词却征服了宋。北宋时,虽然大家还在写诗,可是词已经变成文学里的重要形式。李煜使原来属于市井庶民的歌声,变成士大夫用来抒发生命某一种情怀的媒介。那些伶工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变得这么有意境。 “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出现与成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民间创作。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产生于民间的歌曲,是较为通俗的民间文化。后来当文人开始用这一形式去抒写自己的心情时,它才变成民间与文人合作产生的文学成就。二是李煜,是他把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成功地连接在一起。 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亡国之痛 李商隐、杜牧创造出晚唐诗靡丽的风格,没过多久,大唐被瓦解,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一阶段,有两个国家比较安定繁荣。一个是定都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南唐,延续了对唐朝的向往与崇拜,并且自认为延续了唐朝的正统,故以“唐”为国号。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被称为“李后主”。另一个是建都在成都的后蜀,四川本来就是富有的地方,也产生了非常华丽的艺术和文学创作。五代十国是战争频发的乱世,在乱世当中,江南与蜀地保有了文化上的稳定力量,南唐更是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文人,而且是一个君王——李煜。 词的形式起源于唐,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李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评价极高,说他“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如果中国文学目前没有李煜这个人,也就没有后来的士大夫之词。伶工是写“流行音乐”的人,是以演奏音乐作为职业的人,他们的音乐形式在民间流行,虽拥有群众,在社会上的地位却不高,只是被人们当成消遣娱乐。而“士大夫之词”就是后来欧阳修、苏轼等人写的词。这些人是士大夫,是社会文化的领导者,他们认为词可以变成上层的文学形式。好比今天有一个人,在流行歌的曲调里填进自己写的词,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意境,李煜就是进行这种文学改革的开创人物。 李煜身上存在着有趣的矛盾,他的前半生与后半生截然不同。他生于富贵之家,成长于华丽的宫廷,父祖都是君王,他并不知道民间疾苦,接近是一个耽于淫乐的君王,每天关注的都是自己的吃喝玩乐。可是他喜欢文学,就去写词唱歌,唱的东西常常是艳情的内容。我想大家都听过李煜与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一对美丽的姐妹先后成为他的王后。他有几首词就是写自己和小周后婚前幽会的场景,例如“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的艳情与李商隐全然不同,李商隐有感伤,而他没有,耽于贪欢成分更多。 李煜一生描述的就是宫里的女子。唐朝画家周昉画里的女子与李煜所欣赏的宫廷女子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玉楼春》是李煜在亡国之前享乐时代的作品,里面没有任何感伤。我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会感觉到他描述的是绝对的享乐。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欹迥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晚妆初了明肌雪”,黄昏以后,刚刚入夜,这些华丽宫廷里的女子刚化上晚妆。从这句词里可以感觉到女子皮肤的细腻白皙,像雪一样洁净。“春殿嫔娥鱼贯列”,在李煜的宫殿中,那些妃嫔宫娥,那些美丽的女子,身着盛装,人数众多,列队齐整。“笙箫吹断水云间”,宫廷里面养了非常多的伶工,唱着美丽的歌,吹着箫,音乐与水云闲逸地飘扬着。“重按霓裳歌遍彻”,音乐演奏完了,开始重新演奏《霓裳羽衣曲》。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提过《霓裳羽衣曲》这首唐朝的大曲。 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