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潘懋元文集 卷9·潘懋元教育口述史
字数: 273000
装帧: 软精装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商品条码: 978753616744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由潘懋元口述,肖海涛记录整理,以时间为序,以教育为主线,叙述了潘懋元成长、求学、工作的经历。主要内容包括早年生活、负笈求学、厦大岁月、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拳拳之心六个部分,行文简洁有序,重点突出,讲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潘懋元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的思考,细节处可补史料之缺。
作者简介
潘懋元,192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现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理事长。兼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深圳大学等十多所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顾问、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等。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作为有名的教育理论家,潘懋元先生教育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为创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丰富和发展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杰出的教师,他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教育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为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和研究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活动家,他对我国若干重要教育改革决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潘懋元先生从1935年15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15岁之前就已经进行创作和发表。涉及范围从最初的文学创作,到后来从事教育史研究、教育学研究,开创高等教育学科以及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等,时间跨度长达80多年,内容精彩,成果丰硕,卓有建树,其中尤以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为最。
目录
第一部早年生活
我的家乡
我的父母
哥哥是我的启蒙老师
插班进小学
半费的中学生
爱好文学
初为人师
插班进师范
乡村教师
投身抗战
第二部负笈求学
山间跋涉
两考厦大
如愿以偿
南方之强与长汀精神
江西岁月
第三部厦大岁月
复建厦大附小
反饥饿与争民主
新教育生涯
进修研究生
学习苏联与教学改革
第一个研究杨贤江
第一本《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
借调中央教科所
干校劳动
云南岁月
第四部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
创立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筹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主编第一部《高等教育学》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高等教育与商品(市场)经济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多学科研究方法论
第五部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地方化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
民办高教研究
高职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研究
高等教育分类定位与学制研究
第六部拳拳之心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希望在明天
跋
百岁感言
编后记
摘要
我的家乡 我于1920年8月4日来到这个世界,按农历计算是六月廿日,出生地是广东省汕头市,祖籍揭阳,小名叫如德。我的家庭出身,既非书香门第,更谈不上是名门望族,而是一个普通而贫穷的小商贩之家。 广东在五岭山脉以南,俗称岭南,文化上有“岭南文化”或“岭南派”之称。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岭南文化,包括三大民系的文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府民系”,以潮汕平原为中心的“潮汕民系”,以兴梅山区为中心的“客家民系”。狭义的岭南文化,特指广府民系的文化,与此相对应的,粤东地区或潮汕地区,称为岭东地区。民国时期,粤东有一份报纸就叫《岭东民国日报》。岭东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缘、语言、风俗等原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潮州文化,近代以后又发展成为潮汕文化。 广东古属南越地区。秦灭六国之后,平定南越,置南海郡,郡下设县,东部地区被设为揭阳县。所以那时候的揭阳县,比现在的揭阳市范围大得多。东晋以后,此地设为义安郡。隋唐以后,改义安郡为潮州府。潮州之得名,是因为它地处沿海,潮水常涨至海边金山,潮涨潮落,潮水往复。 汕头原名沙汕头,意思是海滩之头。西面另一个市镇,名为汕尾。汕头是当地两条优选的河流——韩江和榕江的人海口,也是由这两条江水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人海处有一个内海湾,叫牛田洋,状如喇叭,水域宽广,是优良的港湾。汕头本是个渔村,清朝以后,大量渔民出洋谋生,渐渐发展为重要的进出口岸。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汕头开放为正式通商口岸。近代开始,汕头渐渐发展成为粤东第一大城市,成为与潮州府城同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知不觉中,“潮汕”的统称,替代了过去“潮州”的指称,如过去一般将此地人称为“潮州人”,现在则称为“潮汕人”;过去有“潮州话”之称,现多称为“潮汕方言”;等等。在我出生的20世纪20年代,汕头没有现在这么繁华,虽然面积大约只有现在汕头市区的1/10,却是粤东第一大城市,也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商港,货物年吞吐量占全国的4%~5%,是东南亚华侨主要的进出口岸。 当地原居民为畲族,到近代已经为数不多,而且大多住在山区。现在的“潮汕人”基本上是由中原南迁来的移民,后迁来的被称为“客家人”。迁徙路线:先迁来的,一般是先由中原迁入福建,再由福建迁入粤东,所以当地文化与闽南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地语言又与闽南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移民又被称为“福佬”;后迁来的,是越过五岭东部南移,为兴梅山区客家民系的边缘。 潮汕文化的形成,带有很强的历史和地域特点。移民们很早就带来了中原优选的农业文明,讲求精耕细作。由于这里地处偏远,依山傍海,俗称为“省尾国角”,历代为罪官囚徒流放之地,特别是唐朝时期,贬官增多。如大文豪、大教育家韩愈就曾流放到这里,他在诗中描述潮汕:“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潮阳未到吾能说,海气昏昏水拍天”(《题临泷寺》),“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泷吏》)。当地有一条韩江,就是因韩愈而得名。贬官们就个人遭遇来说,是怀才不遇,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好处。许多贬官在此兴办学校,推广教育,奠定了浓厚的儒家文化的基础,推动了地方文化进步。又由于交通阻塞,居民移至此地后,很少再与内陆交流,所以时至今日,这里仍旧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中原文化。 从文化的载体语言来说,当地方言“潮州话”很能体现古代文化的流风余韵,带有大量古代汉语的古音、古义。例如,我这个姓“潘”字,现在是作为姓氏用字,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指淘米汁,晋朝杜预有注:“潘,米汁,可以沐头。”《广韵》平声桓韵:“潘,淅米汁。”现在潮州话仍将淘米水叫作pung。又如,“底”字,现在多用作名词,古时候还用作疑问代词,如上文韩愈诗中有“底处所”用法,就是“什么地方”的意思。另外还有一首诗的两句:“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杜荀鹤《钓叟》)潮州话中现在还有这个用法,如“底个”(什么)、“底块”(哪里)等。再者,潮州话还带有许多古语词和土语词,许多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根本查不出来。在音调方面,潮州话保留有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并细分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个声调,而现代汉语只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而无入声。所以潮州话非常容易辨别平仄,阴平、阳平为平,其余六声为仄。一些古诗词,包括一些古代散文,用现代汉语读起来不一定那么押韵,用潮州话读出来却特别有韵味,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潮汕文化兼有海洋文化的特征,这也是由地理因素决定的。由于这里临海,很多居民以渔业为生,并且很早就与海外有贸易往来,所以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例如,当地语言中又有不少外来词汇,如马来语和泰语等。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特别是与南洋文化(东南亚一带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