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她力量 红楼女性的生存之道

她力量 红楼女性的生存之道

  • 字数: 12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闫红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495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纨如何以弱胜强?湘云如何面对人世变幻?平儿、刘姥姥……她们与人世苦楚对峙得更加直接。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初衷,是要写下平生所见过的“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女子。人到中年,在《红楼梦》里,读到的是各种风险提示,以及各种应对之道。你看到的不只是幽深的古代故事,更有你汹涌澎湃的现实。闫红这本书说红楼,将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经世智慧与处世之道,化为一篇篇蕴含生活哲学的文章。
作者简介
闫红,《新安晚报》编辑、“腾讯大家”专栏作家,《读者》签约作家,曾获《读者》“金百合奖”、安徽文学奖等。著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诗经往事》《周郎顾》<彼年此时》《如果这都不算爱:胡适情事》等。 被著名作家王蒙称为“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
目录
第一章 还其本性处世之态
黛玉:才情之外,她情商其实很高
宝钗:那个在相聚时,练习分离的人
王熙凤:小聪明与大智慧之间,差的是一点大局观
探春和王夫人:从努力靠近,到分庭抗礼
第二章 身在危局生存之道
李纨:身在边缘,如何翻盘?
晴雯:职场宠儿的错觉,忘记了上司的本质
袭人:“业内佼佼者”的职场感
平儿:所谓智慧,最终要回到善良本身
第三章 漩涡之中安放生活
湘云:面对苦难,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轻视
探春:自食其力,做事的人很美
香菱:她的命运,就是湘云、宝钗们人生的预演
刘姥姥:接受命运,才能对抗命运
第四章 大观红楼中有玄机
宝钗和黛玉的友谊可以天长地久吗?
心狠手辣的王熙风为什么还有人喜欢?
这对恩爱夫妻为何最终恩断义绝?
赵姨娘为什么总是气急败坏?
被权力吞噬的大户人家,选择疯还是做“正常人”?
宝玉听了父兄师友的话,就能够与这些女子比肩了吗?
摘要
     黛玉:才情之外,她情商其实很高 黛玉虽然爱闹小脾气,但给她个台阶她就会下来的,不给的话,她也会设法找个台阶下。她不会觉得自己永远正确,更不会朝着错误的道路一直奔到黑。对于她来说,真实比面子更重要。她的情商,让她有能力,穿越小的自我,认识事情的实质。 (一) 眼下情商成了一个高频词,机场和高铁的书店里随处可见,各种微课也少不得以“情商”二字招徕听众。 但凡一样东西炙手可热,攀附者有之,抨击者也必有之。前段时间我就看到一篇公号文,说情商高不如能力强,情商高的人太圆滑,喜欢打圆场,反倒阻碍工作推进,影响工作效率…… 无论哪种说法,是不是对情商都存在误解?情商叫做情绪智力,是一种自我察觉和管理的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1)了解自我;(2)自我管理;(3)自我激励;(4)识别他人的情绪;(5)处理人际关系。 这五点让我不由地想起一个人,《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才情之外,我终于可以再给她贴个标签了:情商高。 向来公认宝钗才是大观园里高情商的那个,黛玉则是她的反面,以小心眼小性子著称。但《红楼梦》里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仔细看八十回《红楼梦》,能感觉到黛玉的不断成长。在她身上,情商所包含的五个方面体现得不能更充分了。 (二) 黛玉刚出场时,倒像是情商很高的样子,在邢夫人、王夫人面前的表现都很得体。邢夫人要留她吃饭,她礼貌地笑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到了王夫人房间,王夫人让她朝上坐,她估摸那是贾政的位置,再三推辞,王夫人又再三携她上炕,她也就很顺从地坐下了。 看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着实透着紧张感。晚上黛玉就在住处哭了,名义上是因为宝玉砸玉,实际上,也是这一路神经高度紧绷的结果。当年我到上海读书的第一晚,结束了跟新室友的寒暄,忽然就对着黑洞洞的窗外哭了,由此懂了黛玉的心。 这种“客气”不能算是情商高,黛玉并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一直淤积在那里,到了她绷不住或者说觉得不需要绷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雪崩式的坍塌。 黛玉再次正式出场,是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给她送宫花时。宝玉先把宫花拿到手里欣赏,黛玉就他手里的看了一看,问周瑞家的这宫花是单送她一人的,还是大家都有。 这话问得很没意思,你只管喜不喜欢就行了,管别人有没有呢。而且,以黛玉之聪明,不可能不知道初来乍到的薛姨妈,不大会单送她两枝宫花。她心里明明有了答案,还要问周瑞家的,明摆着自找不痛快。 周瑞家的说别人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几乎是正中下怀地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对对对,你都知道,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呢?不喜欢丢到一边就是,何必自找不痛快的同时再让人家不痛快呢。 再说了,任何事情,总有人要做最后一个,怎么就不可以是你?有人考证,从梨香院到黛玉当时住的地方,是最远的。我不知道这个考证是否牢靠,但就算周瑞家的有点势利,也犯不着为了坑黛玉,多花费许多力气。 这时期的黛玉,似乎罹患了“被迫害妄想症”:总有刁民想害朕。与此同时,她还特别争气要强,元春省亲,她存心大展其才,要在夜宴上压倒众人。 这种种行为,其实都是黛玉深度自卑的表现,她特别在乎别人的眼光,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分量。因此特别想要证明自己,以至于某些时刻“用力过猛”。 黛玉的自卑感,源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也跟她心中生长出了爱情有关。不确定的爱情会动摇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激发出不必要的争竞之心,她想在这世间有更大的“赢面”。 (三) 那段时间,是黛玉坏情绪的集中爆发期。她特别容易被得罪,一会儿不忿宝钗,一会儿跟湘云闹别扭,宝玉被夹在其中,很尴尬。但就是这样的时刻,黛玉的情商也没接近掉线 比如“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那一段,宝玉和宝钗的亲昵让黛玉很不满,但她的做法不是生闷气或干脆发飙——这是很多女孩子的常规选择。相反,她要把自己的不满之处传达清楚,且她的话看上去还是在开玩笑,不会闹到大家都不高兴。最神来一笔的是,宝玉要离开时,丫鬟给他戴斗笠,手脚粗笨了些,被宝玉呵斥,黛玉站在炕沿上,说:“哕嗦什么,过来,我瞧瞧罢。” 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详了端详,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这是不由自主的关心,无形中也宣示了“主权”,你能想象宝钗对宝玉这么做吗?不能,这个差别,就是黛玉和宝钗跟宝玉亲密度的差别。若宝钗对宝玉有点意思,但凡不是个傻子,也可以知难而退了。 还有黛玉跟湘云怄气那回,两人也算闹得天翻地覆。只因湘云说出小戏子像黛玉的话,本来就因为贾母大张旗鼓为宝钗过生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