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笙歌扶梦(张充和散记)(精)

笙歌扶梦(张充和散记)(精)

  • 字数: 21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道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994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看她“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看她终等来“不须百战悬沙碛,自有笙歌扶梦归”。
内容简介
本书源于一个实实在在的“张迷”从故纸堆中搜抉出的张充和相关史料。一番整理后,书中或以旧日信笺上的诗词,钩沉出一桩风雅往事;或由往昔报纸上的译文,牵连起一段文字因缘;又或借几幅书法几篇短文,敷衍出一场场戏剧人生……如此种种,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仕女形象跃然纸上。 昆曲与书法,伴随张充和一生。书中根据充和因昆曲结缘、以书法会友这一主线,衍伸出其与友人亲朋的如水过往:与梅贻琦益庐茶聚,为陈世骧书写《文赋》,与沈从文谈论故人清风、文化艺术……看她“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看她终等来“不须百战悬沙碛,自有笙歌扶梦归”。 书中更配有诸多张充和的生平旧照、珍贵墨宝等,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王道,青年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编著出版《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似水华年——〈水〉与一个家族的精神传奇》《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谈艺录》《一生充和》《牙祭岁月:追寻美食里的历史意蕴》等作品。
目录
第一辑 谈艺寻往
张充和书写乐益女中信笺
张充和与小泉八云的一次“文缘”
张充和为陈世骧书写《文赋》
张充和手书《文赋》回归贵州
张充和的另类著作
试谈声乐
张充和写书评
张充和在北美大学里演唱昆曲(1953—1979)
张充和的《看戏》观后感
张充和为曲友著作作序
沧桑飞鸿,谈美依旧——浅读沈从文致张充和的几封信
第二辑 友朋岁月
余心正短访张充和
书信里的张充和与陶光
张充和为卞之琳著作题签
张充和与梅贻琦益庐茶聚
张充和请巴金写序
张充和与卢前的曲缘
张充和为王蒙理发
张充和感恩“学生”奥斯基
张充和与杨联陞对佛歌
第三辑 春秋世说
张充和中学时期的十封信
汉学家傅汉思
张充和的拿手好菜
沈龙朱画笔下的四姨
笙歌扶梦,归去来辞——写在张充和女士一百零二岁之际
寻找张充和
周孝华忆充和:通达的天才
充和四姨曾住在我家
回忆四姑张充和
她的名字写在水上
史景迁、金安平为《小园即事》题词
回忆杂录
四姐和我——兼“论”我们的书法
第四辑 百年笙歌
张充和题写张元和《昆曲身段试谱》
张充和致张允和的一封信
钱仁康为张充和的词谱曲
送别充和,寻梦“江儿水”
写在张充和逝世周年
张充和的未刊老照片
张充和在日本的照片
张充和的一张艺术照
张充和题字回到外婆家
张充和VS张爱玲
后记
摘要
     张充和书写乐益女中信笺 1946年,张冀牖创办的苏州乐益女中复校,张家大弟、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宗和理所当然地成为校长。抗战期间,张宗和辗转多地,曾在云南、四川、安徽等地任教,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乐益女中在他手里得以复兴,并具有新的气象,很多毕业生都记住了这位开明、和蔼、博学的校长。 只是没多久,张宗和就离开了乐益女中,离开了苏州,远赴贵州师范学院任教。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同学的不解,以宗和的资历和实力接近可以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地任教,何苦要跑到遥远的西南边陲呢? 张寰和的夫人周孝华提及此事时说,“大哥要做一世祖”,意思是宗和想去一个陌生的地域,建立新的家庭遗传。巧合的是,张宗和的曾祖父张树声就曾担任过贵州巡抚,只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听张家人说,张宗和之所以不愿意在乐益女中担任校长,是因为他觉得在自家学校任教拿工资,不好意思,于是他选择走出去,走得远远的。张宗和在贵州传播知识,也传播着昆曲之音,历经波折和艰辛,最终在“”末期病逝在了贵阳。2015年,他与妻子一起被安葬在贵阳美丽的花溪福泽园。他的女儿们仍然继续生活在贵州大地,张以氓还把儿子的姓氏改为张姓,希望这个在中学教历史的儿子能够传承外祖父身上的精神。 张宗和虽然离开了乐益女中,但他并没有减少对父亲创办的这所学校的关心,这在他后来与四姐充和的书信中可见一斑。当初乐益女中复校时,四姐充和当了首饰,亲自书写了校名招牌,并义务执教。在执教期间,她在一批乐益女中信笺上写过一些诗词。这次新发现的有张充和书法的乐益女中信笺即出自贵州,是从张宗和的遗物中发现的。 这批诗词中,有一首《挽琴人彭祉卿》,原诗如下: 独有湘江客,击节吟风月。 有琴有酒不思归,一声写尽江梅落。 干戈大地客愁新,又向空山忆故人。 此日一杯掩寂寞,当时啸傲见天真。 君家燕子不寻常,犹自依依绕玳梁。 但教生死情无极,岂必高梧栖凤凰。 人生来去无踪迹,故旧何劳为君哭。 不烧楮箔不招魂,痛饮千杯歌一曲。 很多人对彭祉卿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他在一般人眼里并不出名,但在古琴界却是有着鼎鼎大名的前辈宿儒,他与查阜西、张子谦并称“浦东三杰”,并且可能是三人中演奏水平优选的一个。 1939年到1940年,张充和在昆明常与琴人郑颖孙、查阜西等人聚会,由于物资缺乏,张充和便以钓丝代替杭弦,开始习琴,此事给时人留下一段趣谈。当时参加聚会的人就有湖南琴人彭祉卿。 查阜西在《彭祉卿先生事略》中说:“海内琴坛名宿于先生弹琴技术皆以‘谨严’誉称。其初期指法渊源,传自其先人筱香公,筱香公则变自蜀僧宗广陵者也。及先生两游燕、晋,又受指法于故都九嶷山人杨时百。故其鼓家传《忆故人》《读易》《水仙》诸操,用指多清迈幽逸之情;若鼓九嶷所授《渔歌》《渔樵》《普庵》诸操,则以苍老挺劲称胜。每上座抚弹,必和弦审调,至于极准,然后凝神下指,为洪钟荡魄,稳若泰山。”(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