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伤索赔实战策略

工伤索赔实战策略

  • 字数: 3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田雨鑫编著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4339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实用性索赔技巧轻松掌握计算公式一目了然囊括生活常见问题●全面性依据《民法典》规定收录常见法律法规方便查找法律依据●指导性真实案例全文收录典型案例详细评析示范文本真实呈现
内容简介
发生工伤后如何鉴定、如何能更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取得合理的赔偿是劳动者所关心的,而单位则更多地想逃避责任,常常会引发争议,本书涵盖工伤认定、赔偿范围及索赔技巧及计算公式,是律师多年办案的经验总结,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索赔技巧和策略。
作者简介
田雨鑫,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鑫峰法税律师团队负责人、京非财税法律服务机构合伙人、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争议解决事务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调解员、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会员。专业领域:企业法税合规及诉讼业务。
目录
目录第一节认识工伤一、工伤的概念二、应当认定工伤的情形三、视同工伤的情形四、不属于工伤的情形五、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迟到早退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争议案(二)在单位突发疾病死亡引发的工伤争议案(三)临时帮工产生的工伤争议案(四)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超过48小时死亡产生的工伤争议案(五)超过退休年龄后申请工伤产生的工伤争议案1(六)超过退休年龄后申请工伤产生的工伤争议案2(七)出租汽车司机工伤争议案(八)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案(九)何某无证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案(十)见义勇为死亡引发的工伤认定案(十一)从事非本职工作的工伤认定案(十二)出差期间死亡的工伤认定案(十三)在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受伤引发的工伤认定案(十四)个人承包方雇用员工受伤引发的工伤认定争议案第二节认识职业病一、职业病的概念二、职业病的分类三、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四、职业病的防治五、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离职后发现患职业病引发的工伤认定案(二)因中暑引发的职业病工伤认定案(三)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的职业病工伤争议案第三节认识工伤保险一、工伤保险的概念二、工伤保险的缴费主体三、工伤保险的缴费标准四、工伤风险类别及工伤保险费率(以北京市为例)五、工伤保险待遇六、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七、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公司未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引发的工伤争议案(二)停工留薪期工资发放标准引发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三)单位与职工约定无须缴纳工伤保险费争议案(四)兼职期间因工受伤的工伤认定案(五)非法用工期间发生的工伤纠纷案(六)承包经营中发生员工因工受伤争议案(七)员工发生多次工伤的赔偿纠纷案(八)旧伤复发后的工伤待遇争议案(九)“老工伤”员工的工伤待遇争议案(十)伤残等级变化引发的工伤保险待遇争议案(十一)入职当月无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发生工伤如何处理?(十二)快递员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伤争议案第一节工伤认定程序一、工伤认定申请(一)工伤认定的申请主体(二)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间(三)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部门(四)工伤认定应提交的申请材料(五)相关文书模板工伤认定申请表二、工伤认定调查三、工伤认定的决定四、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五、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未经工伤认定直接申领工伤保险待遇引发的争议案(二)超过工伤认定时效后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争议案(三)单位不给职工申报工伤引发的工伤认定争议案(四)用人单位请求撤销《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案(五)用人单位不服工伤认定决定争议案第二节劳动关系的认定程序一、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二、对于劳动仲裁裁决书不服的救济途径三、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未签劳动合同发生工伤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案(二)违法转包引发的工伤认定争议案第三节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一、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二、劳动能力鉴定的分类三、劳动能力鉴定的审核流程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五、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送达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表初次(复查)鉴定结论书再次鉴定结论书劳动能力鉴定材料收讫补正告知书(存根)劳动能力鉴定材料收讫补正告知书六、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引发的工伤争议案(三)用人单位未按期提出劳动能力鉴定引发的工伤争议案第四节职业病的诊断和争议鉴定程序一、负责职业病诊断的机构二、职业病诊断时所考虑的因素三、认定职业病应满足的条件四、职业病诊断、鉴定流程五、对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争议救济六、对职业病诊断、鉴定的费用承担七、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职业病鉴定引发的工伤认定案(二)用人单位不认可《职业病鉴定书》案第一节工伤保险待遇类目及标准一、工伤医疗费用二、伙食补助费三、交通费、食宿费四、康复费用五、辅助器具费用六、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待遇七、护理费(一)停工留薪期的护理费用(二)生活护理费用八、伤残保险待遇(一)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二)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六级伤残的(三)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九、工亡职工的保险待遇第二节各地工伤保险待遇中的相关费用的计算标准一、全国部分省市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差旅费标准二、全国部分省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人均工资标准(2013~2018年)三、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3~2020年)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2020年)第三节工伤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一、掌握工伤医疗费用的赔付要求(一)正确选择医疗机构(二)正确选择治疗项目和药物(三)掌握特殊情况二、伙食补助费三、交通费、食宿费(一)支付前提(二)支付依据四、康复费用五、辅助器具六、工伤与第三人侵权时的处理(一)交通事故导致工伤的情形(二)第三人伤害导致工伤的第四节典型案例及疑难问题解析一、职工借调期间发生的工伤赔偿案二、单位破产后的工伤待遇争议案三、派遣用工中遇到的工伤保险待遇差额纠纷案四、劳动者要求支付一次性赔偿金案五、工亡职工近亲属主张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案第一节工伤争议处理前应做的工作一、掌握工伤知识,是处理工伤争议的前提基础二、收集保留全部证据,是工伤争议处理的保障三、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第二节协商解决一、掌握工伤知识、收集保全相关证据二、谈判(一)谈判的很好时机(二)谈判内容(三)特别注意事项(四)签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书第三节申请劳动仲裁一、劳动仲裁的争议类型二、劳动仲裁的管辖范围三、劳动仲裁的处理流程(一)准备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主体信息文件(二)准备相关证据材料(三)填写劳动仲裁申请书(四)立案(五)审理(六)裁决(七)调解或和解四、劳动仲裁费用五、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申请书第四节提起民事诉讼一、工伤赔偿纠纷中可能涉及的民事诉讼案件类型二、工伤争议中民事诉讼管辖范围三、需准备的主体材料(一)职工起诉需准备的材料(二)用人单位起诉需准备的材料(三)需准备的相关证据材料(四)准备民事起诉状四、立案五、审理六、判决七、调解或和解八、二审程序(一)上诉需准备的材料(二)立案(三)审理(四)判决(五)调解或和解九、民事诉讼费用(一)案件受理费(二)其他诉讼费用十、相关范文民事起诉状民事上诉状第五节提起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的范围二、行政复议的申请三、行政复议的受理四、行政复议的决定五、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救济六、已作出的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期间的执行七、行政复议申请书范文工伤行政复议申请书第六节提起行政诉讼一、工伤争议中行政诉讼的范围二、行政诉讼的参加人三、起诉的时间四、行政诉讼的立案五、行政诉讼的审理六、二审七、相关文书模板(一)行政起诉状行政起诉状(二)行政上诉状行政上诉状第七节免费法律帮助一、受援人类型二、受援人的权利义务(一)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享有的权利(二)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应当承担的义务三、法律援助的范围与形式(一)法律援助的范围(二)法律援助的形式四、法律援助的受理五、法律援助的程序(一)申请(二)提交证明材料(三)审查六、对于不予法律援助有异议的救济途径(一)申请重新审议(二)重新审议的决定七、相关文书模板法律援助申请表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申请书第八节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程序一、申请先行支付的条件二、先行支付的受理主体三、申请先行支付所需文件四、审查处理流程(一)第三人侵权且拒不支付医疗费用或无法确定的第三人的(二)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费且拒不支付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用或者工伤保险待遇的五、对先行支付决定不服的救济六、先行支付申请书范文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申请书第九节典型案例与疑难问题解析一、突发疾病抢救48小时后死亡的补偿金案二、交通事故侵权与工伤竞合的赔偿案三、姚某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因未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产生的工伤保险差额案四、支付非法用工死亡一次性赔偿金案五、工伤职工要求一次性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案六、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反悔引发的工伤争议案七、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行政诉讼案一、工伤经办机构的职责二、检查监督三、法律责任(一)挪用工伤保险基金的法律责任(二)违法违规操作的法律责任一、工伤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12.29修正)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2011.6.29)工伤保险条例(2010.12.20修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4.11.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4.2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2016.3.28)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的法律溯及力问题的请示》的复函(2005.8.17)工伤保险经办规程(2012.2.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2009.4.10)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7.5)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理解和适用问题请示的答复(2009.6.10)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3.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4.6.18)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2011.12.5)二、参保缴费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019.3.24修订)社会保险稽核办法(2003.2.27)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2010.12.31)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2013.9.2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破产企业生产自救期间应否缴纳社会保险费问题的复函(2001.12.3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如何执行和解释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规定的复函(2002.7.3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6.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关于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做好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2005.4.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工伤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9.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3.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等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10.2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2015.7.22)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2011.12.7)三、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办法(2010.12.3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伤害是否认定工伤的复函(2000.1.1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条款释义的函(2006.9.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工伤认定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2007.9.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2011.6.23)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焦作爱依斯万方公司诉焦作市劳动局工伤认定案件的请示》的电话答复(2005.1.12)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9.7)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7.20)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无照驾驶无证车辆在上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死亡能否认定工伤请示的答复(2011.5.19)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应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1.7.6)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工伤认定办法》的通知(2011.12.29)四、工伤待遇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9.23)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10.12.31)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2018.12.14修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一至四级“老工伤”人员在二○○四年一月一日后死亡是否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问题的复函(2005.12.12)五、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2018.12.14修订)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资源枯竭矿山企业有工伤(职业病)史且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人员能否进行工残等级鉴定问题的复函(2000.11.22)六、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12.29修正)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13.2.19)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2019.2.28修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5.5.29修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07.6.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3.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