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游艺人生 丰子恺传

游艺人生 丰子恺传

  • 字数: 42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作者: 陈星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96316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再版书,订正了初版中的不少讹误。作者二十余年丰子恺研究的总结性著作,评与传结合,归纳了作者对丰子恺生平和艺术的基本观点,同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发现的史料。此著严格以学术体例撰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本著内容涉及传主在文学、音乐、美术、教育、书法、翻译、艺术理论、佛教文化等各方面的业绩和贡献,是丰子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内容包括:童年及杭州求学时期、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时期、游学日本时期、白马湖时期、立达学园与开明书店时期等内容。
作者简介
陈星: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艺术教育研究院院长,《美育学刊》杂志社社长、编审。主要从事弘一大师研究、丰子恺研究和艺术教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重访散文的家园》《弘一大师考论》《丰子恺漫画研究》《从“湖畔”到“海上”——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及流变》《近代浙江学校艺术教育的发轫》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
目录
第一章童年及杭州求学时期
概述03
第一节书香世家005
第二节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010
第三节寄宿舎的校园生活015
第四节师从李叔同、夏丐尊019
第五节告别校园034
第二章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时期
概述049
第一节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050
第二节参与创办《美育》杂志057
第三节青皮橘子的自伤061
第三章游学日本时期
概述069
第一节窗外的天空069
第二节情系夏目漱石075
第三节"巧遇"竹久梦二081
第四节薛谷虹儿的趣味085
……
摘要
     第一节书香世家 1898年11月9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丰子恺出生于浙江省石门县玉溪镇(今桐乡市石门镇)。丰子恺幼女丰一吟在《我的父亲丰子恺》一书中描述其父的出生地时是这样说的:“大运河经镇上时分出一条支流,拐一个弯,形成一条与大运河相平行的后河。后河的西岸有一排房子,坐西朝东,其中有一家‘丰同裕染坊’。这是一所三开间三进的古老楼房。染坊店为第一进,客厅为第二进,灶间为第三进。三开间的中央一间,楼上就是本书主人公丰子}岂的诞生之地。”’ 石门镇原属崇德县管辖。明宣德五年(1430),从崇德县分出桐乡县。石门以寺弄为界,一分为二,东属桐乡,西属崇德。后金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于1627年始用“天聪”年号,至1636年改用“崇德”年号。清康熙登基后,为避讳改崇德县为石门县,直至1914年复称崇德县。崇德县改石门县时,石门镇改为玉溪镇。1958年,崇德、桐乡两县合并,统称桐乡县。1993年,桐乡撤县改市。石门镇乃春秋末吴越分疆地,处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之中心。京杭大运河流经石门镇时拐了一个大弯,故又称石门湾。丰子恺的祖父丰肇庆(小康),早丧。祖母沈氏。父丰镁,字迎年,号斛泉,又号鹤旋。母钟云芳。丰子恺出生时,丰家已有女六人。丰子恺排行第七,为长男。后有一妹二弟,二弟后天亡。丰氏祖上从浙江金华汤溪迁入,世代均为诗书礼仪之家。 丰子恺的父亲丰镁是清朝的末代举人(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第八十七名),加上他家有下来的染坊,所以也算得上是出生在名门望族。丰子恺自六岁起在父亲座下读书,越三年,即1906年,其父病逝。父亲去世后,丰子恺转入于云芝的私塾继续求学。1910年,私塾改为溪西两等小学堂,后又更名为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 丰子恺自幼聪慧,并从小就养成了绘画的兴趣。他本人在《学画回忆》一文中曾以略带调侃的语气介绍说: 假如有人探寻我儿时的事,为我作传记或讣启,可以为我说得极漂亮:“七岁入塾即擅长丹青。课余常摹古人笔意,写人物图,以为游戏。同塾年长诸生竞欲乞得其作品而珍藏之,甚至争夺殴打。师闻其事,命出画观之,不信,谓之日:‘汝真能画,立为我作圣先师孔子像!不成,当受罚。’某从容研墨伸纸,挥毫立就,神颖晔然。师弃戒尺于地,叹日:‘吾无以教汝矣!’遂装裱其画,悬诸塾中,命诸生朝夕拜焉。于是亲友竞乞其画像,所作无不惟妙惟肖。……”百年后的人读了这段记载,便会赞叹道:“七岁就有作品,真是天才,神童!”0 就实际情况而言,丰子恺接下去是这么解释的:“我七八岁时……《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白以为得意。”(“七岁入塾即擅长丹青”)“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找到了一部人物画谱,翻一翻,看见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亏得红英(引者按:此乃丰家之女仆)想工好,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了描……大约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已经弃世,我在另一私塾读书了),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课余常摹古人笔意,写人物图,以为游戏。同塾年长诸生竞欲乞得其作品而珍藏之”)“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意见冲突,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先生审问之下,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追求画的来源,知道是我所作,便厉声喊我过去……我偷眼看先生,见他把我画谱一张一张地翻下去,一直翻到底……明天早上我到塾,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看了样画一个大的吗?’……大姐教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页中间。画谱纸很薄,孔子像就有经纬格子范围着了……我依照她的指导,竞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孑L子像就出现在纸上……先生看了点头。次日画就粘贴在堂名匾下的板壁上。学生们每天早上到塾,两手捧着书包向它拜一下……”(“甚至争夺殴打。师闻其事,命出画观之,不信,谓之日:‘汝真能画,立为我作圣先师孔子像!不成,当受罚。’某从容研墨伸纸,挥毫立就,神颖哗然。师弃戒尺于地,叹日:‘吾无以教汝矣!’遂装裱其画,悬诸塾中,命诸生朝夕拜焉。于是亲友竞乞其画像,所作无不惟妙惟肖。”) 此后丰子恺就有了“画家”的美名。他自己是这么说的:“自从我的‘大作’在塾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后来他还有过表现的机会,比如受老师之托画“龙旗”等。然而,“画家”也好,“大作”频出也罢,就连丰子恺自己也没有把这当一回事,而恰恰是将此当成自嘲的故事,以为是“可耻的回忆”。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