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荷兰海洋帝国史 1581-1800

荷兰海洋帝国史 1581-1800

  • 字数: 5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顾卫民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315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近现代以来,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几乎都是一部励志史,荷兰更是如此。     从历经艰险,挣脱出异族统治,获得独立,到不懈开拓进取,称霸海洋,殖民各地,荷兰人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但其中,也有被压迫者翻身作主,进而压迫其他民族的残酷的戏剧性。不过即便是殖民与贸易,荷兰人也做出了与伊比利亚人接近不同的选择,并最终获得巨大成功,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成就其一代海洋霸主的地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全球史的广阔视角全面叙述荷兰海洋帝国(1581—1800)兴衰的著作。第1部分叙述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期的尼德兰地区在勃艮第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从分散、自立逐渐走向整合的历史;描述了北部联省共和国的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从西班牙人的专制集权以及宗教迫害下获得解放,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新生的荷兰由此强大,步入“黄金时代”,其国家制度、社会保障事业、工业、金融业、航海业以及军事技术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第2部分详细叙述了荷属东印度公司以及西印度公司在全球各大海域的航海、通商、传教以及殖民扩张活动。描述了这两大公司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人员构成、船只与舰队的航行与航线,它们在各大洲与海洋上与伊比利亚人的战争,以及他们在殖民地的侵略扩张和经营活动。这一时期荷兰特殊与宽容的社会氛围也吸引了欧洲各地进步人士,其教育、哲学、文学、法学、自然科学、视觉艺术、出版业与文艺社团空前发展,成为当时欧洲文化最为繁荣的国家。第3部分则从人口、社会、经济、制度诸多方面分析了共和国从18世纪中下叶以后逐渐衰落的经过及其内在原因。
作者简介
顾卫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专业为基督教会历史、东方基督教艺术史以及近代早期葡萄牙在亚洲殖民地的历史。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1997,2010)、《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都市——果阿》(2009)、《“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2013)、《中国天主教编年史》(2003)、《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2003)、《近代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2005)等。
目录
第1章 古代与中世纪的尼德兰
一、巴达维亚人和弗里斯兰人
二、墨洛温与加洛林王朝时代
三、基督教的传入
四、荷兰伯爵领地王国
五、社会经济与城镇的发展
第2章 勃艮第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
一、勃艮第诸公爵
二、哈布斯堡王朝下辖的尼德兰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四、基督教人文主义
第3章“反叛”前的尼德兰社会
一、城镇发展与社会经济
二、行会、民兵、文学社与摄政团
三、宗教信仰的分裂与冲突
第4章 争取自由与建立新国家
一、菲律普二世的高压政策
二、北方的“反叛”以及阿尔巴公爵的暴政
三、“沉默者”威廉与抵抗运动
四、《根特协议》与《断绝法案》
五、莫里斯亲王的战争以及《十二年停战协定》
第5章“黄金时代”的荷兰共和国
一、共和国的政体
二、宗教与政治的内争(1616—1618)
三、绵延的战事与国内外局势
四、德·维特主政时期的内政与外交
五、威廉三世与“光荣革命”
第6章“黄金时代”的社会和人民
一、尼德兰社会各阶层
二、行会和金融业
三、宗教纷争与外来移民
四、军事以及工业技术的改革
第7章 荷属东印度公司与海上霸权的确立
一、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及其组织结构
二、驶往东方的船只与船队
三、科恩的开拓与马特索尔科的全盛时代
四、荷兰人攻击“印度国”
五、荷兰日本贸易的开辟与维持
第8章 荷属西印度公司与美洲殖民地的经营
一、荷属西印度公司的建立
二、非洲西海岸以及加勒比海域的贸易
三、“新尼德兰”和“新阿姆斯特丹”
四、 荷兰人在巴西的殖民统治(1630—1654)
第9章 伊比利亚人与荷兰人的此消彼长
一、军事技术与谋略的比较
二、经营殖民地的根基
三、传教事业上的竞争与差异
第10章 荷兰共和国“黄金时代”的文化
一、本国以及殖民地的教育事业
二、游记文学以及制图学的发展
三、智识与文化
四、伟大的视觉艺术
五、异域风物:亚洲纺织品、茶叶和咖啡
第11章“戴假发的时代”
一、人口的减少
二、捕鱼业的衰落
三、造船技术滞后以及海外贸易萎缩
四、农业的维持以及工业的衰退
五、资本的流逝以及城市的衰落
第12章 共和国的陨落
一、18世纪早期的荷兰政治和社会
二、“爱国者”运动
三、共和国的最后落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从1200年起,尼德兰沿海地区主要的从事对外贸易城市就是布鲁日。当时,外国的商人经常来到此地,当地的羊毛织业相当活跃,与英格兰以及苏格兰建立了贸易的联系,从那里进口羊毛,供本地的羊毛织工使用,并转手向佛兰德斯其他从事毛纺织业的城市出口。布鲁日还与英国在法国拥有的领地进行贸易,如获取诺曼底的小麦以及波尔多的葡萄酒。布鲁日还接待来自汉萨同盟的商船。布鲁日的第一个外港设在达默(Damme),这是一个港口小镇,它既面向大海,也连接着内河的航运,后来还形成了另一个港口斯勒伊斯(sluis)。这个地方建有一个船闸,主要是为了清除流经布鲁日的几条河流淤积的泥沙,并为来自汉萨同盟的单桅高舷船只准备必要的深水泊位。该港口距离佛兰德斯伯爵管理水利的官员的住所也不远,它在1290年正式成为一个城镇。从13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上半叶,从意大利到布鲁日的海上贸易航线建立了。布鲁日从那时起,逐渐地发展成为一个尼德兰沿海地区与海外贸易的中心。当时,欧洲各地的船只都可以在这两个港口停泊。1277年,热那亚的一些商船来到布鲁日,地中海与北海之间的贸易联系第一次建立起来了。1314年,威尼斯人的帆桨船也大批来到这里。对布鲁日来说,它具有双重的意义。本来,布鲁日可以发展自己的贸易,但是威尼斯的商人夺走了,他们的一些机会;另一方面,地中海地区的海员、商人和船只的来到也带来了诸多的物资、资金、商业以及金融技术。一些意大利的富有的商人在布鲁日的市区内居住下来。他们带来了从地中海东岸地区运输来的香料和胡椒,用这些当时最珍贵的货物换取佛兰德斯的手工艺品。有17家外国的商行在当地驻有代理人。布鲁日在15世纪以前,有一处名叫“瓦塞啥勒”(wasserhalle)的大市场,这个词的意思是“位于水上的大厅”,这是因为这个市场是一个跨河而建的建筑,货物可以直接由货船的底部进入市场。当时欧洲各国的商人非常喜欢居住在这个城市,因为布鲁日给外国的商人提供各种优惠的关税,他们享有与该城市居民一样的便利。起初,外国商人的房东成为他们与本地商人之间的中介人,替他们办事和联络。不久,就有一些“代理商”的专业机构的形成,还有仓库储存大宗货物。当时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以及日耳曼的商人来此地贸易。他们的到来,也促成了当时多元的文化与不同的习俗的并存。久而久之,外国人的居留地的名称也就成了城市中的街区以及街道的名称。布鲁日还是当时欧洲各种不同货物的集散地,日耳曼汉萨同盟的货物,莱茵地区的葡萄酒,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鱼货、、木材、皮革、蜡、沥青,英国羊毛,法国的酒和盐,意大利的糖、水果,东方的丝绸、香料以及药品,葡萄牙的干果以及软木,非洲的象牙以及各种热带产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从1277年开始,每年4月或者5月在复活节以后的第一个礼拜天举行一次优选的热闹非凡的集市,吸引成千上万人来赶集。 中世纪晚期尼德兰各地的教堂也是十分密集,这是社会繁荣的象征。外国商人出资可以在教堂内设立属于自己的小教堂。医院也为外国人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方便,12世纪的布鲁日有一座圣约翰医院,内有150个床位,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座医院的遗迹。医院中的医护人员接受了奥斯定会的修道士的培训,医术颇佳。13世纪各城镇还出现了一些药房,多取名为“磨药棒…‘小天堂”之类的店名。尼德兰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有所不同,南方比北方更加繁荣,同时对北方造成了刺激与启发。在此情形之下,布鲁日的居民人口一直在增加,1340年为3-5万人,1500可能达到10万人。同时,它也是尼德兰地区手工业最发达的城市。纺织业不仅在该市稳步发展,而且渗入佛兰德斯的其他城市,带动了根特和伊帕尔的发展。1309年布鲁日出现了有名的交易所,它很早就已经是优选的货币交易中心。1399年4月,有一位意大利人接到发白布鲁日的客户的来信:“看来热那亚目前现金充足,因此不要把我们的钱汇到那里,还是付不大的代价,把钱汇往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或者汇到这里(布鲁日)、巴黎或者是蒙彼利埃,或者把钱存放在您认为最合适的地方。”不过,布鲁日本地商人的势力一直不是很大,出入港口的多数船只是属于外国船主的,本地居民在商业活动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它是一个尼德兰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还不是一个“上级的港口”。1562年有一幅布鲁日的地志图,图的上方绘有圣雅克教堂,附近还有一个大市场,其广场上有商场以及警钟;在圣雅克街的前方可达驴街,驴街通往设防的驴门,还可以看到交易所的广场。图中显示了街道、修道院、教堂、贵族宅邸、壕沟、城墙、风车、运河与运输船。按照16世纪欧洲城市惯常的做法,朝北的地方在城墙内留下大片的没有建筑的空地,以便城市在日后的发展。 14世纪在城市发展起来的纺织业,后来也迁往乡村地区,因为乡村的劳工工资比城镇更加低廉。原本小规模的家庭手工艺逐渐发展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一直维持到工业革命的前夕。在佛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