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 全新修订版
字数: 19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周国平
出版日期: 2020-08-01
商品条码: 978754049591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当代哲学大师周国平谈匆忙人生。以自然、城市、生活点滴为话题,书写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间的眷恋。 2.本书文字朴实而富有哲理,能够启发人们关注当下和自己的内心,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在市声尘嚣之中,寻找生命的声音。 3.真实的生活都是平凡的,而平凡自有其动人之处。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4.2020年全新修订版,品质全面升级。插图精美,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哲理美文。语言富有诗意,打破哲学晦涩难懂的固有印象,在浪漫主义情怀中读懂人生。
内容简介
当代哲学大师周国平,匆忙人生中的哲思课。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不妨眷恋这人间烟火,在市声尘嚣之中,寻找生命的声音。本书由周国平老师本人亲自选篇,并大力推荐!从自然、城市、生活点滴、生命本色、人生无奈等话题畅谈匆忙人生,书写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间烟火的无限眷恋。
作者简介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哲学超过50年。著有《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愿生命从容》《敢于孤独的勇气》《妞妞》等多部畅销书,深受读者喜欢。 给自己画像—— 头脑和心都不复杂,所以长得年轻。 嘴笨手软,凡是需要求人或整人的事一律不会,所以最后选择了写作。 不自信,所以怕见名人也怕被人当作名人见。 生性随和,所以有很多朋友。 生性疏懒,所以只有很少亲密朋友。 坐在书桌前或摇篮旁的时候最踏实。 ——周国平
目录
亲近自然
当好自然之子
怀念土地
诗意地栖居
车窗外
旅+游=旅游?
南极素描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侯家路
老同学相聚
树下的老人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都市里的外乡人
品味平凡生活
平凡生活的价值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倾听生命的声音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享受生命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让生命回归单纯
简单生活
保持生命的本色
人生贵在行胸臆
寻求智慧的人生
失去的岁月
永远未完成
生病与觉悟
五十自嘲
生命中的无奈
空地
等的滋味
没有目的的旅行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回归简单的生活 悲观·执着·超脱
天才的命运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父亲的死
神圣的交流
平凡生命的绝唱
哲学与人生
人生的哲学难题
人生话题
摘要
亲近自然 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籽,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 唉,人的心,进化的优选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 一个人的童年,优选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孩子天然地亲近自然,亲近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孩子自己就是自然,就是自然中的一个生命。 然而,今天的孩子真是可怜。一方面,他们从小远离自然,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自然最多只剩下了一点残片。另一方面,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也是非自然的,从小被电子游戏、太空动漫、教辅之类的产品包围,天性中的自然也遭到了封杀。 我们正在从内外两个方面割断孩子与自然的联系,剥夺他们的童年。他们迟早会报复我们的! 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每到重阳,古人就登高楼,望天涯,秋愁满怀。今人一年四季关在更高的高楼里,对季节毫无感觉,不知重阳为何物。 秋天到了。可是,哪里是红叶天、黄花地?在我们的世界里,甚至已经没有了天和地。我们已经自我放逐于自然和季节。 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原是自然界的现象,似乎不足悲喜。然而,偏是在春季,物象的变化最丰富也最微妙,生命的节奏最热烈也最急促,诗人的心,天下一切敏感的心,就不免会发生感应了。心中一团朦胧的情绪,似甜却苦,乍喜还悲,说不清道不明,我们的古人称之为“愁”。 细究起来,这“愁”又是因人因境而异,由不同的成分交织成的。触景生情,仿佛起了思念,却没有思念的具体对象,是笼统的春愁。有思念的对象,但山河阻隔,是离愁。孤身漂泊,睹景思乡,是旅愁和乡愁。因季节变迁而悲年华的虚度或平生的不得志,是闲愁。因季节变迁而悲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常,便是短暂人生的万古大愁了。 我们不要讥笑古人多愁善感,倒不妨扪心自问,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心情与自然的物候之间还能否有如此密切的感应?我们的心肠是否已经太硬,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节奏是否已经太麻木? 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静,人会由衷地快乐。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地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渺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了。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 人是自然之子。但是,城市里的人很难想起自己这个根本的来历。这毫不奇怪,既然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事情都离自然甚远,唯有置身在大自然之中,自然之子的心情才会油然而生。那么,到自然中去吧,面对山林和大海,你会越来越感到留在城市里的那一点名利多么渺小。当然,前提是你把心也带去。优选一个人去,带家眷亦可,但不要呼朋唤友,也不要开手机。对现代人来说,经常客串一下“隐士”是聊胜于无的精神净化的方式。 我相信,终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会对一草一木产生感情的,他会与它们熟识,交谈,会惦记和关心它们。大自然使人活得更真实也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