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传
字数: 17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作者: 卢寿荣
出版日期: 2020-07-01
商品条码: 978754561264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当我们讲述唐伯虎时,脑海中总是会同时闪现出他的诗词、逸事,以及俯拾皆是的民间笑话。其中有不少是极为真实的材料,比如唐寅本人的作品或者朋友对他的评赞,但更多的则来自野史笔记、民间传说。关于唐伯虎的资料非常少而且并不可靠,有些看上去荒诞不经,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如“九仙祈梦”,却能明明白白地记录于唐伯虎优选的朋友祝允明为其写的墓志铭中。关于唐伯虎的生平有许多争议,对于本书的作者而言,他更感兴趣的是活跃于民间故事中的那位风流的唐解元——他的形象是如何产生的,又在何种程度上偏离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象主要源于民间,那也许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民间的传闻比正式的典籍更贴近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出于此种考虑,本书采取的写法也就和一般意义上的传记判然有别:对严肃的史料和民间的逸闻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更重视追寻唐伯虎的心灵轨迹,而非考证其生活遭遇,更不想做政治或伦理上的批判。 如果说苏东坡的神话是被士大夫的热爱和崇敬堆积起来的,那么唐伯虎的传说则带有更多市井细民的热情和理想。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赞苏东坡的名声并非仅仅源于其才华,还源于其身上的那种堂堂正气。对于唐伯虎来说,其名声同样也逸出才华之外,但身上带有的却不是士大夫推崇的浩然伟大的气质,而是朴实、亲切的特性,他有些时候甚至喜欢耍一些小聪明。林语堂推崇苏东坡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但唐伯虎又何尝不是?
内容简介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伯虎太有名了,唐寅则不然,因此有了两个唐伯虎:一个是风流才子唐伯虎,是纵洒佯狂的桃花庵主。“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之印章刻着他的前半生,他放荡不羁,流连歌楼管弦。 一个是落拓文人唐寅,是无处遣悲辛的六如居士。接连遭受宁王叛乱与科举案两大重创,名声扫地,一蹶不振,他在一个画家春秋鼎盛的年纪潦倒离世。 这两个唐伯虎交织融合、对话撕扯,在他的画中有了不错的呈现:仕女图工笔细致,于院体派中睥睨群雄;一幅《秋风纨扇图》开启了另一个时代风潮;而他的文人画文雅高古,一派天然。 本书为唐寅的传记小说,将半生高狂半生悲苦的大才子、大画家的人生遭际,娓娓叙来。书中也收入了大量唐寅的画作,读者阅读传主生平的同时结合画作赏析,可更加立体地了解唐寅的生命图景,对深入了解唐寅画作的创作背景,体会画作的精神内涵也极有益处。
作者简介
卢寿荣,笔名卢小雅,闽籍客家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著有《镜中流年》,另著译出版《中国新诗》《名刹》《八仙》《在喧嚣世界里持守匠心:仇英传》《思维技巧》等十余种书籍。
目录
001我是谁
序章
015伥伥莫怪少时年
第一章
071闻有灵山试扣之
第二章
111前程两袖黄金泪
第三章
153弄月吟花有几人
第四章
193仰天拍手自吟嘲
第五章
233抱琴归去碧山空
第六章
附:唐寅年表
摘要
一 多少年以后,面对虎丘的月亮,袁宏道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日他曾经在月下许下的誓言。虎丘离苏州城大概七八里的样子,又名海涌山。相传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间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因为靠近苏州城,所以虎丘娱乐之风极盛,大凡月圆之夜,花开之晨,飘雪之夕,来往人群川流不息,笙歌燕舞,箫鼓齐鸣。特别是中秋之夜,苏州几乎倾城而出,人们拖家带口,手挽着手一起来参加这盛大派对。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平民百姓,个个都打扮得光鲜亮丽,衣冠楚楚。人潮从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公祠,一直延伸到试剑石、山门,沿途衣带簇拥、欢声笑语,人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随时准备击节而歌。千人石上,更是经常上演歌艺大对决。开始是群体合唱,一时之间,锣鼓震天,铙钹齐鸣,人们兴高采烈,根本分辨不清唱的是什么、唱得好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时有清亮的歌声自人群中响起,一些不太优美的歌喉也就自觉地退出舞台。等到月上中天,月光洒落下来,犹如一匹洁白的丝绸,把虎丘照得清亮无比。月光下,只剩下三四位高手仍然追随着音乐的节拍,在缓缓斗歌。一曲洞箫,一管竹笛,配合着缭绕的声线和迷离的舞步,令听者神清气爽,真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到夜深时,月亮斜挂天边,微云拂过山间,大树下人影散乱,有些人忍不住困倦回家了,但绝世好声音此时才姗姗登场。玉箫和檀板顿时显得造作,清音一起,四围俱寂。歌声初时声线极细,好像是从水底传来,接着慢慢升至水面,荡起几许涟漪,突然,歌声冲破水面,直上云霄,每一字都悠久缠绵,就像一个温柔的旧梦,飞鸟为之停留,壮士闻之下泪,在山间听歌的百姓,更是心醉神迷,恍惚之间,不知身处何方。 然而这样的美景,身为吴县知县的袁宏道竟无缘一会。虽然他也曾六次登临虎丘,但大多是在人群散尽后,对着凄清月景,反生出荒凉之感。他也曾试过和几位好友缓步登山,指望与民同乐,可干人石上的人们见知县来临,登时躲避不迭。此刻的袁中郎想起往事,仍然有点伤感,他扭过头对着身后一位俊朗的书生说道:“哎,难道我戴了这顶乌纱帽,跟百姓的距离就变得这么远了吗?当官的差使,竟然是这么俗不可耐吗?” 身后那人正是中郎的好友江进之。他笑着说:“也不尽然,大概中郎兄来吴县未久,百姓还不十分熟悉吧。如果他们知道你对月儿的喜好、对昆曲的欣赏,比起他们只多不少,说不定就会引你为同道了。” “不过身为一县之长,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像老百姓那样随便的。”说话的是方子公,也是中郎在吴中的好友。 中郎举首望月,其时月上西天,看上去伸手可及。他不由伸出右手,对着月儿许下誓言:“他日我如果不当这个狗屁知县,一定要来这里痛痛快快喝酒赏月,此心可鉴,以月为证!”他是如此认真,以至于身边的方、江二人都笑了起来。 “刚才干人石上唱的是什么呢?” “《唐伯虎点秋香》啊。我知道中郎兄一向喜欢伯虎,未尝赶及,实在是一大憾事呢!” 原来,袁宏道对苏州才子唐伯虎十分仰慕,曾经在文章中这样评价他: 吴人有唐子畏者,才子也;以文名,亦不专以文名。余为吴令,虽不同时,是亦当写治生帖子者矣。余昔未治其人,而今治其文。大都子畏诗文,不足以尽子畏,而可以见子畏。 一向心高气傲,又贵为一县之长的袁中郎竟然愿意带着治生帖子去拜会唐伯虎,可见其内心对他的景仰。此刻他听闻刚才错过了一次跟伯虎神交的机会,更是愀然不乐。几个人说话之间,已然来到千人石北的剑池。这是当年吴王洗剑的地方,深不可测,两岸岩石陡峭,好像用剑削出来的一般。剑池池形狭长,南宽北窄,形如长剑。石壁上长满了苔藓,挂满藤萝野花,随风摇曳如同飘带。两侧崖高干尺,池水终年不干。中郎低头望池,不禁畅想当日吴中胜会,唐寅、文徵明等才子在此交游的情景。正在此时,江进之忽然叫了起来:“看!这里还有唐伯虎的题字呢!” “哪里?哪里?”袁宏道和方子公都一下子抬起头来。 顺着进之的指示,中郎看到满眼绿色的石壁上刻着几行大字:“弘治乙丑十一月十日,侍郎王鏊、少卿李曼、宪副朱文来游,诸生唐寅等从。”虽然年月久远,苔藓剥落,但石刻宛然,看来是用宝剑刻的。 “王鏊?就是在正德年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少傅的那位吧?” “正是。此人在吴中文坛影响极大,虽然沈周是公认的领袖,但要说到朝野共推,文山并重,还得数他。” 王鏊是苏州东山人,于成化年间连中乡试、会试第一,第二年去京城参加最后的殿试时,据说本来状元唾手可得,但由于主考官商辂是“连中三元”的人物,看到有人来抢自己的风头,心中不快,所以故意将他的分数判低,最后只得了探花,但王鏊已然声名大噪。后来虽然位极人臣,但他深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早早卸职归山,与吴中文友往来唱和,唐寅也曾写诗称赞他“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这种进退自如的生活方式委实比一般文人高明多了。(P17-21)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