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丛林 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

丛林 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

  • 字数: 4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澳)唐·沃森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84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唐·沃森对澳大利亚神秘内陆的敬畏之作。澳大利亚人大部分居住在沿海城市,但我们心目中澳大利亚人的模样却来自被称为“the bush”的广袤而多姿的内陆。此词应作何解,它又是如何塑造澳大利亚人的呢?作者途经小桉树区、墨累-达令盆地、西澳大利亚州的小麦带区等,带我们进行了一场只有很好纪实作家才能引领的旅行,使读者得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品味这个国家。本书出版后,荣获澳大利亚独立书商年度图书奖、新南威尔士州长文学奖等众多奖项。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走进澳大利亚内陆,探秘那些或繁荣或衰落的丛林小镇,佐以童年在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的经历和回忆,带我们在澳大利亚的风景和人物中展开一场启示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旅程。正如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一样,丛林也被视为澳大利亚人的精神之源。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丛林不仅指长满桉树的自然环境,还代表一种引以为傲的人文精神。丛林精神体现的是澳大利亚乡村的生活方式、乡村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丛林人与自然博弈,像桉树一样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他们天生寡言少语,甚至听天由命,却足智多谋,注重实效。
目录
第1章皆大欢喜
第2章劳作丛林
第3章何谓丛林
第4章丛林不朽
第5章庇护亡灵
第6章文化碰撞
第7章努力生存
第8章翠绿花园
第9章城镇乡村
第10章泛洪平原
第11章万物皆硕
第12章等候火灾
附录澳大利亚国徽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摘要
     第1章 皆大欢喜 倒挂金钟树和树蕨一外婆、小溪和鳗鱼 一片森林和如何清除它 一个火与灰的世界一溪谷中的琴鸟 蛇以及其他吓人的东西一丛林变了样 我记得妈妈的爸爸戴着一顶破帽子,裤子塞在胶皮靴里,从牛舍大步流星穿过小围场,就像英雄海华沙(Hiawatha)。我还记得她的妈妈打扫院子的样子。他飞快地走,她不停地扫。她总是扫啊,扫啊,好像如果不扫,就会让魔鬼溜到后门廊似的。每天早上,她先是清扫落在门廊地板上的桉树叶和柏树碎片,再扫通往花园的台阶,然后扫通向菜地、醋栗丛和苜蓿树的小路,苜蓿树挡住了看向挤奶棚和猪圈的视线,猪圈的一侧还有一根枯倒的树干。最后扫后门、柴堆、柏树遮掩下的厕所——就像一个阴森的嘹望塔,里面有一条用破木板搭成的长凳,站在上面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那边1898年丛林大火前老房子所在的地方,还能看到远处墨绿色的小山丘。每到一处,她都竭尽全力、严肃认真地挥舞她的扫帚,后门廊就是她的边疆,那些台阶就是她文明的壁垒。 她不经常打扫前门廊。与大部分澳大利亚乡村的情况一样,我家的前门廊用得也不多。房前的花园开着大朵的白色杜鹃花、蜂丛,还有毛地黄,外婆把这些花草打理得井然有序,还在花园的一侧整齐地栽种了金鱼草、瓜叶菊和墙头花。可是,所有的客人都从后门进入,除了那些路况不熟的推销员、耶和华见证人、城里来的车手,他们的车要么爆胎,要么“开锅”。她经常念叨“我估计那些人快回来了”,刚念叨完,那些人就堵在门口了。“那些人”指的是外公和舅舅们,他们回来吃午饭(或称作正餐)、上午茶和下午茶。像所有地方的农民一样,他们腰酸背痛,拖着疲惫的身体,用帽子驱赶后背的苍蝇,推门进来,纱门在门弓的作用下在他们身后来回弹了几下才关上。他们在厨房坐下来,叹一口气,或者呻吟一下。之所以呻吟,部分源于长年的辛苦所造成的关节和肌肉疼痛,部分则是习惯使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受长辈的影响,这种声音源于文化核心的深处。尽管这里五十年前没有房子,三十年前没有农场,但这里有房子、有农场、有人的感觉却始终存在。 食品橱放在后门廊。大锅(煮衣服用的)、脱靴器和靴子也放在这里,门廊的末端还有一个封闭的浴房。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就坐在门廊和台阶上吃正餐。台阶一侧的阴凉处是一棵倒挂金钟,来自南美洲的植物,本是蜂鸟示爱的对象,但在我们这里却和刺嘴吸蜜鸟及蜜雀融洽相处。台阶的另一侧是一棵树蕨,从小溪边移过来的,在护墙板和柏树间显得有些不协调和另类,但长得仍然和之前一样葱郁。地板上总是趴着几只蓝色的瓶子,瓶肚子里面什么也没有,瓶脖子像根棍儿一样伸得直直的,除了几只当地的大蚂蚁,还有一只不知从哪里飞来的绿头蝇,嗡嗡地飞来飞去,等待它的灭蝇剂。有一年蝗虫肆虐,密密麻麻地在我们餐桌上跳跃;还有一年,台阶上爬满了绿色的、肉滚滚的毛毛虫。长辈们记得有一年火车无法驶至索普代尔(Thorpdale),就因为轨道上布满了毛毛虫。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早年间,我的祖宗们刚刚把这块土地上丛生的陈年杂草清除掉,种上新草,成群结队的毛毛虫就铺天盖地般驾到,把农场吃得一干二净,干净得就像墨尔本的马路,牲畜都被饿死了。 哪怕最小的东西也能唤起我对门廊上生活的回忆,外婆每天在门廊不停地走,像鬼一样拦都拦不住。那里有牛奶、黄油、各种肉和点心的香味;柏树和桉树要么受着骄阳的炙烤,要么在湿气中受着蒸煮;橡皮靴和狗都沾上了红土的颜色;有灭蝇剂、红鳟鱼,还有外婆洗衣服、把大锅里的开水浇在地板上,然后再用那把扫帚把水扫掉的气味。门廊有时还飘出刚刚做好的果酱的香甜气息:有甜瓜的、蔓越莓的、李子的,还有柑橘的。农家制作大量的果酱,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吃。他们每天还要吃糖、面、盐、燕麦、豌豆、扁豆和土豆,还有黄油、鸡蛋、南瓜、蕉青甘蓝和司康饼。我们有这么多好吃的,简直就像贵族。这是一个香气扑鼻、津津有味的门廊,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味道,都会瞬间把我带回昔日的美好时光。妈妈从外婆那里学做的司康饼,让我想起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姨妈为他做的玛德琳蛋糕。 桉树叶的叶面微微凸起,形状好似镰刀又尖又长——这两种设计都是为了保持水分。树叶总是竖直下垂,所以阳光照进来时无法提供足够的遮挡,不能像北半球的树木那样给森林那么多阴凉。它们的油腺不仅给丛林带来了独特的气味,而且天气炎热的时候,油脂还会蒸发,呈现令人挚爱的、如迈尔斯·弗兰克林(Miles Franklin)笔下的“蓝色的远方”。这种油脂还使得树叶高度易燃,叶子的形状又极易顺应风向,一旦沾火,便迅速传播至其他叶子。可这种生态策略却很少适合我们家,叶片朝上的桉树叶只要外婆的扫帚一到就灰溜溜地跟着跑了,但叶片朝下的叶子却总是岿然不动,需要反复拍打最终才能悻悻离去,好像显示丛林不会轻易向女人和倒挂金钟屈服似的。可能在伴随外婆每日生活的思想深处,无论春夏与秋冬,她舞动的扫帚与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