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船山

王船山"情几"诗学发微

  • 字数: 35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杨宁宁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637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关注船山诗学与哲学的关系,并努力将其落到实处,以“情”为线索,深入厘清船山“诗”“思”互通的隐微契合点,论证船山视域中的“诗”实际正是其“性-心-情”人性结构的自然延伸与最终完成。本书重视船山诗学内部脉络的自行勾连与显现,从“情几”(“情者阴阳之几”与“诗之情,几也”)角度出发,探寻内在于船山诗学自身的“体系”,论证其为以“诗情”一以贯之的、极具有机性与生命力的动态系统。本书还力图将船山诗学置放于古典诗学的“主情”传统之中,尤其与元明以来的“宗唐黜宋”“主情斥理”“贵情思而轻事实”的诗论传统联系起来,在这种以历时性文化承传为主的“内语境”当中,溯其源,厘其变,透视船山诗学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杨宁宁,男,1985年生,山东泗水人,文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占典诗学、文学基本理论。在《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
目录
绪论
一 抒情传统视域下的船山诗学
二 船山诗学的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三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情者阴阳之几”到“诗之情,几也”——船山诗学的人性论基础与内在机制
第一节 “性生”、“心几”与“情几”——人性结构的动态生成
一 “性之生”:性的动态生成及其性质
二 “心者,几也”:心之内涵、功能、定位与性质
三 “情者阴阳之几”:情的动态生成、性质、类别及其存在必然性
第二节 “诗道性情”:“情”的再辨及其价值旨归
一 “白”与“匿”:“诗情”的有无之辨
二 “贞/淫”“诚/袭”“裕/遽”“道/私”:“诗情”的善恶之辨
三 “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诗中之“情”的价值旨归
第三节 “诗之情,几也”:“情以生诗”的内在机制
一 “几”之内涵
二 “诗之情,几也”的具体呈现
第二章 “现量”:“情者阴阳之几”的诗学表达——“诗情”生成论的深度辨析
第一节 “兴”与“物感”
一 “兴”论
二 “物感”与“心物”
三 “心目相取”:船山的“心物”观
第二节 “现量”说
一 “八识”与“三量”
二 “现量”:从唯识论、心性论到诗论
第三章 “以景达情”:“诗情”的视觉性呈现
第一节 “景”之特出:从“景物”到“景象”
一 “物”“景”之辨
二 “宾主说”:“情之景”的确立
第二节 “以景达情”:“景象”对“诗情”的视觉呈现
一 “远近之间”
二 “广大深微”
三 “象外圜中”
四 “哀景乐景”
第四章 “以声达情”:“诗情”的音乐性呈现
第一节 诗乐分合与内向转型:诗歌音乐性的发展脉络
一 “诗”“乐”之合与分
二 诗歌音乐性的内向转型
第二节 从“心之元声”到“声情”:船山论诗情与诗声之关系
一 “声”“音”“乐”辨
二 “心之元声”与“声情”
第三节 节奏论:“声情”的实现方式
一 “敛纵含蓄”:船山论情感节奏
二 “一意回旋往复”:船山论意义节奏
三 “天流神动”:船山论语体节奏
第五章 “以事为景”与“化理入情”——“情几”统摄下的“诗事”与“诗理”形态
第一节 “以事为物为景”:船山诗论中的“诗事”形态
一 “诗不可以史为”:船山之“诗史”批判
二 “即事生情”:“事”的物态呈现
三 “事之景”:“事象”的形成及其形态
第二节 “化理入情”:船山诗论中的“诗理”形态
一 “诗理”批判的历史语境
二 “议论入诗,自成背戾”:船山对诗之“议论”的批评
三 “化理入情”:船山对诗中“物理”与“性理”的反思与重塑
结语 走向“完成”的“诗”与“诗学”——船山诗学的人性论意义与诗学史意义兼及“中国抒情传统”论的再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