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认知语言学十讲

认知语言学十讲

  • 字数: 2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刘正光,李雨晨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46610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认知语言学十讲》以认知能力为主线统领全书内容,力争用通俗、简明的方式让读者理解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与语言的关系。该书专题探究了: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三点不同认识及其理论启发意义,认知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创新性(范畴化与非范畴化),认知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力分配、识解、虚拟性),认知的高效性(理想认知模型、认知域和框架作为知识的组织与运行的基本单位),认知的开放性(概念合成),认知的原型效应与网络效应(多义性),认知的整体性与文化性(构式作为语言习得与使用的基本单位)等话题。
目录
第一讲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认识
1.认知语言学的产生
1.1认知语言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1.2生成语言学在解决语义问题上的困难
1.3理论建设中的方法论问题
1.4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
2.对语言的三点基本认识
2.1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形义构成的整体
2.2语言的创造性来自语言使用者
2.3语言的文化差异性
3.语言的三个基本特征
3.1语义是核心
3.2语法结构都有意义
3.3语言基于使用
4.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个基本假设
5.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主义
6.研究内容:认知能力
7.研究方法:内省法与实证相结合
第二讲范畴化与非范畴化:认知的共性与个性
1.经典范畴化理论
2.原型范畴化理论
2.1原型范畴化理论的两个来源
2.1.1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
2.1.2罗丝的三个层次理论
2.2原型范畴化理论的四个假
2.2.1特征不平衡性与使用的度
2.2.2边界模糊性与可接受性差异
2.2.3辐射模型与多义网络
2.3相似性与范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3.非范畴化:语言与认知创新的有效途径
3.1非范畴化的含义与特征
3.2非范畴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十讲认知语言学与外语学习
1.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能力观
1.1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及语言能力的基本认识
1.2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及其意义
1.3语义的中心地位、语法结构有意义与语言理据性
1.3.1语义的中心地位
1.3.2语言的理据性
1.3.3象似性
2.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学习的启示
2.1基于语言理据的知其所以然学习
2.2多义性:掌握其扩展理据与内在联系
2.3对比分析与语言意识培养
2.4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于语言学习
2.4.1语块与文化学习
2.4.2隐喻性语言与文化学习
2.4.3同义性、多义性表达式与文化学习
2.4.4语法结构词或标记语与文化学习
2.4.5融于语篇组织结构的赏析当中
2.4.6翻译与文化学习
2.4.7语言对比与文化学习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