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梭戛田野记/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

梭戛田野记/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作者: 潘年英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95098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梭戛箐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有4000余人,主要聚居于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的大山中。那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却是苗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社区之一。20世纪末这里被开发为国内少有生态博物馆,从此名声大噪,吸引来无数的中外游客。本书作者曾先后四次造访梭戛,对梭戛箐苗的生存状况进行持续的人类学观察,本书即是作者观察和思考的文字结集。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不难感知一个苗族古老支系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是怎样一种艰难而复杂的存在。
作者简介
潘年英,侗族,1963年生,祖籍贵州天柱,现居湘潭,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教授文学和人类学,业余爱好摄影和写作。有著作30余种出版,亦有作品被译成法文和英文在境外发表。代表作品有《木楼人家》、《故乡信札》、《伤心篱笆》、《扶贫手记》、《在田野中自觉》、《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等。
目录
初访梭戛
迷人的远方
生态博物馆
陇戛苗寨
梭戛人家
买卖
小坝田
二访梭戛
巧遇同学
背水表演
小兴寨
赶狗场
安柱“打嘎”
三访梭戛
巨变
新老馆长
变迁与适应
化董寨
熊怀燕
表演
老馆长
老朋友
对话
巧遇
告别
四访梭戛
附录 移植的文本:从矛盾到变形到融合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考察报告
摘要
     2000年7月暑假期间,我从谋生的福建泉州小城“逃回”故乡贵阳避暑和度假,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偶然听到他们在议论,说贵州六枝有个叫梭戛的古老苗寨,最近被开发为生态博物馆了,被媒体炒得很火,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颇有意思,很值得研究和反思,云云。我立即心有所动,决定前往一观。于是,在朋友的进一步鼓励和帮助下,我于7月13日早上乘坐开往水城方向的火车来到了六枝,然后又转乘乡村公共汽车去梭戛。 那时候,从六枝到梭戛的乡村公路正在扩建和改建之中,沿途坑坑洼洼,崎岖难行。我听同行的当地老乡说,如果路好,车子不出毛病,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梭戛。但那次我在这条路上耽搁了不止三个小时。 不过,路上风景倒很不错。从贵阳开始,一沿途可见各种喀斯特地貌,到六枝后,这种地貌特征更加鲜明和突出——到处是光秃秃的石灰岩山地,山头高耸入云,山下的凹地则被开辟为耕地,种植着不同的庄稼,但主要是土豆和玉米。 星罗棋布的苗族村寨隐没于高高低低的杂树林间。其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的石头、黄泥和茅草,看上去像是史前时代遗留下来的文物。 时值盛夏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在酷暑中煎熬,而这地方的天气却异常凉爽。我当时身穿较厚的衬衣,但仍然感觉到有明显的凉意。难怪六盘水市有“凉都”之称。 从车窗里向外望去,只见山坡间的土地上,碧绿的玉米叶儿迎风招展,金黄的葵花朵朵点缀其间,煞是美丽。 中午时分终于到达梭戛。但这里还不是梭戛生态博物馆所在地,而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政府所在地。这里居住着苗族、彝族、回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 下了车,我继续从梭戛沿公路往山上走,一路爬坡,一小时后就来到了一个叫陇戛的苗寨。这才是我最终的目的地——梭戛生态博物馆所在地。 跟这一地区大多数的苗村彝寨一样,这也是一个被大山和丛林遮蔽起来的村寨。在寨脚的小山坡上,甚至还残存着一片比较茂密的杂树林。 如果不是有人介绍和指引,一般人真的很难发现在这荒凉的群山背后,居然隐藏着一个拥有如此独特文化的族群。 刚一进村,我就看到了那些身着蜡染服饰、头戴木质长角的苗族妇女,立即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发现异文化的惊喜。 一座新修的现代寨门矗立在村口的大道上,旁边同时耸立着一块巨大的木板,木板上书写着生态博物馆的简介和村寨的村规民约。 走进寨门,即可看见一处特别的土洋结合的现代建筑群,一望而知,那就是人们传说的梭戛生态博物馆了。不过,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却喜欢把博物馆的建筑叫作资料信息中心。他们说,梭戛生态博物馆保护的是梭戛苗族生活的十二个寨子的范围,而不仅仅指资料信息中心这一小块地方。 这个信息中心是在1998年10月31日正式建成后对外开放的。其建筑群落包括一个展览厅、一个餐厅、一个接待室、一个招待所、一处厕所,共五栋房子。 我就住在这个信息中心的招待所里。 时任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徐美陵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原本是六枝文化局的一位副局长,曾长期跟梭戛苗寨人打交道,对本地风俗了如指掌。梭戛生态博物馆从筹划,到建成,再到对外开放,他参与了整个过程。 招待所前面是一处开阔地,视野所及,全是一片黛色的苍茫群山。 据说,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P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