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国学与王朝 罗振玉大传
字数: 747000
装帧: 盒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陈鸿祥
出版日期: 2020-07-01
商品条码: 978755943418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732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1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想了解国学,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甲骨文、敦煌,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国学大师王国维,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末代皇帝溥仪的前半生,此书不得不读。 想了解晚清民国剧变,此书不得不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传记。全书以严谨细致的笔调,深度还原了罗振玉的一生。本书的描摹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历史线,以个人的经历展现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揭示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熏陶的罗振玉在时代剧变的大潮中如何立身谋国,如何按照自己的人设走完一生;二是学问线,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目前的一座高峰,在金石学、甲骨学、敦煌学、农学、校勘学等领域卓尔大家,本书全面展示罗氏的学术发展历程和成就,用力极深,也是本书精华所在;三是交际线,罗振玉一生交结的重要人物极多,皇帝如溥仪,官员如张之洞、张謇,学者如王国维、俞樾、刘鹗、梁启超、伯希和、内藤湖南,本书勾稽史料,将错综复杂的人物交往穿插在学问探究之中。对了解学林往事,具有重要意义。全书从资料搜集至成书出版,耗时近30年,是当今罗振玉传记的权威之作。
作者简介
陈鸿祥,男,上海嘉定人。王国维研究学者。中共党员。历任江苏省农林厅文秘,江苏人民出版社文学编辑,江苏省群众艺术馆《乐园》杂志编辑室主任,江苏省委党史工委编审,《世纪风采》杂志执行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专著《王国维与文学》《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文学人》《王国维年谱》。
目录
第一章人生伊始
故乡与乡音
羸弱的虎崽
“先祖匪人”与“鸟之雌雄”
祖母与对对子
外祖与母亲
毕生忧患之始
第二章初涉学海
一字不遗的读书功夫
深深鹡鸰情
家有贤妻如此
牛衣之泣
文人雅集之好
草堂常客
皇帝的诽谤与雅士之死
《读碑小笺》见真章
俞樾笔记中的“国朝罗振玉”
第三章交结老残刘鹗
好古带来的因缘
甲午论战中的狂人
黄河水灾
秦晋之好
富国大志之悲
第四章发迹上海滩
男儿岂可无用世之志
创设务农会
“四君子”之星聚
维新志士梁启超、谭嗣同与务农会
与状元张謇
与好伙伴汪康年
第五章造声势于天下
办《农学报》
不可信的传言
总理蒋黼
广告与忧世之心
率先解囊捐款
第六章开启新农学
《农学报》之宣发业绩
中国近代第一次农学大讨论
中国近代第一部新编农书
上谕决定命运
“农会题名录”之历史内蕴
第七章书丛自成黄金屋
重大工程
野人深心与十年始终
端方的奏呈
《农学丛书》之版本
《农学丛书》之学术取向与利民诉求
白玉有瑕
第八章创立东文学社
办学缘由
办学特色
穷秀才办学
学校开办与开学
办学业绩初显
办学之难
迁址与译书
举荐王国维留学日本
学社的解散
第九章为官湖北
感庚子国难
贫穷方才做官
整顿学堂的才识
资助王国维赴日留学
进呈《农事私议》
朝廷国策出私议
大事和小臣
第十章得人才之法
创办《教育世界》
纵论二十世纪之教育
初渡扶桑
“八大旨”与“十二条”
创办江苏师范学堂
学潮中戈矛相向
第十一章为官学部
相国奏调
释褐为官
“国学”存废之争与中国学制之思
第十二章上堂会议
是否设参事厅之争
提学使“人选资望”之争
派遣留学能否速成之争
“奏派咨议官”与“优奖海内宿学”
第十三章学务调查与教育计划
无俸之官
督导三晋学政
调研江西学务
举国研讨“罗八条”
“十年教育计划”与“一时权宜办法”
第十四章张之洞管学
与香帅的五年重会
存古学堂与国学馆
《圣谕广训》与大学章程
内阁大库珍贵书籍档册之发现
再渡扶桑与农科大学监督
令人称誉的“真人杰”精神
第十五章避乱东瀛
武昌起义与挚友之死
日本和尚敲门
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十六章海外孤臣
三千年教泽不绝如线
书籍、古物之于王国维
文献宝藏相与渡海
赁屋佣书的一年
故国之思
风景幽胜之宅
清帝御笔与江海孤臣
《五十日梦痕录》
第十七章甲骨之学
访知甲骨出土之地
治甲骨文之嚆矢
不朽的名作
甲骨学蔚然大观
罗振玉甲骨文考释成就举要
第十八章买稿风波与罗、王二家之学
身后安知起风波
手稿现世
试析“罗作王抄”
与王国维之学问切磋
罗、王二家之学的由来和内涵
如何看待二家之学
第十九章风云再变
改元“洪宪”之丑剧
不欲见民国字样
成书如此之多
“春蚓秋蛇”与“五百馈王”
第二十章流沙坠简和敦煌遗书
西陲古简
《流沙坠简》
敦煌石室之劫
校刊敦煌群书
古本《秦妇吟》
第二十一章金石学
传古宏愿
郁华阁金文拓本
名至实归的金石学家
金文著录表
《古金文通释》之构想
两部金文巨编
金石缘中的学术悲情
第二十二章从日本归来
欧战告终决计回国
上海嫁女与会晤伯希和
五四激流中再浮海
圆山饯别
参与送别的日本军政要员
送别宴上的政治对话
行前卖房刊古籍
第二十三章落户天津
建造新居
京旗生计维持会
罗宅迎来升相国
宣统皇帝的婚礼
骑马紫禁城
第二十四章津门学事
与蔡元培论古器物学
嘉业堂金石之书
罗振玉次子之死
东方学会之成立
第二十五章津门政事
“密疏陈奏”与小朝廷内讧
与郑孝胥之恩怨由来
清帝出宫与侍从之臣
对抗“善后”之顽劣
六十岁生日
第二十六章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长子之死
罗女之“大归”与不幸
“遗折”与遗著
第二十七章居辽学记
迁居旅顺
讲论清代学术
讲授《论语》
第二十八章投身伪满
谋划“迎驾莅东”
参与伪满“建国”
担任“检察院院长”前后
《阳关》古曲为谁奏
第二十九身退返旅顺
辞官感“圣恩”
长侄女从战火中来
为花园口黄河决堤赋诗
授杜诗之愚忠
集放翁诗之心绪
传古二三事
第三十章猝然长逝
后记
补记
摘要
第一章 人生伊始 故乡与乡音 罗振玉出生于江苏淮安。他是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淮安古城走出来的一位大学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 所以,欲知罗氏何许人,先须略述淮安城。① 罗振玉晚年自述身世,曾说他生于淮安南门更楼东寓居。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记忆。淮安位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滚滚东流的淮河交汇之处,自古就有淮水东南第一州”(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之称。据记载,雄峙于淮水之侧的淮安城,周长十一里,城高三十尺,东西南北各有门,且门各有楼,所谓新旧城楼绕夹城”(潘德舆《淮阴竹枝词》),可以想见当年包括南门更楼在内的城门构筑之坚固宏伟。只是世变沧桑,原有的城垣早已毁坏,而现存的更楼,就是在旧城改造中被重点保护修缮的镇淮楼,既标志着旧貌新颜的城市变迁,更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以后淮水为患的壮举。 罗振玉生于斯,长于斯,真可以说是推窗面城墙,举首见更楼;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他在淮安城里度过了一生中五分之二的岁月,并且将他早年在淮安所编的文集命名为《面城精舍杂文》。①显然,“面壁而坐,终日默然,的初祖达摩之“旷劫精勤”的修炼精神,②在某种程度上恰好表述了他早年在淮城更楼东寓居里面壁破壁、外物不移的苦学况味。 但是,罗振玉生前所刊著述,咸署“上虞罗振玉”,并且寻根追宗,自撰家谱,称:“吾宗自南宋时有日元(善)者始由慈溪迁居上虞三都之永丰乡,是为迁上虞之始。”③ 他自号“永丰乡人”,而以淮安为“侨寓”或“寄居”之地。1980年,他的长孙罗继祖所撰罗氏年谱在江苏出版,书名就叫《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④这是对此前二三十年间罗氏姓名在出版物中“寥若晨星,乃至销声匿迹”,⑨成为学术禁区的一个真正突破,也是罗氏去世四十年之后,回归他的事实上的故乡——江苏淮安的起始;自此之后,在新编的淮安史志中有了对罗氏生平著述的正面介绍。 那么,罗振玉既自称迁淮安四世,他的祖辈何时由浙江上虞迁至江苏淮安,又缘何而迁淮的呢?按照他在家谱中的记述,迁淮始自上虞罗氏第十九世,嘉庆、道光年间幕游江淮的曾祖罗敦贤(字希斋)。所谓幕游,也就是做“绍兴师爷”(上虞属绍兴府)。那时,作为京杭大运河优选管理机构总督漕运部院所在地的淮安城,是漕运指挥、河道治理、漕粮运转及淮北食盐集散的中心,确是冠盖喧闹,俨然省会。而这位“历佐盐河”的希斋公,则是颇带传奇色彩的人物。看来,正是借助了在盐运、河督衙门做师爷所积累的人脉资源,及淮安特有的商贸经济环境,他在告老以后经商致富,发了大财,以巨万资财在淮安府所属清河(淮阴县)购房置业,世代务农的上虞罗氏家族由此振兴了起来。嗣后,祖父罗鹤翔(字翼云)做了数任县官,甚有政声,不幸于咸丰三年(1853年)以四十三岁壮年,在江苏高邮州知州任上病故,家道随之发生了变故,加以遭逢淮北捻军攻占清河的战乱,就由祖母方氏抚孤养亲,带着一家老小迁徙到了山阳。并以翼云公留下的官俸购置田产,最后在淮安城置宅定居下来。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