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吉祥文化丛书(民间艺术卷)

中华吉祥文化丛书(民间艺术卷)

  • 字数: 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 作者: 潘文竹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19058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系统考察民间吉祥艺术发展简史和综合比较现有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际能力,笔者将自己不十分了解且与吉祥文化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曲艺,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同时将民间吉祥音乐区分为以吟、诵、唱等口头表演为主的吉祥歌谣和以乐器演奏为主的吉祥器乐两类,并将民间吉祥美术笼统视作一个广义概念,凡反映广大民众吉祥意愿者,如岩画、壁画、纸画等民间手工绘画作品和铜、铁、陶、瓷、金、银等不同材质器物中的吉祥图案和纹样,以及民问剪纸、刺绣、织染、雕刻、雕版印刷等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和纹样,皆纳入考察范围。本书所论中国民间吉祥艺术,主要包括以图案和纹样为主的吉祥美术、吉祥歌谣、吉祥舞蹈、吉祥器乐、吉祥戏曲五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民间吉祥艺术概说
一、民问吉祥艺术的三大主题
二、民间吉祥艺术的审每风格
三、民间吉祥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民间吉祥美术
一、古代吉祥美术
二、现代吉祥美术
第三章 民间吉祥歌谣
一、古代吉祥歇谣
二、现代吉祥歌谣
第四章 民间吉祥舞蹈
一、远古吉祥舞蹈的萌芽
二、古代吉祥舞蹈的繁荣
三、现代吉祥舞蹈的新变
第五章 民间吉祥器乐
一、古代吉祥器乐
二、现代吉祥器乐
第六章 民间吉祥戏曲
一、古代吉祥戏曲
二、现代吉祥戏曲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这里的浓艳,主要指民间吉祥美术以大红、大绿、大紫、大金等寓意吉祥喜庆、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红色向来被视为狂野之色,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喜庆之色,而且,民间俗有“红搭绿,一块玉”“红问黄,喜煞娘”“粉笼黄,胜增光”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说法。在这些传统经验的指导下,民间艺人将狂野难控的红与浓艳的绿、耀眼的金、厚重的紫等颜色“杂糅”,在一种看起来色彩稍显浓重、形式稍显混乱的氛围中,营造出中华民族认可的绚丽、热闹、红火的喜庆气氛。民问填色剪纸、刺绣等美术作品,往往尤为重视这种浓艳之美。如青岛市黄岛民间艺人焦丽华的填色福字剪纸、陕西民间皮影人物等,都采用这种浓艳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中华独有的喜庆之美。 此外,民间喜庆戏曲也善于以浓艳之美营造一种喜庆氛围。其中,演员们浓艳华美的妆容、富贵亮丽的服饰、或高亢嘹亮或婉转多变的唱腔、或花哨俏丽或矫健威武的舞步,以及乐师们或响彻云霄或嘈杂喧闹的器乐伴奏,共同营造了一种重磅冲击观众多种感官的浓艳之美。 这种饱满和浓艳进一步渲染了民间吉祥艺术的喜庆色彩,也使中华民族刻意追求的那种以圆满为特征的幸福理想在热烈、喧闹的氛围中得以体现 2.违背常规的和谐美 局部看,民间吉祥艺术中存在不少极其不合常规的现象,如民间美术、舞蹈类作品中,有图案或造型夸张失真、色彩搭配或服饰比例严重失衡现象;民间歌谣、戏曲类作品中,有用语俚俗、不讲文采和韵律、简单堆砌诸多生活愿望等现象;民间器乐(含戏曲唱腔)作品中,有一味追求震天动地的音效或繁杂喧闹的乐音等现象。但就整体而言,民间吉祥艺术的种种不合常规现象之中,往往蕴藏着一种古朴而真实的和谐美,反映着广大普通民众古拙质朴的审美观。 这种不合常规的和谐美,首先体现在讲究造型艺术和色彩搭配的民问吉祥美术中。如陕西民间吉祥剪纸中,侧面的老虎、鱼等动物形象往往都有两只眼睛;寓意“多子”的大肥猪肚子上,装饰有活泼可爱的小猪;碗、罐等器物的口虽剪成圆形,但底却往往是直线式的。再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刺绣作品《捕鱼图》中,被捕获的鱼夸张地张着大嘴巴,飞翔的鸟儿不仅伸出一双比例严重失衡的大脚爪,还自在地舒展着漂亮的尾羽,两个忙着捕鱼的人都瞪着一只几乎要从脸上蹦出来的大眼睛。另如农民画家金花的《回娘家》画作中,扭身亲吻妻子的丈夫动作极其夸张,夫妻二人的脸有一部分挤在同一个平面中,妻子的一只眼睛甚至出现在丈夫的脸上。除了图案或造型夸张、失真外,这些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也大都不合常规,如天空、大地往往使用喜庆的红色和金黄色,空中飞翔的小鸟则大都是五颜六色的。 P18-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