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协调机制研究

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协调机制研究

  • 字数: 2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强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38288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政策协调机制研究,是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构建城乡接合部的发展方向与规划建设模式,是融合区域发展、城乡规划、环境科学与土地管理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对于提升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抓手”作用,丰富与发展区域发展管理、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的研究,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书重点选择北京、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调研城乡接合部的现状,从人口、产业、环境、土地、生态、体制、空间七个方面,分析不同类型城市城乡接合部区域的特征与问题;应用博弈论分析揭示城乡接合部土地权利变化过程中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开发商与居民之间权力和利益博弈的规律与实质;综合评价城乡接合部已有的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改革创新机制,从民生保障(农民上楼与就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业态引导)、空间布局(建设用地布局与规模)、设施配置(交通与市政)与环境改善(生态安全格局与景观形态)五个层面优化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实施机制;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优化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实施模式,促进区域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的有机结合与有效实施,构建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设施配置与环境改善的五大土地利用机制系统,实现管控、优化与促进并举;结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的现实特征与需求,建立差别化的应对机制,提出适合现阶段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城乡接合部的规划建设模式框架与相应的土地利用改革思路。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城乡接合部相关研究进展及趋向
1.3研究目标与内容架构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研究观点与创新之处
2城乡接合部的基本认知与研究缘起
2.1城乡接合部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2城乡接合部的现实情景与发展困境
2.3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博弈
2.4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协调机制研究缘起
3城乡接合部研究的理论基础
3.1二元结构理论
3.2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3.3博弈论
3.4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4城乡接合部的现实特征与实地调研
4.1城乡接合部的现实特征
4.2城乡接合部综合调研
5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评析
5.1国际上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
5.2国内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5.3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评价
5.4城乡接合部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
6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机制与保障措施梳理
6.1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土地制度创新
6.2其他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政策
6.3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实施保障机制
7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构建基础:武汉市城乡接合部实证
7.1武汉市城乡接合部发展背景
7.2武汉市城乡接合部村镇类型划分及相关规划
7.3武汉市城乡接合部发展参照模式及思路
8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模式协同研究:
武汉市城乡接合部实证
8.1武汉市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体系构建
8.2武汉市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
8.3武汉市城乡接合部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
9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实施驱动力分析及模式优化研究
9.1规划建设实施驱动力模型构建
9.2规划建设实施变量分析及选择
9.3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实施模式选择
9.4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实施驱动要素分析
9.5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0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机制系统构建
10.1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机制系统体系
10.2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协调模式创新
10.3城乡接合部土地利用政策协调机制:基于武汉市实证的建议
10.4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实施的重点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