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 字数: 1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 乔阳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214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以散文和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故乡四川某小城,在青年时代来到云南德钦的雾浓顶村,一待近二十年。她和北美的自然摄影师威廉博士、滇西草本植物权威潘老师一行人一起行走于白马雪山、碧罗雪山和梅里雪山之间,在海拔2000米与5000米之间观察植物与树木之美;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天地间、自然中的位置。写在雾浓顶村与藏族村民一起生活的日常,与儿子牵风之间的交流。文字从容、内省且性情。
内容简介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是作者乔阳在梅里雪山的飞来寺、德钦的雾浓顶村生活了近二十年后写的随笔。她和村民生活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或者笑话,观察他们,也被他们观察,直到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她和万物生活在一起,听它们讲故事,感受它们,也被它们感受。在海拔2000米的亚热带干暖性河谷灌丛与5000米的高山流石滩,遇见贝母、各类野山菌、不同种类的高山杜鹃、绿绒蒿、大果红杉……观察植物之美,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天地和自然中的位置。
作者简介
乔阳,生于70年代,四川人,从事过多种职业。热爱自然。在滇西北居住多年。现居大理。
目录
第一章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第二章 夏日植物巡行
第三章 山中十日
第四章 牵风
摘要
     我没有写过书,也不知如何写序,想来想去,应该介绍一下我为何在此,又为何一直在此生活,而自然,是如何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实际上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是主要的力量。 对于滇西北这个区域,我是一个外来者。我出生在遥远的四川小城,从地理上看,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再向东延展的盆地,岷江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缓缓流淌,在这之前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它刚刚容纳了大渡河与青衣江。我对江水来处的最初印象,来自每年冬天江水的静绿以及夏日的混浊咆哮,它们带来上游山脉冰雪或暴雨的信息。 少年时,我一次次在洪水的漩涡中安静地被带到水下混浊的深处,再由它带领近水面,沿着切线方向奋力游出,这是我们一帮胆大的小孩的游戏,把握危险边缘的精妙平衡带来的刺激。更多的时候,在家乡另外的小河,抓住石头躺在水底,看着水面的树叶与浮萍缓缓流过,有时有漂亮的糖纸,这在当时是稀罕的。大多数时候,阳光自顾自洒下碎银,由水面反射给它自己。不知道是忧伤还是开心。 暑假时,我躺在草席上,拿着《中国地图册》研究,水来自哪里,山脉来自哪里。打开巨大的世界地图铺在地上,更多的山脉、高原、极地,以及无尽蓝的海洋啊,那瞬间倒吸的一口凉气,至今没有缓过来。血液流得总是那么快,以至必须助跑着从桥面上往下跳——空中无用的挣扎后“咚”的一声浸入幽暗深水。夏到秋,秋至冬,凌晨便去游泳,默默定下必须几个来回,数着憋气必须两分钟。以这些无端端的行为来冷静。 其实我家人的生活比较悠缓,那个年代的人,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概念,现在看来,他们一直生活在自然之中。 在江边原野中间,田野环绕的民国时期的老派小区里,我外婆的房子是第二排平房的顶头一间,比起别人家前后的院子,多了侧面的一个小院。依稀记得前院有一些常绿树,松或者柏,也许水杉,树影正好落在门口石凳上——家家户户都从江边搬来枕头大小的鹅卵石做凳,经年之后,中间微陷且异常光滑——夏日悠长时,有些伸长的枝叶的影悄悄探头进入窗前的书桌,瞅一眼桌上未开启的书,写到一半的句子。忽而又听到老挂钟的针脚规矩走动的声音,就调皮去打乱节奏。 侧院里有桃,枇杷树也在里面奋力生长,还有矮小的橘子树,果实要等到十一月。偶尔的年份,也有葡萄藤,夏天挂了果,来不及熟就被偷偷摘光。花朵就散在前院和侧院中。后院则是菜地,种着应时菜蔬,屋檐下的角落有几口黝黑的大缸,用来存储雨水浇地,同时各家都有自己的茅厕,就在菜地尽头,应该有专人收集,其中部分大约也作为自用的肥料。当时外公外婆退休,儿女已无须操心,正是一生中难得安定的闲居时光,除了读书散步,多数时间就伺候花草菜蔬。 没人知道我喜欢凤仙花,加上明矾捣碎了,偷偷染出淡粉的指甲,藏在袖子里,上学前赶紧洗掉。院子里姹紫嫣红,不能吃的我基本都不认识,现在回忆起来只有斑斓的颜色。专偷外公的一串红,红色的花心——后来知道叫冠筒,里面有清甜的蜜。一大早我就把它们摘光光,外婆假装骂,外公假装没听见。据说外公年轻时花鸟虫鱼都画得很美,可我除了他优美小楷写就的家训,其余也没见过。他总是眯着眼睛在听鸽哨,天空湛蓝只因为他的鸽子才变得自由。外公也在家人的督促下教过我们画竹写字,孩子们太顽劣,学不学的,他其实并不在意。 季节的变化在食物中,鼠麴草嫩的时候做粑粑,蒲公英可以煮猪肝汤,马齿苋要糖醋,金银花泡茶加一点冰糖,枇杷叶煮水止咳。木槿花美丽又美味,煮蛋汤有别样的轻滑,据说可以明目,引得我外婆八十多还要爬树去摘花。西瓜必须浸在深井里,我喜欢这冷沁动人的甜味超过玫瑰糖的馥郁。而菖蒲与翠竹长植,是他们文人的骄傲,菊花也是骄傲的一分子,不过于我而言,用菊花烫鱼火锅似乎更美味。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