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文物人"与"人文物" 常人春、常寿春兄弟口述
字数: 36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作者: 定宜庄,苏柏玉
出版日期: 2020-08-01
商品条码: 978720013716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4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由相差八岁、性格迥异、为人处世截然不同、思维观念存有极大差异的常人春(兄)、常寿春(弟)的两篇口述组成,主要讲述两位“文物人”即“在理的”祖父常晓茹的传奇故事和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的成长过程。作者综合考虑被访者叙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视角的深刻性,采用历史学方法,将分析、评论、考证以史注、按语、附录等形式补充正文,营造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阅读体验。通过兄弟两人的真切回忆、细致描述和互相印证,以常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社会交际的复杂关系网为主线,勾勒出常氏家族三代人百年来的命运与经历,全景式再现了一个由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俗信、民生百态共同形塑的旧京景象,更透露出一个时代荣辱兴衰过程中当年曾隐藏于京城社会而如今已鲜为人知的诸多具体场景。
作者简介
定宜庄,女,满族,1948年出生于北京市。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史、满族史。主要著述:《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最后的记忆:十六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合著)、《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下册)等。
目录
序言
上篇 常人春口述
一、我的家庭
1.家庭出身
2.祖父传奇
3.家庭败落
4.父亲和大爷
二、老北京的婚丧礼俗
1.几个研究重点
2.贫民丧事
3.关于高阔亭
4.婚礼及其他
三、佛与道
1.我与道教
2.我与佛教
四、我的人生经历
1.童年
2.“儿童教育馆”
3.任小学教师
4.“胡风反党集团”
5.回京之后
下篇 常寿春口述
一、我们家
1.爷爷的故事
2.奶奶是镶黄蒙
3.我佩服的大舅
4.“公子哥儿”父亲
5.母亲是全家的依靠
6.瓦窑的舅舅家
7.我们家的复杂历史
二、我们这一代
1.哥哥这辈子
2.我和我的兄弟姐妹
3.到新疆去
4.返回北京
三、北京的民俗民生
1.我家的日子
2.老北京的吃食
3.北平城礼俗
4.当北平变成北京
附录
一、常氏家庭大事记
二、常人春、常寿春自选代表作
摘要
时间:2006年11月26、27日 地点:北京呼家楼西里某居民楼 访谈者:定宜庄、佟鸿举 【定宜庄记】2006年初冬,我在吉祥满族网站组织的一个活动中初次与常人春先生见面,我的朋友佟鸿举先生遂提出建议,说不妨采访采访他,并主动提出帮我联系且陪同前去。而我早就知道常先生是北京史的有名专家,号称民俗大师,也粗略读过他写的《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老北京的民俗行业》④等书,对找他并不太热心,原因是对这些名人一直心存警惕,觉得该说的他们早在自己的著作中说了,又还有多少东西可谈?但见小佟热心,不好推辞,心想无非去一趟搭上半天时间,有东西更好,没东西也无所谓,便决定走上一遭。 那天又阴又冷,早晨风很大。常先生与另一家合住在一个单元中。他当时73岁,没结过婚,当然也无子女,房间中虽然摆满各种奖状,仍给人很落寞的感觉。不大的房间内竟然被一个糊好了的烧活儿占满了,那烧活儿色彩夺目,做工精细,他说是想做个样子给人们看的,实际比例要缩小了很多。我第一次看到这东西,感觉一是新鲜,一是觉得,他还真不嫌忌讳。 那天的谈话,收获比预期大得多。他很健谈,太健谈了,从上午讲到中午,中间我请他出去吃了一顿饭,回来后没做任何休息,接着谈,一直到下午3点半,我怕他太累,几次阻止,才答应明天再谈。据小佟说,1996年他研究生毕业后到东岳庙实习过一段时间,那时就与常人春先生有过接触,也多次听过他的报告与讲课,但常先生这次讲的那些,过去他还真没听过,原因是:从来也没有人这么问过。他说有些人急功近利,只问常先生那些他们马上就要用到的东西,问完恨不能抬脚就走,没闲心听他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他却讲起来就没完,招人烦,而且一讲就走板儿。我说我不是不想听民俗,但我更关心的,是他为什么会对这些民俗感兴趣?又是怎样知道了这么多民俗?这当然不是人人都关心的事。 我对他讲的他祖父一生的传奇不仅倍感兴趣,而且感叹唏嘘,故事本身已经一波三折,他又讲得特别活灵活现。下午则讲他与道教、佛教的关系。第一天只讲了一半,就是关于他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荣华富贵以及败落的经过。我还想听他讲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坎坷经历,虽然他不太愿意,但还是同意我第二天再来,再谈。我觉得如果没有他后来的经历,这个口述就不完整,也不动人。小佟当然同意,他说他已经跟我做了那么多人的口述,当然了解,那天他开车送我回家,一路感慨。他说,听了这些人的经历,再体味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就觉得也只能写到80回,再往下没法写啦!他怎么写呢?这些大家族出来的人,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时候,是什么心境呢? 第二天我们趁热打铁,继续采访常人春。对于他自己的故事,第一天他有些避而不谈的样子,第二天却讲得相当详细。解放以后他曾被判刑劳改,在黑龙江劳改农场度过了24年,那是他从20多岁到50岁人生优选的20多年。我没有想到他的一生竟然这样辛酸,辛酸得令我和小佟到后来都有些不忍,觉得我俩把这些东西挖出来,对他未免残酷。他说这些经历他从来未与人讲过,我回家之后在网上查阅了有关他的几千条材料,发现的确是这样。人们只是向他讨教那些民俗是什么样子,却无人关心他为什么懂得这么多民俗,这些民俗在他的人生中占据了什么样的位置,是职业使然?还是纯粹兴趣?或者是为追求名利?知道了他的经历以后,我终于明白,在黑龙江劳改的漫长寒冷的20多年中,回首当年恐怕是他专享的精神慰藉了。他应该是靠对这些东西的回忆度过那段岁月的,所以在黑龙江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手写第一本讲老北京的书。 常先生说,像他这种人可以叫作“人文物”或者“文物人”,现在人们重视的都是死文物,比如园林和古董,对“人文物”太不重视了。我对这个说法很赞同,所以就将“文物人”的经历,作为本书的主题。 ——记于2006年 【定宜庄再记】我为常先生所做的口述,一直未能公开发表,时间却转眼就过去9年,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这个消息:2015年3月27日,常人春先生因心力衰竭,在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去世,终年81岁。 翌日的《法制晚报》报道了这一消息,称他为“北京民俗研究领域泰斗级人物”: 常老的传奇人生虽然结束,但留下大量关于北京民俗的著作。后辈准备遵照常老遗愿,将这些著作、手稿捐献出来,留给后人研究。 因生活经历坎坷,常人春一生未曾婚育。2001年,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将常老接到家中照顾,两人朝夕相处,合著有《北京民俗史话》《旧都百行》。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朝阳区呼家楼附近的常老先生生前住所时,开门的是他的朋友高巍。 几本著作、两支蜡烛、两盘点心、一张遗照……常先生的卧室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灵堂,不时有关注老北京的民俗学者前来祭拜。 记得当年我去常先生家的时候,说过他是与另一家合住在一个单元里的,那是不是高巍先生呢?于是我将这篇搁置了近9年的口述整理出来,以作为我对常人春这位传奇的“文物人”的祭奠。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