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报刊史话

报刊史话

  • 字数: 304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方汉奇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000494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曾于1979年作为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小丛书”的一种首版过,以后未曾再版,此次纳入“新编历史小丛书”,将由作者本人适当补充史料,并对原来内容个别地方做些实质性微调。作者从早期的报纸、外国在我国的办报活动、鼓吹变法的讲坛、民主革命的号角、辛亥革命以后的报刊等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我国1300多年的报刊变迁史。
目录
一、早期的报纸
二、外国列强在我国的办报活动
三、鼓吹变法的讲坛
四、民主革命的号角
五、辛亥革命以后的报刊
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报刊
摘要
     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它是一个阶级、一个群体、一个政党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维护他们的观点和利益,同敌对的力量作斗争的锐利武器。 用今天的概念来说,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多数每天出版;期刊也叫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报纸和期刊的界限并没有划分得这样清楚。有些属于期刊性质的出版物,当时也往往称为报纸,或者统称为报刊。下面向大家介绍的有关报刊的历史,也没有去严格地区分哪些是报纸,哪些是期刊。 (一)封建王朝的邸报 我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公元8世纪初叶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问,史称“开元杂报”。它是地方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他们的地方长官分别发送的。早期的这类杂报还带有“新闻信”的性质。到了宋朝后,才有了正式的官报发行制度,即由门下省编定后,交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分发到各地。这类官报,以后的各个封建王朝也大多出版,有时被称为“朝报”“邸钞”“杂报”“条报”等,但因为是由邸负责发布的,多数情况下被统称为邸报。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命令文告,臣下给皇帝的奏章,以及官吏的任免消息。封建统治者发行它的目的,是为了向官员们传达政令,通报消息,起到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的作用。 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很重视邸报的出版工作,往往派当权的大臣决定邸报的稿件哪些该发,哪些不该发;有时候,甚至由皇帝亲自审定。例如,南宋(1127—1279)初期,金军经常攻打到黄河以南。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一心向金朝统治者妥协投降,不愿意人民和一部分将领起来抵抗。因此,他就禁止在邸报上透露有关金军侵扰的消息。又如,明朝(1368—1644)末年,陕西北部的农民纷纷发动起义,其中以李白成和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军的力量最为强大。正当他们为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权而斗争的时候,我国东北境内的清朝统治者也加紧了对明朝的进攻。明朝崇祯皇帝一方面害怕人民起来响应起义;一方面准备暗中同清军议和,以便腾出手来集中力量打击农民起义军。因此,崇祯皇帝也曾经禁止在邸报上发表有关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的消息,禁止发表他私下同清军议和的消息。当时,有一个名叫陈新甲的兵部尚书,就因为在邸报上泄露了明、清的谈判消息,终于被崇祯皇帝处死。 邸报一般只在封建政府的各级机构里传阅,并不公开出售。因此,只有政府官员和地方上有权势的人,才有资格和有机会看到邸报。 北宋(960—1127)末年,出现了一种被当权的统治者认为“非法”的报纸,叫作小报。小报主要是由一些中下级政府官员和书铺的主人秘密发行的。当时人们私下把它叫作“新闻”。从此,“新闻”这个名词就和报纸联系了起采。 小报的内容,主要是邸报上不准备发表或者还没有发表的消息和文件,如官吏的任免、某些大臣的奏章等。小报的出版,很受一些政府官员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欢迎,因为他们从小报里可以更快、更多地知道一些内幕消息和政治动态。P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