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何人不起故园情——颐和园随笔

何人不起故园情——颐和园随笔

  • 字数: 20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 作者: 沈铂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816823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颐和园人”的视角,将颐和园的美景、历史、传说与作者的回忆娓娓道来,带领读者进行一次颐和园深度游。书中规划了三日游览线路并以此为主线,将颐和园的各个景点连缀成章,其中有对景色的描写、有对楹联的解读,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讲解和作者的所思所想,并带领读者走进颐和园的深处,展现颐和园不为人知的一面。本书并非典型游记,更像是是游记和随笔的结合体,作者试图通过文字的描写使读者形成属于自己的颐和园印象。
作者简介
沈铂,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性格兼具直爽与婉约。玩在颐和园,学在中关村,融合传统与现代。职业写代码,业余爬格子,混用理性与感性。聚浊气而生,秉矛盾而成,一俗物而已。
目录
出发前 一园竹树绕泉石,四季冬春夏复秋
第一日 窗间树色连山净,户外岚光带水浮
涵虚牌楼×同庆街×东宫门外×东宫门、仁寿殿×园之味×延年井、紫气东来关×谐趣园×后湖、眺远斋×澹宁堂×花承阁×松堂×苏州街×清可轩、半壁桥×贝阙门、小西泠×石舫×西所买卖街×听鹂馆×画中游×长廊
第二日 雨睛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耶律楚材祠×玉澜堂、宜芸馆和乐寿堂×沿湖小径×德和园×佛龛×二月兰×郊游往事×乐农轩×益寿堂、景福阁×千峰彩翠、智慧海×四大部洲
第三日 西山浓翠屏风展,北渚流银镜影开
知春亭×东堤×十七孔桥、南湖岛×凤凰墩、绣漪桥×西堤×藻鉴堂二三事×耕织图×团城湖×绕湖一周的旅途×非法游泳区×拾遗(泛舟)
摘要
    概况
     颐和园幅员辽阔,建筑繁多,即使是到过颐和园的人也难免晕头转向。如果对颐和园没有整体的了解,那如何称得上了解呢?所以在出发之前,不得不先熟悉一下颐和园的概况,才不至于一进入这片美景的海洋,便迷失了方向。
     颐和园是世界知名的,也是中国保存得较完好的皇家园林。它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北京西郊,散发着无尽的光芒。
     中国人在建筑上讲究“风水”。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体系。具体细节我并不清楚,但对最基本的知识却也略有耳闻:好的园林总是有山有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先贤的教诲影响了后代的方方面面,园林建筑上也概莫能外。人们一贯认为有山有水才是完整的园林。只有水缺乏稳重,只有山则无以润泽。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之集大成者,自然满足了这一要求。
     理想化的颐和园正是由山、水两大部分组成:北边是一座万寿山,万寿山南麓的山脚下有一大片水系,名为昆明湖。昆明湖是北京优选的湖泊,现在俨然成为北京市降水量的计量单位。比如某次北京城下了场大雨,新闻中会在具体数据后形容为“降水量能够填满三个昆明湖”,以此来形象地描绘水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颐和园与北京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昆明湖成为颐和园水系的代名词,但其并非水系的全部。颐和园水系设计时遵照了“一水三山”原则。这个中国造园行业的金科玉律,据说是从汉武帝刘彻那里留下来的。顺便一提,昆明湖的名字,也是从当年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事迹而来。从汉武帝提出这一理论以来,但凡比较有规模的园林,全部遵循这个规矩。只可惜,从汉朝至今那么多园林,真正完整留下一水三山的,唯有颐和园一座而巳。像印在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也象征着“一水三山”,只不过仅仅是特别简化的象征而巳。所谓“一水三山”,是指中国古代神话当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即一片汪洋大海及其上的三座岛屿:蓬莱、方丈、瀛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古代皇帝便有追求长生不老者,对传说中长寿的神仙更是心向往之。既然找不到成仙之道,起码能够仿照神仙的住所建造自己的花园也是好的,于是就有了“一水三山”的出现和流行。
     颐和园中的三山分别对应的是:南湖岛、藻鉴堂岛和治镜阁岛。南湖岛位于昆明湖主湖中,另两岛分别位于另两座湖中。昆明湖一般指主湖,而非整体水系。昆明湖与其西边的两座湖之间,有一条长堤隔开,这条长堤名为西堤,仿杭州苏堤建造。两岸古树成荫,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走廊。
     颐和园中很多建筑和景观都是仿照国内有名的建筑建造而成,所以颐和园又被称为皇家园林的博物馆。但这种借鉴并非简单的模仿和堆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化和发展,因此不仅仿造建筑本身“雏凤清于老凤声”,而且能与园中其他建筑融为一体。正如对一水三山的传承,虽然理论上应该是三座岛屿,但真正的岛屿孤悬水面,来往不便,因此最常涉足的南湖岛有桥与岸边相连。对水面的处理也是如此,名义上虽然是“一水”,实际上却由三个独立的湖泊组成。可虽然是三个湖泊却并不是“三水”。即使从表面看上去是由堤坝隔开了三座湖,但如果以更高的视角来看的话――例如现在很方便获取的卫星图――可以看到三座湖连缀成一个整体,组成了一只寿桃的形状,这是乾隆皇帝为了祝福他母亲而特意设计的。清朝没有飞机,更没有卫星,居然能靠在陆地上的测量,就把如此大规模的造型完成得相当准确,又怎能不拜服于古人的智慧呢?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