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流沙遗响】 评《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 北京大学藏上宫既户写《维摩诘经》补说 评《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 评《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 评《中古三夷教辨证》 评《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 【吾道不孤】 评《索安〈西方道教研究史〉及两部中译本》 评《道教研究论集》 评《六朝道教史研究》(中译本) 评《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 评《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 评《唐前道教仪式史纲》 评《〈道教义枢〉研究》 评Taoism under the T'ang 《唐代道教》中译本序 评The Aspirations and Standards of Taoist Priests in the Early T'ang Period 评《唐代道教天师道》 评《杜光庭道教仪范之研究》 【斯人已逝】 忆宁可先生二三事 追忆王卡先生 附录 本书所收文章出处
摘要
本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The Corpus of Dunhuang Turfan Manuscripts)之一种,共影印刊布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246件,并附日本旧写经5件,吐鲁番出土回鹘文3件,西夏文5件,残片64件,共323号。
北大藏品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1925年陈万里先生在敦煌当地购买的几卷(见陈万里《西行日记》,朴社,1926年,94—95页)。另有一部分是当年罗振玉、李盛铎、启功诸氏的旧藏。再经1950年代任馆长的向达先生亲自拣选购买,故北大藏品的质量较高,其中不乏价值独到的精品。
1948年,《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敦煌考古工作展览概要》,第一次著录了《诸经要集》等5件北大藏品。195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著录了蝴蝶装本《汉将王陵变》等近20件敦煌写本。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敦煌吐鲁番资料展”上,有北大藏品1l件。1990年,张玉范女士发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集,北京大学出版社,503—562页),虽然只是当时整理出的212件藏品的目录,但仍不乏重要的新材料,引起学界极大兴趣。现在,北大藏品首次以全貌示人,特别是在1990年以后又新整理出一部分,因此尤其引人注目。
张玉范女士在本书的《序言》中回顾了向达先生对这批敦煌吐鲁番文献入藏北大所做出的贡献,并从“有纪年的题记”、“古逸佛经”、“书法精美”和“在雕版史或书籍装帧发展目前具有代表性”等四方面,概述了北大藏品的价值。《编例》则说明了本书的一些编辑原则。彩版之后是印制精美清晰的黑白图版。本书《附录》共有四种。首先是张玉范、李明权两先生做的《叙录》,包括编号、定名、馆藏编号、卷子形态、首尾题、题记、与相关文献的关联、研究状况等丰富的内容。另三种都由李明权先生完成:《年表》将题记和卷中出现的朝代、年号、干支等换算成公元纪年,依纪年先后排列,并摘录题记、序跋中的有关内容。不能确定的干支纪年,则列于表末。《分类目录》将全部卷子分为“宗教”、“世俗”、“杂写”三大部分,并按“佛教”、“道教”、“经史子集”、“文书”、“俗文学”、“非汉文”、“杂写和残片”七类,依次排列。《索引》包括“文献索引”和“人名地名寺名索引”两种,索引项只限在标题和题记中出现者。
显然,编者们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与1990年的目录相比,本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首先,当时未能定名的66件,这次全部被比定出来,这是一件值得本书的编者引为自豪的大功劳!其次,一些先前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定名,和叙录中的其他表述,这次得到改进和更正。第三,专门请国内外专家为他们各自擅长的非汉文卷子做考释和定名。第四,注意到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尽管尚不完备。这样就使本书的编辑工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以下,笔者就研读中感兴趣的问题,以馆藏号为序,略陈己见,并补充一些相关的研究信息。
D.96《因缘心论释》。方广铝先生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3月),218—223页引此件为校本之一,重新对《因缘心论释》做了录校。
D.98《大乘二十二问本》是上山大峻氏《敦煌佛教研究》(京都:法藏馆,1990年)中《大乘二十二问本》合校本未及用者,有校勘价值。
D.99《首罗比丘见五百仙人并见月光童子经》。由于此前所见诸件均无完整的经题,或首起数行上部残缺,而本件不仅首题完整无缺,而且首起数行,只在下部略有残损,所以具有独到的价值。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