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丁堂读书散记(精)/凤凰枝文丛

马丁堂读书散记(精)/凤凰枝文丛

  • 字数: 17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作者: 姚崇新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063192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凤凰枝文丛”是凤凰社与学界同人共同打造之文史园地,除学术研究论文外,举凡学人往事、经典品评、学术札记之文化随笔,旧学新知,无所不包。是作者出诸性情而诗意栖息之地,读者信手撷取而涵泳徜徉之处。本书为系列之一,收入作者姚崇新多年来创作的书评、序跋、方法论漫谈、教学答疑以及读书札记等。
作者简介
姚崇新,1966年生,湖北随州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佛教考古与佛教社会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敦煌吐鲁番学、艺术史与艺术考古等,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中古艺术宗教与西域历史论稿》《敦煌三夷教与中古社会》、译著《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民族考古学实践》,以及论文60余篇。
目录
第一辑 书评与札记
北凉佛教研究的新进展
——评杜斗城《北凉佛教研究》
观自在菩萨的中国化转变
——评于君方《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
地藏信仰研究的进展与困惑
——评张总《地藏信仰研究》
西方视野中的巴蜀佛教艺术
——评何恩之《宝顶:中国大足佛教石窟艺术》
海外地藏信仰研究的新进展
——评智如《救世菩萨的形成:中古中国的地藏》
贯通的尝试
——评李巳生《禅密造像艺术精华:两宋至明清时期》
太史文和他的中古中国宗教研究
——读太史文《幽灵的节日》札记
考古新发现与摩尼教研究的新进展
——读《吐鲁番新出摩尼教文献研究》札记
究竟是粟特人还是鲜卑人?
——读许全胜《西陲坞堡与胡姓家族——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的若干问题》札记
第二辑 序与跋
敦煌学视野中的三夷教
——《敦煌三夷教与中古社会》导言
《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以川北地区为中心》后记
《中古艺术宗教与西域历史论稿》后记
《观音与神僧——中古宗教艺术与西域史论》后记
第三辑 学理与方法
学理与方法的另一种呈现
——荣新江《学理与学谊——荣新江序跋集》读后
《求识录》中再求识
——蔡鸿生《读史求识录》读后
“写作是一场战斗”
——读熊易寒《什么是好的学术研究:选题策略与写作技巧》札记
历史时期考古学与古代文献的关系
——博士课程《经典古籍研读》导言
历史学对于民族学、人类学的意义
——本科课程《中国古代史(下)》导言
图像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硕士课程《艺术史与艺术考古》专题讲座之一
宗教图像母题相互借鉴的层次与“加上”、“置换”和“通盘模仿”原则
——硕士课程《艺术史与艺术考古》专题讲座之二
第四辑 问与答
关于文物学及目前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的热点问题
——答陈曦同学
清代人头税的免除究竟意味着什么?
——答王若晨同学
关于贵州梵净山佛教信仰研究
——答孙健同学
关于学术阅读
——答赵静同学
关于一件宋代的纳骨器
——答许英同学
关于考古类型学
——答陈代诗同学
对阅读《中国石窟寺研究》读书笔记的回复
——答邓悦君同学
关于泉州宋元印度教石刻研究
——答尹俊耸同学
关于阅读《作为人类学方法论的“文史哲”传统》
一文的一些问题
——答仉一心同学
关于学术研究的意义
——答潘大恩同学
对唐长孺先生“亚洲型特征”这一概念的理解
——答李尚勤同学
关于北齐佛教造像由清瘦转变为丰满的原因
——答张伊茜同学
关于大肚弥勒佛
——答陈思羽同学
关于唐代的散官制度
——答陈方穗同学
后记
摘要
     《北凉佛教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台湾逢甲大学林聪明教授主编的《敦煌丛刊二集》之第十种,是海内外迄今所见第一部研究北凉佛教的专著,也可视为杜斗城先生研究北凉佛教的总结性成果。书首有林聪明教授分别为《敦煌丛刊二集》和本书所作序言以及杜先生自序。 佛法东渐,首及河西,所以“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而“张轨领凉州之后,河西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百余年间纷争扰攘固所不免,但较之河北、山东屡经大乱者,略胜一筹。故托命河西之士庶犹可以苏喘息长子孙,而世族学者自得保身传代以延其家业也”(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可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原避难之士带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凉州佛教绵延不绝的两个重要因素。而至北凉时期,由于同时得到北凉王族沮渠氏的大力扶持,凉州佛教达到五凉以来的鼎盛时期。凉州佛教尤其北凉佛教向为古今佛教史家所重,这倒不仅仅是因为它曾兴盛一时,主要还在于它对中国后世佛教的影响。北凉佛教在举凡佛教思想、佛教艺术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在中国中古佛教目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伴随着新的考古发现,北凉佛教再度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北凉佛教的诸多方面。而杜斗城先生无疑是近年来研究北凉佛教用力最勤的学者,正如他在《研究》自序中所说,他对北凉佛教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1页),之后屡有新作问世。其主要成果,除发表《北凉佛教简论》(《兰州大学学报》中国古代史论文辑刊,1983年)、《北凉佛教与河西石窟的关系》(《敦煌研究》1986年第1期)、《试论北凉佛教对高昌的影响》(《西域研究》1991年第4期)等论文外,还出版有《陇右高僧录》(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和《北凉译经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二书。《研究》一书便是在《北凉译经论》的基础上增订、修补而成的。 《研究》共由四章组成,书末附录《北凉大事年表》。第一章题名“北凉译经”,是本书用力最多的一章,所以是本书的重点。本章旨在通过探讨北凉译经的内容来揭示北凉佛教的特性及其与北凉政治的微妙关系、对后世佛教义学思想的影响等。作者首先依据《大正藏》所收,条列出现存昙无谶、佛陀跋摩、道泰、法众、道龚、法盛、沮渠京声等人的北凉译经三十四部,然后对诸经内容逐一进行剖析,最后进行综合性论述。虽然这三十四部经是否悉为北凉译经还可以再讨论(详后文),但其主体部分,如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金光明经》、《大方等无想经》,佛陀跋摩、道泰译《阿毗昙毗婆娑论》,沮渠京声译《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治禅病秘要法》等系北凉译经无疑,所以作者在综合性论述中指陈的主要观点基本成立。在综论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北凉佛教的护法思想,最后总结说:“北凉译经之内容,以转轮王护法思想最有特色,政治意义非常明确。”(150页)作者在第四章分析《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时,还引用碑文“虽日法王,亦赖辅仁”印证这一观点(258页)。综论中作者还指出了北凉佛教重禅法、重弥勒信仰的特色,这虽然不是作者孤明先发,却较前人的论述系统全面(后面的章节中作者结合不同的材料还有论述)。此外,对《大般涅槃经》的研究,向为治佛教思想史者所重,盖“《涅槃经》阐佛性说,开中国佛理之一派,至为重要”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二章)。故本章中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经的剖析格外用力,藉此说明凉译《大般涅槃经》对后世佛教义学思想的影响。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