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走近国医大师张磊
字数: 14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马红丽,孙玉信,张登峰
出版日期: 2020-07-01
商品条码: 978751325813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8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医学人生丛书”之一,是国医大师张磊的个人传记,是一名记者对国医大师人生的深度解读,也是对中医人的解读。探究中医到底为什么被称为“瑰宝”?几味中草药凭什么可以冠绝天下、独步江湖?什么才是正确的中医养生方式?本书可满足普通读者,中医爱好者的阅读需要,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马红丽,资深媒体人,致力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河南商报》原首席记者,享受“社委会特殊津贴”,师从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张磊先生。 代表作品:大型系列文化报道《味道河南》《杏林史话》等。《中国烹饪通史》第一卷编审,《国医大师张磊医学文库》第一卷主编,担任《烩面的故事》《本草中国之脐针》等纪录片总撰稿,河南省图书馆”豫图讲坛”特邀专家,河南卫视《老家味道》栏目顾问。 饮食文化专著《食林广记》(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作家二月河、《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中国中餐领袖大董联袂推荐),入围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的”2017年度中国好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目录
1/第一章 黌宫幼人读寒窗
19/第二章 医道初试名村乡
39/第三章 复学岐黄磨医技
61/第四章 广阔天地精法方
85/第五章 执教临床偿夙愿
101/第六章 耄耋之年国医扬
153/第七章 个中妙处耐思量
165/后记
摘要
三 张连芳有这么好的记忆力,跟父亲张会明的教导也不无关系。 张会明自己只念过半年私塾,因此,他期望孩子们将来长大能有个好前程,不再像自己这么辛苦卖苦力。所以,在连芳六七岁时,张会明便在家开始教弟兄俩识字、背书。他把《三字经》《百家姓》全文按顺序誊写在一张张纸片上,一张纸片一个字,固始人叫“字丁子”,然后再把所有的“字丁子”打乱顺序放在一个盒子里,每一盒子放一百多张,每天教连芳兄弟俩认一盒子字,第二天温习。等所有的“字丁子”认熟了,张会明再开始教孩子们背书。如此,日积月累,还未上私塾,连芳就已经把《三字经》《百家姓》熟背如流。 这就是童子功,这种扎实的童子功不仅夯实了连芳的国学根基,也为日后连芳学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岁时,张连芳被父亲送到了本地的私塾上学。 私塾是私家学塾的简称,是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古时,一般称私塾为学塾、教馆、书房、书屋等,很少把“私”和“塾”两个字直接连起来使用。“私塾”成为一个社会常用词汇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以示与官立或公立新式学堂的区别。 私塾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自家子弟同时也对外招生的,称坐馆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 明、清两代不少学者名人,都是学塾先生出身,如明末归有光、清代郑板桥等人。郑板桥《道情》十首中就有咏塾师之作:“老书生,白屋中,说唐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张连芳上的即是家塾,启蒙先生是丁寿臣。 当时私塾的教育方法,基本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十几个学生,不但可以分别按不同程度读不同种类的书,比如三个读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这类书的,两个读《论语》的,两个读《孟子》的,三个读《诗经》的,两个读《左传》的……还可以在一个老师的教导下,在一个房间中共同高声朗读。同时同读一种书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按他们不同的智慧、记忆力、理解力,分别教读不同数量、不同进度的内容。 张连芳初人塾,按说应该先读《三字经》《百家姓》,而后才是《论语》《大学》《中庸》,最后读《孟子》,再读“五经”的。但因为张连芳幼承庭训,一不仅识字,《三字经》《百家姓》也全部在家读完了,所以,考核完张连芳的入学水准后,丁先生直接让张连芳读了《论语》。 此时,经邻里介绍,丧妻多年的张会明终于续弦,娶得一朱姓女子为妻。这位朱姓女子善良贤德,后一直未曾生养,视连芳兄弟如己出。因此,连芳兄弟跟这位继母感情很深,有什么不敢跟父亲说的事却愿意跟继母商量,让继母帮着出主意。 旧时人塾读书,大多七八岁左右,张连芳因为家贫,入学稍晚了些,不过也正是由于在家无拘无束惯了,所以才刚入学几天就受不了了:私塾的规矩实在太多了,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读书不好要被罚,坐相不好也要被罚,有时还会被打手心……在家野了十年的连芳哪受过这种约束?于是,就跑回家跟继母诉苦,并请她转告父亲:“让弟弟上学去吧,我再也不想去了。” 继母虽然转告得相当委婉,但还是惹怒了急脾气的父亲。为了能送连芳进私塾上学,张会明同时做好几份工,终于凑够了交学费的粮食(那时候粮食比纸币、大洋稳定),结果孩子却跑来说不愿意上学了。张会明气急,把儿子痛打了一顿。痛打的结果是:第二天,张连芳老老实实、端端正正地坐在学堂读《论语》了。 张连芳终于老老实实地读书了,可丁先生教了一阵子书却在私塾坐不住了。为啥?因为将近四十岁的丁先生此时喜添一子。这可是丁先生盼了多少年的儿子啊,丁先生心里甭提多乐呵了,哪还能坐得住啊?自然是得空就往家里跑,让一些学生在私塾上“自习课”。原本,老师回家探亲是常理,关键是丁先生家不在本乡,离私塾有二三十里路呢,所以,丁先生每次回家至少也要待上两天才重回教馆,有一次还在家待了足足一个月。这下,张会明不乐意了:这不耽误孩子读书吗? 第二年,张会明毫不犹豫地将儿子转到另一家私塾上学,就学方式由“跑学”转为“包冬”。 “跑学”“包冬”都是旧时的一种就学方式,差别就在于寄宿与否。如整个学期吃住都在私塾,叫“包冬”;不在学校吃住的,就叫作“跑学”,跑着上学,倒也形象、贴切。当然,寄宿制的“包冬”,学费、生活费要比“跑学”高很多。 P11-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