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净水人生——李圭白传

净水人生——李圭白传

  • 字数: 39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367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圭白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由中国科协2015年批准立项,历时3年的研究工作,于2018年通过了项目验收。本书是项目工作的核心成果。李圭白院士的成长经历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科研道路和专业发展密切联系,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李圭白院士的精彩人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飞速发展,以及给水排水专业的发展历史。
目录
第一章动荡的童年与父系家族
第二章空幼岁月
第三章扎根哈工大
第四章开创地下水除铁除锰新工艺
第五章矢志高浊度水处理
第六章逆境中的学术生涯
第七章开拓混凝投药自控新领域
第八章谱写锰化合物净水传奇
第九章走进膜滤时代,引领第三代绿色净水工艺
第十章我国给水排水专业改革的领导者
第十一章耕耘六十载
第十二章忙碌的晚年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动荡的童年与父系家族 生于“九一八”战乱,随父母逃亡 1931年9月,沈阳一户普通的三口之家,沉浸在兴奋的期待中,因为女主人这几天就要临产,迎接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李圭白。 父亲李芳联,字兰谷,河南偃师人。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在沈阳与人合开了一家建筑公司,是土木工程师,薪酬比较优厚;母亲陈淑敏,生于宁波一个经商大户,家境殷实,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文学专业。李兰谷和陈淑敏在上海读书期间,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一个气质优雅,端庄漂亮。经人介绍,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伉俪。1929年她与李兰谷结婚,跟随丈夫到沈阳。婚后生子,做了全职太太,家庭生活衣食无忧。 1930年生下大儿子李璋白,夫妇俩的脸上时常挂着满足的微笑。但天不遂人愿,当大儿子还不到1岁时,他们还没从喜得贵子的兴奋中走出来,就发现儿子的哭声嘶哑有些异样,呼吸困难,并出现紫绀症状。医生诊断: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维持。这犹如晴天霹雳!夫妇俩陷入茫然的痛苦中,他们很难接受第一个孩子竟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大儿子是个天生的患儿,需要格外照顾。父亲李兰谷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公司的业务上,而照顾患儿的重担就落在了陈淑敏一人身上。很快,陈淑敏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他们夫妇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沈阳,李兰谷有赖以为生的职业,家有贤妻、孩子,他们夫妇准备在这里生活下去,开始筹划着以后的幸福日子。然而这时的沈阳城,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一场惊天侵略阴谋也正在加紧上演……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后,为达到扩大国土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在沈阳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杀掉了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侵略政策的优选障碍张作霖。日本侵略者早就对中国东北富饶土地上的森林、矿藏、粮食垂涎三尺,把中国东北作为日本发展的生命线。他们霸占东北,继而占领全中国的阴谋一步步在实施,因此不断地在中国东北制造“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这些都是日本把东北作为侵华的第一站所制造的一个个借口。 1931年9月18日晚,临近中秋,李兰谷家的院子洒满月色,街巷一片安静。即将临产的陈淑敏,行动已非常迟缓。 9月19日中午,日本关东军已全部占领沈阳,整个沈阳城一片混乱!同一天,日军又侵占了长春及南满、安奉两路沿线各城市。 李兰谷夫妇万分惊愕、不知所措。“九一八”来得太突然了!整个沈阳城45万居民,人心惶惶,纷纷外逃,逃避战祸的就达三分之二之多,达官显贵者大都逃到了北平,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者和贫苦之人。他们看到,居民大量逃难,街巷到处都是空闲房屋,甚至整个院落都空无一人。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军就占领了沈阳最繁华的商业街“四平街”(今“中街”),并在那里架起了枪炮……李兰谷的公司就在这里。战乱中,绝大多数的东北商业、企业和老字号等一些商铺相继闭门歇业,陷入破产、倒闭之中。李兰谷的公司自然也逃脱不了劫难,最后破产倒闭,合伙人各奔他乡。 “九一八”一周后的9月25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李圭白在这乱世中降生了。 李兰谷夫妇给长子和次子分别取名为“璋白”和“圭白”。“圭璋”,玉中之贵也,比喻高尚的品德。《诗·大雅·卷阿》中的“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形容“态度温和志气昂,品德纯洁好比玉圭和玉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喻为有用之才;《礼记·聘义》中的“圭璋特达,德也”,喻为德才卓绝,与众不同;“白”,有纯洁之意:一生清白,白璧无瑕。“璋白”“圭白”,高贵而纯美的名字,寄予着李圭白父母对儿子未来美好的期盼。 刚出生的圭白和哥哥璋白只相差1岁半,两个生不逢时、嗷嗷待哺的孩子,让李圭白父母喜得贵子的兴奋转而即逝。母亲心急如焚,此时逃也难,不逃也难!只能待孩子稍大些再离开沈阳。 由于国民政府继续奉行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日军占领东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3.5倍!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东北沦陷后,兵荒马乱。张学良曾在1929年把“奉天”改为了“沈阳”,“九一八”后又被日本人改了回去,仍叫“奉天”。此时,李圭白父母正在筹划着逃向何方。 他们看到沈阳大批不愿做亡国奴的难民都向关内涌去。逃难人潮中,推着三轮车的,挑着孩子的,背着行李的,老老少少,离开了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家乡,他们也将背井离乡了。 1932年,李兰谷夫妇背着2岁的大儿子李璋白,抱着不到1岁的小儿子李圭白,加入了旷日持久的迁徙潮流中,从沈阳逃难到南京。一路上,他们受尽艰辛,但总算逃了出来。李圭白母亲说,想想那些没有能力逃走的人,他们还算庆幸。后来李圭白回忆: 有人说,自己是1949年生人,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而我生于1931年9月25日“九一八”之后的一个星期,可以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见证人。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